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6 09:06:33Jinapanchorn
比丘戒 (一)
比丘戒
前言:
本戒经是泰国和艾市,过满区“百嘉寺”(WATPHAKLA,KHOK MUANG,HADYAI,THAILAND)主持功隆法师 (PHRA ARCHAN KLOM)发心由信徒参照在泰国流传的戒经翻译成白话文後印刷成书。但祈纠正邪法邪说,令佛教正法常住人间。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八个告诫 (Anusasana)
这八个告诫可被分为两组:
第一组:四种依止 (Nissaya)
比丘所依止的生活方式是叫做Nissaya。
(i) 乞食(pindapada)过活;
(ii) 穿著由废布破衣缝制的大袍(pamsukula);
(iii) 在树底下住宿;
(iv) 服食泡腌在尿液里的药物。
第二组:四种不能做的事 (Akaraniya kicca)
(i) 好色喜淫;
(ii) 偷窃他人财物;
(iii) 杀害生物;
(iv) 夸口说自己已经成就上人法(纵使是真的已经成就上人法)。
三修 (Sikkha)
就是修戒 (Sila)、修定 (Samadhi)、及修慧 (Panna)。
修戒---是控制和清净身、语、意三业;
修定---是使心进入一心不乱的境界;
般若(智慧)---了解一切“行”(Sankhara)的因缘起灭。
七种罪失---Apatti
违犯佛祖所定下的戒律是叫“犯戒”(Apatti),这些罪失可被分为七类:
(i) 波罗夷木叉parajika;
(ii) 僧残sanghadisesa;
(iii) 大罪thullaccaya;
(iv) 波逸提pacittiya;
(v) 波罗提提舍尼patidesaniya;
(vi) 恶作dukkata;
(vii) 都婆悉陀dubbhasita。
波罗夷木叉---这是比丘的重戒。译为弃。
僧残---比丘犯上这种罪失,必须受惩罚。
比丘犯上其他五种罪失,必须向僧伽忏悔,或向伽那“Gana”(由两名或三名比丘组成的小僧团)忏悔,或者向一名比丘忏悔,才能清除罪项。
犯戒的六个原因:
(i) 无耻;
(ii) 他不知道他的做法会犯戒;
(iii) 他虽然有疑问,却不顾后果的去做事;
(iv) 他认为他应该这样做,事实上他是不能这样做;
(v) 他认为他不可以这样做,事实上他是应该这样做;
(vi) 他毫不考虑后果的做事。
二百二十七戒---227 Patimokkha Sikkhapada
佛祖制定戒律时所开示的修习准则 (Sikkhapada)分为:在律藏 (Patimokkha)以内的;以及在律藏以外的。
在律藏以内的戒规是:
(i) 四波罗夷木叉戒;
(ii) 十三僧残戒;
(iii) 二不定戒;
(iv) 三十舍坠戒;
(v) 九十二波逸提戒;
(vi) 四波罗提提舍尼戒;
(vii) 七十二应当学。
这些戒规共是二百二十戒,加上七条灭诤法 (adhikaranasamatha),共有二百二十七条戒规。
四波罗夷木叉戒 (四重戒)---Parajika
(1) 淫戒---如果比丘沉溺於色欲,即犯波罗夷木叉戒。
(2) 盗戒---如果比丘擅自拿走别人的东西就是偷。如果所偷的东西的价值相等於或超过五钱 (masaka),即犯波罗夷木叉戒。
(3) 杀人戒---如果比丘蓄意杀死一个人,或者害死他人,即犯波罗夷木叉戒。
(4) 妄语戒---如果比丘夸口说自己已经成就上人法(uttarimanussadhamma),即犯波罗夷木叉法。
十三僧残戒---Sanghadisesa
