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18:00:00風清雲

劍經

《渾元劍經》

明代劍客畢坤所撰

渾元劍經-飛罡文

原文:

掃除不詳,普渡仙航。梯天超海,如遁如藏。

呼靈虛位,遣役諸方,雷霆霹靂,如掣電光。

干支造化,靈集中央,陰陽五行,周天在握。

日精月華,玄黃渾合,遍體更新。筋骨皮肉,來複乾坤。

助道助法,賜我靈真。綿綿大力,默默通神。

北七南六,隨在護臨。

急早送靈來,急早送靈來。

嗶吽吽,嘿哈臻。

閃者,進退如電之急也。

其法,擇每月紅虎黃鼠日時,向本辰罡方,朱書(符)飲一道;

再向北斗真方,莫持一點天清之咒,九次。

咒完靜片時,再習步式招數一度。

未習之先,有告文一個,秉心朗詠數次,再演為要,久敬為主,不可梢涉怠志也。

渾元劍經內外篇原序

繄乎渾合之極,元始為尊。

渾合之旨,為內為靜,為體為中;

元始之玄,為外為 夢 惟其必反乎內,故取象於離。而離之中虛,坤體之至靜者也。

惟能效坤之至靜,故遁幽杳之中,可潛修而無悶。

亦惟其必著於外,故取象於坎。而坎之中實,乾用之至動者也。

尤須則乾之至動,乃極於九天之上,可首出而無虞。

故必於微積之悠也久也,其涵蓄遊躍之力始純。

亦必泉以達擴,使變也化也,其陰陽互蒂之神始著。

純則不雜,合萬變而寓用無形;著由於幾,化三千而充體於無外。

夫放彌六合,渾之體為展布也;退藏於密,元之用為包容也。

渾者合也,元者一也。

竊思:天之所以清,得此一也;地之所以寧,得此一也;人之所以靈,亦莫不在此一也。

三而一之渾合,以堅其體;一而三之元玄,以昭其用。

試由天而地,以近索乎人。

人為萬物之靈,其即仰觀天以執行,俯察地以建極,居覆載之中,首出庶物者也。仰人何謂乎先?

涵養之以靜以蘊其繼,靈妙之以動以暢其用。體非無以立其大本,用非無以徹其元功。離之中坤其靜基也,

《易》之卑法地者此也。然靜則功力綿綿不息,其體至柔至剛。非柔則原委難於無間;非柔中剛,未免有作輟之時。柔者靜之體,剛者則又柔之體也。坎之中乾其動機也,

《易》之崇效天者此也。非無則空靈猶恐障蔽;非無中生有,奚以見變應之奇?

  渾則靜,以逸待勞;玄則元,馭靜以動。動中亦靜,則正奇進退之機,遲速幻轉之妙,悉出於無心,系自然之運用。因時致變,因力制人。至於方圓①立體發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統蓄以先天寸綿之力,為無為無不為也。以動靜互為其根,陰陽迭神其用。非渾于始,奚得其元之玄;非元之大,無以顯其渾之德。是渾元者,其即無生妙有也。

   元之為字,初畫奇也,合第二畫則偶也。其第三之兒字,奇偶、陰陽、乾坤,相構而生者人也。是元者,三才總會之地。元即太極,即太和之氣,即先天也。故必 渾涵以先天太和之氣,合三才於一致,以內外交修,直養時習,練至體用渾化寂感而通,始足以稱之元渾。而能渾者,近虛能舍正,謂後人以發也;元者,象圓能粹 正,謂先人以至也。渾則涵神,至於無幽杳之內,秘密而人莫窺其機,發則必中,元之玄機也。

  凡外病於形者,皆失之心有定規。若目幾靜悅者,心必隱靈鑒也。彼目昏滯者,其內無實學,外飾以色莊者也。若此者,其必助資於敵,又安見玄元渾化無方乎?

   噫!大矣哉!渾之為體也,純而篤靜;其為用也,動而多玄。即曰純靜,以其本乎天之一,養氣於至清;則乎地之一,融精于至寧;此於艮之一,涵神於至靈。又 渾化清、寧而一之,更至於空靈。是統三才於一致,內而精氣神無少缺欠,外筋骨皮一息堅融,至是則內空靈,而外靈便。此渾元功驗之所以然也。

  極之則光閃耀而人影無蹤,身飛騰而劍芒倏忽。或一躍千里之遙,縱橫隨其意向;或靜息方寸之內,神威感于至誠。至於形劍之名,後天之功,果能以先天之神為體用,亦足以向機禦變,因變致神。是形劍又顧名思義者也。

   劍者,決也,斷也。必內而決七情,斷凡息,內三寶得以渾化而至於純陽,此內而劍學之築基,內殼通而堅實也。尤當外而決灰心,斷聲跡,加之以招式變化之 奇,以夕朝時習,外三寶得以渾成,而至於柔剛,此外而劍法之暗練,外殼注而靈穩也。至如近世所學之劍,以舞之者,類皆皮毛中皮毛,浮之至淺而至鄙者也。昔 伏牛氏祖雲:果爾志向上,當先靜以築其基,存之深養之熟,內外三寶合一,渾化歸一。正所謂——

