2011-11-03 20:00:00Ocean

《皮克青春》誰的搖滾夢?

飛不出去的鳥兒,是被籠子困住?還是根本忘了怎麼飛翔?


《皮克青春》由少年男主角阿森(曾宇謙)的口白道出籠中鳥的迷惘,極具音樂天份的他,因為爺爺(石峰)的期盼從音樂班轉到普通班,不拉小提琴卻結識了玩吉他的同學阿慧(高曼華)、阿一(林盺達)、阿廣(高宇庭),加入『皮克青春』樂團,父親(張克帆)一邊勸阻他,卻也想起當初被阻止玩音樂,轉而繼承診所的不甘心,至今連給病人開什麼藥也被爺爺干預,依據社會價值觀而行似乎是最安全的選擇,但心底從未消失的搖滾夢,好像又總在提醒著自己,有什麼未完成?

素樸的搖滾夢,架設在祖孫三代的價值觀矛盾中,片子雖短看得出誠意,清新正來自於它的簡單。導演陳大璞是電影《愛情靈藥》、電視劇《危險心靈》的攝影指導,監製易智言(《藍色大門》)和編劇蔡宗翰(《九降風》)也是《危險心靈》的老班底,《皮克青春》有《危險心靈》裡青少年的質疑,卻多了中年的不安,誰都會有未竟的夢想,怕是沒有放手一搏的勇氣,被困在心的牢籠中,藉著音樂,藉著搖滾,真正要戰勝的對象,原來是怯弱的自己。


對白很有生活化的笑點,因電影《九降風》編劇而來的我數度被擊中,一場同學們討論比賽費用的戲裡說到”很多Rocker都是父母養出來的”,彷彿也是一些藝術家生存的現實,卻被打槍“這樣(吉他)彈出來會有大人的味道”。雖然音樂是平等的,彼此的家境差異難免造成自尊心的衝突,於是醫生小孩阿森反駁自己就不行嗎?賣麵才可以?還是公務員爸媽最了不起?,小小諷刺了一下台灣現行的職業觀!爺爺和日本仔北川豐晴(《愛你一萬年》導演)的唇槍舌劍更是好笑。喜歡編劇藉對白對既定價值觀的顛覆,那句『想辦法解決問題就是Rocker』最能打動我!

主角曾宇謙戲外就是個音樂神童,5歲開始學琴的他,15歲獲得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被稱為『新台灣之光』。戲中共組『皮克青春』的女孩高曼華,戲外也成立『青春邊緣』樂團,片尾曲『青鳥』來自她的創作,歌詞則由姐姐高曼芸填寫,不是我偏心女生,儘管四位初登銀幕的年輕演員都難掩青澀,飾演阿慧的高曼華卻是最有味道的。另兩位『皮克青春』成員林盺達和高宇庭,戲外原來也組了樂團『新店便當盒』,(據說英文是『Lunchbox Boy』?今已改名YO5?)。但真正資深的音樂人,其實是配樂的張藝、演母親的歌手高慧君和當年偶像團體『紅孩兒』成員張克帆。


這不是專屬於年輕人的搖滾夢,父親忘了如何飛翔,爺爺在羽毛落盡後將夢想寄託於兒孫,作為老牌『中影』復拍計畫的第一部,清新的學生故事裡,包裹了三個世代的困境和衝突,最後的雙線交叉和解帶動戲劇高潮,縱然樂團演出的合理度不夠,卻以音樂扣回全片核心,影片樸實的情感渲染力仍是瑕不掩瑜。


PS.看到最後明白為何找張克帆,皮克搖滾,紅孩兒也青春!

土著 2011-11-04 11:26:47

這部片相較中影投資的其他兩部大片而言
的確是小小品
音樂的元素貫穿整部片
在現今台灣社會仍以升學掛帥的觀念下
該片表達了學音樂在現實環境的無奈和不被重視
但這些年輕人仍想在這個有限空間完成他們的夢想
姑且不論最後是否完成
但練習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我想應該已經夠了
應該在他們的人生中也留下了深刻回憶
而那首為參加比賽而練唱的曲子不斷在片中出現
清新的詞曲都頗符合他們的心境
是讓我印象最深刻之處

版主回應
雖然是小品,卻拍出了些台灣現存的問題
清新樸實,想看的人把握上映時間^^
2011-11-07 0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