(1) 如果比丘故意使自己遗精,即犯僧残戒。
(2) 如果比丘有淫欲之意,触摸女人的身体,即犯僧残戒。
(3) 如果比丘有淫欲之意,以猥亵的话挑逗一名妇女,即犯僧残戒。
(4) 如果比丘有淫欲之意,以引诱人的话,说女人应该享受房事,即犯僧残戒。
(5) 如果比丘做媒人,使一对男女结为夫妇,即犯僧残戒。
(6) 比丘所建造的小屋,如果是用沙石和泥建造和铺盖的,而且只供自己居住,一定要根据规定的尺码建搭。其长度以内部计算,必需是十二磔手(12 sugata),宽七磔手(7 sugata)。在搭屋子前,必需请僧伽先看地皮,並得到僧伽允准。如果建屋子的地方没让僧伽看过,或屋子比规定的尺码更大,即犯僧残戒。
(7) 如果小屋是建在施主(dayaka)的地上,可将屋子建得比规定的尺码更大,但搭屋之前,必需请僧伽看地皮和得到他们批准,不然就犯僧残戒。
(8) 如果比丘被干扰而发怒时,毫无理由的指责另一名比丘犯上重戒(parajika apatti),即犯僧残戒。
(9) 如果比丘被干扰而发怒,设谋或借词指责另一名比丘犯上重戒,即犯僧残戒。
(10) 如果比丘坚持要破坏僧伽和造成僧伽分裂,受其他比丘劝止后仍不悔改,僧伽应该念诵谏文(kammavaca)劝导他改正这种行为,如果他不肯
改正,即犯僧残戒。
(11) 如果比丘跟随这名比丘去破坏和分裂僧团,受其他比丘劝止后仍不悔改,僧伽应该念诵谏文劝导他改正这种行为,如果他不肯改正,即犯僧残戒。
(12) 如果比丘不肯接受批评和教导,其他比丘好意劝导他,但他不听从劝告,僧伽应该念诵谏文劝导他改正这种行为,如果他不肯改,即犯僧残戒。
(13) 如果比丘有奉承和向人谄媚、乞怜等等的腐败行为,被其他比丘逐出庙院後反过来抨击这些比丘。如果其他比丘好意劝导他,但他不肯听从,僧伽应该念诵谏文劝导他改正这种行为,如果他不肯改正,即犯僧残戒。
註:
据本书英文译本所註---磔手1 sugata span =13 1/3 英寸。
一如来指1 sugata inch 约为1 1/8英寸。
二不定法---Aniyata
1. 如果比丘独自和一名女人坐在僻静的地方(没有人可以看见的地方),被一名俗人发现,而证明他犯了波罗夷、僧残、或波逸提戒。如果这名比丘直认不讳,僧伽应该适当的处理此事,或由该名俗人断定比丘犯上何戒。
2. 如果比丘独自和一名女人坐在僻静的地方,被一名俗人发现,而证明他犯了僧残或波逸提戒。如果这名比丘直认不讳,僧伽应该适当的处理此事,或由该名俗人断定比丘犯上何戒。
三十尼萨耆波逸提(舍坠)---Nissaggiya Pacittiya
(分为三组,每组有十戒)
第一组:有关袈裟---Civaravagga
1. 如果比丘有多余的法衣,他只能保存这件法衣不超过十天,超过十天,即犯舍坠戒。
2. 如果比丘除下三件法衣,没有得到僧伽准许而把法衣放在其他地方,並与法衣分开渡过一夜,即犯舍坠戒。
3. 如果施给比丘的布疋不够制造新法衣,比丘期盼得到更大的布疋时,他只能存放已得到的布疋不超过一个月。如果他存放这塊布超过一个月,即使他还在期待得到更大的布疋,即犯舍坠戒。
4. 如果比丘请一名非亲非戚的比丘尼为他拍洗或染旧法衣,即犯舍坠戒。
5. 如果比丘从一名非亲非戚的比丘尼手中接过一套法衣,如果不是彼此交换,即犯舍坠戒。
6. 如果比丘没有被邀请接受自恣(pavarana),向一名非亲非戚的俗人求取和乞得一件法衣,即犯舍坠戒。除非他的法衣已被偷窃或破损了,才能向人乞求一件新法衣。
7. 如果比丘的法衣被人偷走了或破损了,他只能向人求得一件内衣(antaravasaka)及一件上衣(uttarasanga)。如果他要求得到内衣及上衣以外的法衣,並得到这些法衣,即犯舍坠戒。