內外全無渣滓質,養成一片紫金霜。

陰陽造化都歸我,變動飛潛各有常。

  推其有內工外工,內驗外驗之別,故統以內外篇名其經。究其所以內功外形得內外驗者,又其誰乎?則人之靈神耳。

  然而三才之奧旨,猶不止此。有積氣為劍者,名氣劍,即劍使也。用之為劍,約之於內仍氣也。有積神為劍者,名神劍,即劍仙②也。用之為劍,虛而還之仍神也。此二者即地仙天仙之分也。至於人之習能百戰無敵者,亦足以稱之為人仙矣。

  遂乎其藝,幽乎其氣,柔乎其質,剛乎其神,悠久也其功,變化也其驗。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者器之體,器者道之用。是因形練形,極至道成者。其妙存乎虛靈之人,其幾速於影響。此劍也,實亦入道之基。小③可神變超塵,大④則可以氣奪屍解⑤。極則胎脫神結,面朝上帝,而拔升矣⑥,是知一陰陽之道,其至矣廣矣,豈獨長一藝之妙,而可限其神妙,足盡其浩渺之藏乎?願學者矢志盹誠,為大有為之君子。括而要之,以造于神武不殺之時,當能贊參天地;立於其間,必足以止戈於億萬代之後。

  故曰:大仁不仁,大勇不勇。噫!於劍學之中,克取法乎上,蓋已鮮矣,而況於道乎!其奧更深。其能庸行造極者⑦,則將幾絕矣哉!

玄真玉妙真人心壇撰序。

光緒二十二年丙申九月戊戌朔日。

許國本敬書。

渾元劍經-劍髓千言

夫劍乃儒雅中之利器,

有正直之風,和緩中銳鋒,具溫柔之氣,

靈則通神,玄能入妙,

飛來飛去,無影無蹤,

作雲作雨,如虎如龍,

變化莫測,轉展無窮。

誅人間之惡黨,斬地下之鬼精,

可破陣以攻城,隨手指點,草木皆兵,

可防一身之害,資三捷之成,故珍為致寶,運可通神。

光靈明而不昧,

體剛健而長生,

掃則霧消煙掩,

揮則石走雲崩。

可避水火之災,入不溺焚;

可解刀兵之亂,視如不見。

其為德亦若人也,

資稟於陰陽爐火之煉,

性成於元亨利貞之能,百折不屈,九轉而形骸備。

鑄冶始于神人,

傳授依乎仙術,

習貴專精,功宜百倍,

非取天地之氣,無以培養人之本源;不吞日月之精,奚以輕身健體?

非精足氣不能清,

非氣足神不能靈。

非內而精氣神、外而筋骨皮,渾成一片,身不能輕。

將何以飛取雁書、遠逐鴻跡?

非如此何以通妙,而能超眾?能禦大敵,足稱萬兵之祖。

故精足則戰耐久;

氣滿則呼吸細;

神清靜而圓融,則變化莫測。

故曰:身完天下無敵手,劍完四海少敵兵。

能此二者,

方可超凡入聖境,

庶幾馭眾為高明,

勿負古人之留意、仙佛之苦衷,

習得形劍成於外,則劍氣備於內,是爾身心自有主。

其為用也,可除災以斷水,可畫地以成河;

斬七情、斷六欲而絕淫根;

破異術,滅妖通以除惡黨。

神智從生,豁古今於親目;

謀猷克布,協治化以感通。

儒之禦侮,以此而威行;

道之降伏,以此而欲空;

釋之真空,以此而功成。

夫劍氣即罡炁也。

而宇宙之間,亦必恃此為化育,主宰生殺權宜。

故學者業貴于精,心宜於謙,藝當熟習,志莫驕矜。

外有三尺劍,內必籍五本以佐之,始保一身安閒,無事紛紜耳。

再者,此物為仁人之珍寶,彼匪人之所畏,故好而知惡為貴。

或徒負氣好勝,每生嫌隙。一旦欲勝乎理,小則魯莽僨事,大則積愁成恨,反恨成狠,將禍延無已。

此真好武中之惡習。

故劍法既成,尤當博閱天文、地理、人事、駁雜於中,

在一番體認知改擇中,卑以身處之心。

又或於澹定之候,靜以撫琴,涵養性真,化淨猛烈之習,效成一片溫和氣象。外人豈能知哉?

目為武士,而有儒雅之風,稱為杲儒,而有威嚴之度。

故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功用到此,謂文兼武全將相身,更必出處有道焉。

試止以時,不以道殉身,亦不失機,勿貪為主,勿吝為先。

如有欲習此者,詳言喻眾,莫為己私,化傳萬方,奠定國家,

小則終保厥身,

大則兼濟天下,啟可輕乎哉?

試思昔有伯溫先生言:此天子氣也,十年之內,必都金陵,吾當負劍從之。

非明悉天文地理人事,善舞劍而能止戈者乎?

