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31 00:10:56鮪魚

鮪魚思路~忍辱

[94.1.17]

”寒山大士曾問拾得禪師說:「如有人辱我、罵我、欺我、謗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惡我,我應如何?」
拾得禪師回答他:「你忍他、由他、耐他、讓他、不理他,且過幾年,看他又如何?」
所以我們與人相處,不必太斤斤計較,不要為了利害、得失反目成仇,甚至親人眷屬竟成陌路。如果希求人間太平無事,最好彼此有忍讓的胸襟氣度,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這次對忍辱的研究,是原由於鮪魚發現了生活中一道自己不會解的難題。
人在生活中本就有諸多不如已意之事,鮪魚自己覺得多年來已經常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自我觀照,不讓那 “自我意識”作惡多端,引發諸多不必要的七情六欲。但實際上,心念仍對一些大小事情有所執著,ㄧ有執著,就有痛苦,有無所適從。

後來一日突然發現佛學裡開宗明義就有六波羅蜜: 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禪定、般若,而忍辱本就是其中一大項。於是心裡甚為寬慰,因為既然忍辱被列入為主要的 ‘工作重點’ 可見人生中必然存在多種 ‘辱’,所以鮪魚雖面對各種問題但並不孤單,而且也隱含提醒我們要用 ‘忍’ 的態度與手段去面對。於是乎,經常提醒自己 “忍辱才能精進”。

但經過一段時間,發現精神上仍然有著不低的痛苦指數,對於貼近於每日生活的小細節,其問題小,甚至講出來會有點可笑的那種,所帶來的困擾卻很大,’忍辱’ 之後的心也不能得到平靜。簡言之,落入了一個不知道該忍還是不該忍,疆界在哪裡的問題;該選擇面對問題,還是逃避問題;該如何判對是非對錯? 如果主觀的做出判斷與決定,怎知道那是不是出自自我意識的堅持? 因為問題似乎會永無止境的延續下去,前路茫茫。而且這樣需要判斷性智慧的問題,其實不也困擾著每個人,具有其共相的普遍性。因此如果能對這個問題有一般性的了解,也許思路會更清楚的。

鮪魚上網研究資料。現代科技真的已經做到佛經所說,天眼通、天耳通;世界大時空中的智慧就在彈指之間! 鮪魚找到了一篇相當精采的文章 “波羅蜜忍辱研究”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hengyu/p-001.htm

文中嚴謹的界定多種忍辱的意涵,並清楚的分辨所謂世俗狹義的忍辱與佛家波羅蜜忍辱的差異。果然,文中舉出幾個例子說明,沒有方向性的忍辱,一味照小時候長輩教的 “退一步海闊天空” 果然其實是行不通的。上文引述一段所謂 “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可說是長久流傳於中國民間的一種生活態度,如果依照文中的解釋,其實一味不明就裡的 “忍”可不是辦法的。

其實佛經明載許多佛法中的智慧,只不過有時對於一般人,沒有真正花時間了解,無法從一些翻譯過來的辭彙中很快的理解所指為何,以致於無法從中汲取對自己有幫助的智慧。以下是鮪魚對該文中一些重點簡單的摘要:

“在修習波羅蜜忍辱的過程中,只有波羅蜜才是人們一切忍辱的目的所在,而忍辱則是波羅蜜在人們行為上的表現,是人們實現波羅蜜的一種手段。” “佛陀的意思是說,人們只要能腳踏實地地理智地去實踐他所謂的種種當忍之事,行到恰到好處之時,自然就可以「了諸罪業」,至於解脫的彼岸,利樂沙界之有情。”

“狹義的忍辱…充其量,它也只不過是人們為了避免或盡量減少自己的損失而不得不採取的一種手段而已,是一切弱者在不可一世的強者或突如其來的一時無法克服的困難面前所必然作出的反應,是人們的迫不得已的無可奈何的產物,是折衷思想的集中反映。任何人都無法否認,雖然狹義的忍辱大多是極不情願的,但人們又不得不卑躬屈膝地認真地去做。因而,這樣的忍辱就往往具有很大的虛假的成份:一旦形勢有了變化,原先還在忍辱的人就有可能不再忍辱,而是要設法進行報復,進行某種程度、某種形式的甚至是瘋狂的報復!…像人們所熟悉的《王子復仇記》裡的王子和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等等,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由此可以想見,在生活中,人們之所以要忍辱,通常只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儘管人們的忍辱在更多的時候是表現為人類的求生的本能。”

波羅蜜忍辱構成的元素包括: 無上菩提心、諦察法忍、耐怨害忍和安受苦忍這四種。

無上菩提心 = {聲聞菩提、緣覺菩提、諸佛菩提 }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上道心」、「道心」、「道意」、「道念」、「覺意」… = 人們追求菩提的願心,是以解脫為最終目的的進取之心

諦察法忍 =「引發思勝解忍」、「法思惟解忍」、「觀法忍」、「通達忍」、「不起忍」或「無生忍」,指的是一種智慧,一種通過對諸法進行細緻深入的體察而得到的智慧 =對事物的客觀評價

耐怨害忍= 由身、口、意三個方面的忍辱所構成的。就是一種處世態度,一種對來自動物界的可以給自己的肉體或精神帶來一定痛苦的侵害所採取的毫無怨言的一概接受的態度。「因瞋恚故,生三惡道。」既然瞋恚是人們受那輪迴之苦的根源,除了以坦蕩蕩的胸懷去包容一切之外,難道還會有別的什麼選擇嗎?

安受苦忍= 以「不怨天,不尤人」的態度來欣然地接受自己在學習、工作、生活、修行乃至利生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來自大自然的種種挑戰與威脅而不為其坎坷或任重道遠而退縮不前的做法,佛法中就管它叫「安受苦忍」。

簡單講,佛法中所謂的波羅蜜忍辱,實際上就是以無上菩提心和諦察法忍為基礎、以耐怨害忍和安受苦忍為手段、的一種通過安定自他之身心而使人們的生死得以斷除、解脫得以實現的有效而徹底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