8. 如果和比丘没有亲戚关系的信徒,没有指定人选的邀请比丘到他家里去接受自恣(pavarana)。如果有比丘知道这名信徒有意供养僧人,而去求这名信徒给他这样或那样的袈裟,並且比信徒所准备的袈裟更名贵,如果他得到这件袈裟,即犯舍坠戒。
9. 如果有数名在家信徒(不管是亲戚或者是邀请比丘接受自恣的人)已经决定要送一件袈裟给某位比丘,而这名比丘却去请求这信徒送他一件更名贵的袈裟。如果他得到袈裟,即犯舍坠戒。
10. 如果有人寄钱财给一名比丘买袈裟,而传送钱财的人想知道谁是这名比丘的执事人(veyyavaccakara),这名比丘如果有意获得袈裟,必需指定一名在家弟子或者和庙寺有关的人成为他的执事人。只有这样,这名施主才能将钱财交给这名执事人,並说明由执事人负责保管钱财以及为比丘买新袈裟。过后,这名比丘要袈裟时,就要亲口告诉执事人。如果执事人没有买袈裟给他,这名比丘只能重复说:【我要袈裟】最多三次。如果比丘说了三次后,还没有得到袈裟,他可以站在执事人前面,但他最多只能静静的站住六次。如果比丘亲口要求得到袈裟超过三次,或者在执事人可以看见他的地方站了超过六次,即犯舍坠戒。如果比丘说了三次和站了六次后,仍然没有得到袈裟,比丘应该通知布施钱财的施主,並将实情告诉他,请他取回钱财,以免遗失。
第二组:有关绸布---Kosiyavagga
1. 如果比丘拥有一件用羊毛及丝绸制成的被单,即犯舍坠戒。
2. 如果比丘拥有一件纯黑羊毛制成的被单,即犯舍坠戒。
3. 如果比丘要制造一件被单,所用的原料必需是两分黑羊毛,一分白羊毛及一分红羊毛。超过两分黑羊毛,即犯舍坠戒。
4. 比丘有了一件被单后,只能持续使用六年。如果在这六年里,没有得到僧伽准许而制造一件新被单,即犯舍坠戒。
5. 如果比丘制造新的被单,必需加上一片一磔手长的圆型或方型的旧被单,以破坏新被单的鲜彩,不然即犯舍坠戒。
6. 如果比丘在外面流浪或云游时,有人给他一些羊毛,他可以接受。如果没有人替他携带,他可以亲自携带羊毛不超过三由旬(Yojana)。超过这个距离,即犯舍坠戒。
7. 如果比丘请一名非亲非戚的比丘尼,替他清洗,染或梳刷羊毛,即犯舍坠戒。
8. 如果比丘亲手接收金银财宝、或请他人代收,或者喜欢储蓄钱财,即犯舍坠戒。
9. 如果比丘用钱财进行买卖和交易,即犯舍坠戒。
10. 如果比丘和人进行种种买卖与交易,即犯舍坠戒。
第三组:有关钵---Pattavagga
1. 比丘只能有一个钵(adhitthana)。如果比丘另外还有一个钵,他只能保存这个钵不超过十天,超过十天,即犯舍坠戒。
2. 如果比丘的钵有裂痕---不管是否曾经修补---假如裂痕的长度不及十隻手指的宽度,比丘即向非亲非戚的人,或向邀请比丘自恣的人乞取新钵,如果他得到一个新钵,即犯舍坠戒。
3. 如果比丘有病,伸手接受五种药物(牛乳制成的酥油、新鲜油脂、油、蜜、糖浆),他只能存放七天,超过七天,即犯舍坠戒。
4. 在炎热季节只剩一个月时(即七月份月亮开始转暗的第一天)比丘可在下雨天寻找一件浴衣应用;在炎热季节只剩下半个月时(即八月份月亮开始转明的第一天)比丘可披上浴衣。如果比丘在其他时候寻找和披上浴衣,即犯舍坠戒。
5. 如果比丘将法衣送给另一名比丘后,摔脾气而将法衣取回,或请他人取回,即犯舍坠戒。
6. 如果比丘向一名非亲非戚,或没有发心供养比丘的人乞取线团,並请他们将线团织成做袈裟的布疋,即犯舍坠戒。
7. 如果有非亲非戚的人,或没有发心供养比丘的人,请织布工人为某位比丘编织袈裟的布疋。如果该名比丘亲口指示织布工人将布疋织得更精细,並答应给织布工人赏金,即犯舍坠戒。
8. 在僧伽自恣日(pavarana)前十天(即十一月份月明的第六天),如果一名施主匆匆忙忙的给比丘一块布,以便在安居(vassa)时应用,比丘可接受和存放这块布,但不能超过“袈裟期”,超过“袈裟期”,即犯舍坠戒。
所谓袈裟期,是指僧人如果已过了安居避雨节(Vassa),但还没有举行献 袈裟典礼(Kathina),即是从自恣日前一个月算起的一段时期(十一月份 月亮转暗的第一天,至十二月份月满之日)。如果僧人已举行献袈裟典礼,即是自恣日前五个月算起的一段时期(十一月份月亮转暗的第一天,至四月份中旬)。
9. 如果比丘独自在树林里一间孤立的小屋渡过安居期,而要在另一间屋子(並非比丘居住的屋子)存放他的三件法衣中的其中一件,只要有足够的理由,他可以存放不超过六晚。如果比丘没有得到僧伽准许而存放超过六晚,即犯舍坠戒。
10. 如果比丘使一名送礼物给僧伽的人,将礼物改为送给他,即犯舍坠戒。
九十二波逸提(随罪)---Pacittiya(分为九组)
第一组:妄语---Musavadavagga
1. 如果比丘讲骗话,即犯随罪戒。
2. 如果比丘辱骂另一名比丘,即犯随罪戒。
3. 如果比丘诋毁或中伤另一名比丘,即犯随罪戒。
4. 如果比丘授法给一名没有归依受戒的俗人(不是比丘),即犯随罪戒。
5. 如果比丘和一名没有归依受戒的人(不是比丘),同室(四周有墙,同一屋瓦之下的地方)渡宿超过三晚,即犯随罪戒。
6. 如果比丘和一名女人同室渡宿一晚,即犯随罪戒。
7. 如果比丘授法给一名女人,所说的话超过六个字,即犯随罪戒。除非有男人在场,而且能够明白比丘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8. 如果比丘向没有归依受戒的人(不是比丘)自称已成就上人法,只有他的看法和见解是对的,即犯随罪戒。
9. 如果比丘向一名没有归依受戒的人(不是比丘),评论另一名比丘所犯的重戒,即犯随罪戒。除非他获得僧伽准许。
10. 如果比丘掘地,或请他人掘地,即犯随罪戒。
前言:
本戒经是泰国和艾市,过满区“百嘉寺”(WATPHAKLA,KHOK MUANG,HADYAI,THAILAND)主持功隆法师 (PHRA ARCHAN KLOM)发心由信徒参照在泰国流传的戒经翻译成白话文後印刷成书。但祈纠正邪法邪说,令佛教正法常住人间。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八个告诫 (Anusasana)
这八个告诫可被分为两组:
第一组:四种依止 (Nissaya)
比丘所依止的生活方式是叫做Nissaya。
(i) 乞食(pindapada)过活;
(ii) 穿著由废布破衣缝制的大袍(pamsukula);
(iii) 在树底下住宿;
(iv) 服食泡腌在尿液里的药物。
第二组:四种不能做的事 (Akaraniya kicca)
(i) 好色喜淫;
(ii) 偷窃他人财物;
(iii) 杀害生物;
(iv) 夸口说自己已经成就上人法(纵使是真的已经成就上人法)。
三修 (Sikkha)
就是修戒 (Sila)、修定 (Samadhi)、及修慧 (Panna)。
修戒---是控制和清净身、语、意三业;
修定---是使心进入一心不乱的境界;
般若(智慧)---了解一切“行”(Sankhara)的因缘起灭。
七种罪失---Apatti
违犯佛祖所定下的戒律是叫“犯戒”(Apatti),这些罪失可被分为七类:
(i) 波罗夷木叉parajika;
(ii) 僧残sanghadisesa;
(iii) 大罪thullaccaya;
(iv) 波逸提pacittiya;
(v) 波罗提提舍尼patidesaniya;
(vi) 恶作dukkata;
(vii) 都婆悉陀dubbhasita。
波罗夷木叉---这是比丘的重戒。译为弃。
僧残---比丘犯上这种罪失,必须受惩罚。
比丘犯上其他五种罪失,必须向僧伽忏悔,或向伽那“Gana”(由两名或三名比丘组成的小僧团)忏悔,或者向一名比丘忏悔,才能清除罪项。
犯戒的六个原因:
(i) 无耻;
(ii) 他不知道他的做法会犯戒;
(iii) 他虽然有疑问,却不顾后果的去做事;
(iv) 他认为他应该这样做,事实上他是不能这样做;
(v) 他认为他不可以这样做,事实上他是应该这样做;
(vi) 他毫不考虑后果的做事。
二百二十七戒---227 Patimokkha Sikkhapada
佛祖制定戒律时所开示的修习准则 (Sikkhapada)分为:在律藏 (Patimokkha)以内的;以及在律藏以外的。
在律藏以内的戒规是:
(i) 四波罗夷木叉戒;
(ii) 十三僧残戒;
(iii) 二不定戒;
(iv) 三十舍坠戒;
(v) 九十二波逸提戒;
(vi) 四波罗提提舍尼戒;
(vii) 七十二应当学。
这些戒规共是二百二十戒,加上七条灭诤法 (adhikaranasamatha),共有二百二十七条戒规。
四波罗夷木叉戒 (四重戒)---Parajika
(1) 淫戒---如果比丘沉溺於色欲,即犯波罗夷木叉戒。
(2) 盗戒---如果比丘擅自拿走别人的东西就是偷。如果所偷的东西的价值相等於或超过五钱 (masaka),即犯波罗夷木叉戒。
(3) 杀人戒---如果比丘蓄意杀死一个人,或者害死他人,即犯波罗夷木叉戒。
(4) 妄语戒---如果比丘夸口说自己已经成就上人法(uttarimanussadhamma),即犯波罗夷木叉法。
十三僧残戒---Sanghadisesa
(1) 如果比丘故意使自己遗精,即犯僧残戒。
(2) 如果比丘有淫欲之意,触摸女人的身体,即犯僧残戒。
(3) 如果比丘有淫欲之意,以猥亵的话挑逗一名妇女,即犯僧残戒。
(4) 如果比丘有淫欲之意,以引诱人的话,说女人应该享受房事,即犯僧残戒。
(5) 如果比丘做媒人,使一对男女结为夫妇,即犯僧残戒。
(6) 比丘所建造的小屋,如果是用沙石和泥建造和铺盖的,而且只供自己居住,一定要根据规定的尺码建搭。其长度以内部计算,必需是十二磔手(12 sugata),宽七磔手(7 sugata)。在搭屋子前,必需请僧伽先看地皮,並得到僧伽允准。如果建屋子的地方没让僧伽看过,或屋子比规定的尺码更大,即犯僧残戒。
(7) 如果小屋是建在施主(dayaka)的地上,可将屋子建得比规定的尺码更大,但搭屋之前,必需请僧伽看地皮和得到他们批准,不然就犯僧残戒。
(8) 如果比丘被干扰而发怒时,毫无理由的指责另一名比丘犯上重戒(parajika apatti),即犯僧残戒。
(9) 如果比丘被干扰而发怒,设谋或借词指责另一名比丘犯上重戒,即犯僧残戒。
(10) 如果比丘坚持要破坏僧伽和造成僧伽分裂,受其他比丘劝止后仍不悔改,僧伽应该念诵谏文(kammavaca)劝导他改正这种行为,如果他不肯
改正,即犯僧残戒。
(11) 如果比丘跟随这名比丘去破坏和分裂僧团,受其他比丘劝止后仍不悔改,僧伽应该念诵谏文劝导他改正这种行为,如果他不肯改正,即犯僧残戒。
(12) 如果比丘不肯接受批评和教导,其他比丘好意劝导他,但他不听从劝告,僧伽应该念诵谏文劝导他改正这种行为,如果他不肯改,即犯僧残戒。
(13) 如果比丘有奉承和向人谄媚、乞怜等等的腐败行为,被其他比丘逐出庙院後反过来抨击这些比丘。如果其他比丘好意劝导他,但他不肯听从,僧伽应该念诵谏文劝导他改正这种行为,如果他不肯改正,即犯僧残戒。
註:
据本书英文译本所註---磔手1 sugata span =13 1/3 英寸。
一如来指1 sugata inch 约为1 1/8英寸。
二不定法---Aniyata
1. 如果比丘独自和一名女人坐在僻静的地方(没有人可以看见的地方),被一名俗人发现,而证明他犯了波罗夷、僧残、或波逸提戒。如果这名比丘直认不讳,僧伽应该适当的处理此事,或由该名俗人断定比丘犯上何戒。
2. 如果比丘独自和一名女人坐在僻静的地方,被一名俗人发现,而证明他犯了僧残或波逸提戒。如果这名比丘直认不讳,僧伽应该适当的处理此事,或由该名俗人断定比丘犯上何戒。
三十尼萨耆波逸提(舍坠)---Nissaggiya Pacittiya
(分为三组,每组有十戒)
第一组:有关袈裟---Civaravagga
1. 如果比丘有多余的法衣,他只能保存这件法衣不超过十天,超过十天,即犯舍坠戒。
2. 如果比丘除下三件法衣,没有得到僧伽准许而把法衣放在其他地方,並与法衣分开渡过一夜,即犯舍坠戒。
3. 如果施给比丘的布疋不够制造新法衣,比丘期盼得到更大的布疋时,他只能存放已得到的布疋不超过一个月。如果他存放这塊布超过一个月,即使他还在期待得到更大的布疋,即犯舍坠戒。
4. 如果比丘请一名非亲非戚的比丘尼为他拍洗或染旧法衣,即犯舍坠戒。
5. 如果比丘从一名非亲非戚的比丘尼手中接过一套法衣,如果不是彼此交换,即犯舍坠戒。
6. 如果比丘没有被邀请接受自恣(pavarana),向一名非亲非戚的俗人求取和乞得一件法衣,即犯舍坠戒。除非他的法衣已被偷窃或破损了,才能向人乞求一件新法衣。
7. 如果比丘的法衣被人偷走了或破损了,他只能向人求得一件内衣(antaravasaka)及一件上衣(uttarasanga)。如果他要求得到内衣及上衣以外的法衣,並得到这些法衣,即犯舍坠戒。
8. 如果和比丘没有亲戚关系的信徒,没有指定人选的邀请比丘到他家里去接受自恣(pavarana)。如果有比丘知道这名信徒有意供养僧人,而去求这名信徒给他这样或那样的袈裟,並且比信徒所准备的袈裟更名贵,如果他得到这件袈裟,即犯舍坠戒。
9. 如果有数名在家信徒(不管是亲戚或者是邀请比丘接受自恣的人)已经决定要送一件袈裟给某位比丘,而这名比丘却去请求这信徒送他一件更名贵的袈裟。如果他得到袈裟,即犯舍坠戒。
10. 如果有人寄钱财给一名比丘买袈裟,而传送钱财的人想知道谁是这名比丘的执事人(veyyavaccakara),这名比丘如果有意获得袈裟,必需指定一名在家弟子或者和庙寺有关的人成为他的执事人。只有这样,这名施主才能将钱财交给这名执事人,並说明由执事人负责保管钱财以及为比丘买新袈裟。过后,这名比丘要袈裟时,就要亲口告诉执事人。如果执事人没有买袈裟给他,这名比丘只能重复说:【我要袈裟】最多三次。如果比丘说了三次后,还没有得到袈裟,他可以站在执事人前面,但他最多只能静静的站住六次。如果比丘亲口要求得到袈裟超过三次,或者在执事人可以看见他的地方站了超过六次,即犯舍坠戒。如果比丘说了三次和站了六次后,仍然没有得到袈裟,比丘应该通知布施钱财的施主,並将实情告诉他,请他取回钱财,以免遗失。
第二组:有关绸布---Kosiyavagga
1. 如果比丘拥有一件用羊毛及丝绸制成的被单,即犯舍坠戒。
2. 如果比丘拥有一件纯黑羊毛制成的被单,即犯舍坠戒。
3. 如果比丘要制造一件被单,所用的原料必需是两分黑羊毛,一分白羊毛及一分红羊毛。超过两分黑羊毛,即犯舍坠戒。
4. 比丘有了一件被单后,只能持续使用六年。如果在这六年里,没有得到僧伽准许而制造一件新被单,即犯舍坠戒。
5. 如果比丘制造新的被单,必需加上一片一磔手长的圆型或方型的旧被单,以破坏新被单的鲜彩,不然即犯舍坠戒。
6. 如果比丘在外面流浪或云游时,有人给他一些羊毛,他可以接受。如果没有人替他携带,他可以亲自携带羊毛不超过三由旬(Yojana)。超过这个距离,即犯舍坠戒。
7. 如果比丘请一名非亲非戚的比丘尼,替他清洗,染或梳刷羊毛,即犯舍坠戒。
8. 如果比丘亲手接收金银财宝、或请他人代收,或者喜欢储蓄钱财,即犯舍坠戒。
9. 如果比丘用钱财进行买卖和交易,即犯舍坠戒。
10. 如果比丘和人进行种种买卖与交易,即犯舍坠戒。
第三组:有关钵---Pattavagga
1. 比丘只能有一个钵(adhitthana)。如果比丘另外还有一个钵,他只能保存这个钵不超过十天,超过十天,即犯舍坠戒。
2. 如果比丘的钵有裂痕---不管是否曾经修补---假如裂痕的长度不及十隻手指的宽度,比丘即向非亲非戚的人,或向邀请比丘自恣的人乞取新钵,如果他得到一个新钵,即犯舍坠戒。
3. 如果比丘有病,伸手接受五种药物(牛乳制成的酥油、新鲜油脂、油、蜜、糖浆),他只能存放七天,超过七天,即犯舍坠戒。
4. 在炎热季节只剩一个月时(即七月份月亮开始转暗的第一天)比丘可在下雨天寻找一件浴衣应用;在炎热季节只剩下半个月时(即八月份月亮开始转明的第一天)比丘可披上浴衣。如果比丘在其他时候寻找和披上浴衣,即犯舍坠戒。
5. 如果比丘将法衣送给另一名比丘后,摔脾气而将法衣取回,或请他人取回,即犯舍坠戒。
6. 如果比丘向一名非亲非戚,或没有发心供养比丘的人乞取线团,並请他们将线团织成做袈裟的布疋,即犯舍坠戒。
7. 如果有非亲非戚的人,或没有发心供养比丘的人,请织布工人为某位比丘编织袈裟的布疋。如果该名比丘亲口指示织布工人将布疋织得更精细,並答应给织布工人赏金,即犯舍坠戒。
8. 在僧伽自恣日(pavarana)前十天(即十一月份月明的第六天),如果一名施主匆匆忙忙的给比丘一块布,以便在安居(vassa)时应用,比丘可接受和存放这块布,但不能超过“袈裟期”,超过“袈裟期”,即犯舍坠戒。
所谓袈裟期,是指僧人如果已过了安居避雨节(Vassa),但还没有举行献 袈裟典礼(Kathina),即是从自恣日前一个月算起的一段时期(十一月份 月亮转暗的第一天,至十二月份月满之日)。如果僧人已举行献袈裟典礼,即是自恣日前五个月算起的一段时期(十一月份月亮转暗的第一天,至四月份中旬)。
9. 如果比丘独自在树林里一间孤立的小屋渡过安居期,而要在另一间屋子(並非比丘居住的屋子)存放他的三件法衣中的其中一件,只要有足够的理由,他可以存放不超过六晚。如果比丘没有得到僧伽准许而存放超过六晚,即犯舍坠戒。
10. 如果比丘使一名送礼物给僧伽的人,将礼物改为送给他,即犯舍坠戒。
九十二波逸提(随罪)---Pacittiya(分为九组)
第一组:妄语---Musavadavagga
1. 如果比丘讲骗话,即犯随罪戒。
2. 如果比丘辱骂另一名比丘,即犯随罪戒。
3. 如果比丘诋毁或中伤另一名比丘,即犯随罪戒。
4. 如果比丘授法给一名没有归依受戒的俗人(不是比丘),即犯随罪戒。
5. 如果比丘和一名没有归依受戒的人(不是比丘),同室(四周有墙,同一屋瓦之下的地方)渡宿超过三晚,即犯随罪戒。
6. 如果比丘和一名女人同室渡宿一晚,即犯随罪戒。
7. 如果比丘授法给一名女人,所说的话超过六个字,即犯随罪戒。除非有男人在场,而且能够明白比丘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8. 如果比丘向没有归依受戒的人(不是比丘)自称已成就上人法,只有他的看法和见解是对的,即犯随罪戒。
9. 如果比丘向一名没有归依受戒的人(不是比丘),评论另一名比丘所犯的重戒,即犯随罪戒。除非他获得僧伽准许。
10. 如果比丘掘地,或请他人掘地,即犯随罪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