更有善觀劍者風鬍子,

善舞劍者李靖、伍員、吳季子等,孔門之季路善佩劍。

於此觀之,劍為奇珍,自古惟然。

其用非但主於玩器,其旨趣亦深焉耳。

望古遙企,得精秘傳者,不乏人矣。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必加一能己百,十能己千之力,甚勿空演招數。

更須深參奧旨,方克許有為哉!

煉劍莫先於煉氣,

煉氣要首在於存神。

存神之始功,根於固精。

能此方可以論劍之練法,否則作輟之,鮮有成為完壁者。

工夫貴 勿剛勿緩,和平得中,且存且養,內外兼濟。

直外便能和中,煉形亦可長生。

活動筋骨身輕靈,

周身氣血力加增。

由子至午鍛煉外,

自未至申靜息中。

戌則吞鬥持罡,運用水火,和合坎離,妙在築基,要乃清心寡欲。

此入道之機、成道之具,豈可杳視?

惟晝夜無間,則陰陽協理。

呼吸定則靈光生,而三寶定位,同居其中。金丹日益,身法愈輕。

昔唐太宗養劍士數百人,時或令舞,則諸士身共劍各飛。若此神舞,神威足以勝人者,非此而何?

夫劍貴乘機以進,無隙則退。

故 奇正明,劍法成;精神全,神力猛。

古語之“一聲嚇斷長江水”,乃威神並作也。既能如此,何患對敵難勝?

非內外打成一片,難以飛而出快,妙而顯神。

非真陰陽生,不能召天地之精氣神,歸入身心。

惟氣結於根,久戰如未戰也。

至於生威之道,在於存神。

神能常存,久自生威。

存神以固精為本。

《聖經》云:

知止止者,亦進攻退守之道也。

進攻之道,見機而作;

退守之道,忍辱為先。

進退得宜,便為知止。

茫然而進與退,

昧然而守與攻,非徒無益,恐招尤之媒來自面前,而昧已晚。

是求榮反辱。欲固守己身,多助敵資,良可惜也。

故曰:戰勝一時,由於訓練千日功夫。豈偶然乎?

人既為萬物之靈,必心與道洽,庶幾致人,不為人所致也。

故君子必具天險王道之全,洞天時地理人事之權宜,其略則孫、吳、司馬之策,始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故君子戰必勝也,曆觀古人個有取法。

昔亞聖雲:浩然之氣,至剛至大,直養無害,塞於天地之間。

夫浩然之氣,在於天地間,則保合太和之氣,以之生成,

在人則空靈無間之氣也,即真氣。

其中剛柔渾合、陰陽互生,即所以結丹粒之道也。

其大莫喻,其小難破,而來往造化之神涵於其內。

故曰:放之彌六合,卷之藏於密,直養即勿妄勿助。

直養自然先天之能力,在神為非人力也。

無害者乃順生機之自然,去其害生機者也。

養至真息圓滿,百慧從生,永生無滅。小可經綸,大可讚譽天地,故曰則塞於天地之間。

夫勿妄者,非具剛決武火之力,安能常於若存?

勿助者,非有攸柔文火之功,安得依行不偃?

果能明道不計其功,是無為之為神為也。能庸行無息武火之力,固少頑空昏沉之偏。

至若樂行不期報,亦非人力之有為,以其呼用略照吸用。

全妄者,文火之功,豈更有著相燥妄之失,故內而靜功、外而武學者,皆當准乎文武火侯,以行為的。

故戕賊成者,終難深造乎道。綿長者久必顯達。

過急則銳,恐多退速之虞;

太緩則疏,未免作輟之情。然二夫准期何在?

詩云:

休逞歡來歇力行,免將過役倦容生。

中庸萬古傳心法,中以庸行戒律清。

氣欲足兮精為本,神光無滯天地春。

四肢鼓蕩皆符道,力量增加要日新。

  劍法又有:

正奇正、奇正奇、奇中正、正中奇、奇中又奇、正而複正,六門之別,所宜別辨而熟演之。

凡高勢雙勢為正,旁門低勢小勢為奇。

低忽高,旁忽正,單化雙,奇中正,

高忽低,正忽旁,雙化為單,正中奇,

左腿為正,右腿為奇,

剪並奇,飛步正,

顛換步奇中正,丁字步正中奇,

前弓勢奇中正,七星式正中奇,

四平勢伏虎勢為正,釣魚問獻為奇,

三揭為正中奇,齊眉劍為奇中正,

刺猿劍為奇中奇,飛仙劍為正中正。

是皆陰陽變化,尤當洞澈,可闡發而彰明。

論陰陽手法,陰來陽敵,陽來陰敵。

若陽變陰、陰變陽,還得看他陰陽虛實之數。

故曰:悉明天地盈虛數,便是伏牛親身傳。習至如此,乃能全身遠害,戰勝守固也。

 又有三步睡功夫。

一曰仰臥,兩腿直,十足指回勾腰控,存想湧泉,雙手搭扣撐住;

二曰左偏臥,頭枕左足尖,左手搬左足跟,右換如之;

三曰伏臥,雙手抱頭,足跟朝天,十足指尖用力向地,存想泥丸。

隨便臥時,頭腰腿要三直。

立時足勿實踏,雙手齊垂,目光四射,時或垂簾。

行步必活穩輕急,宜自跟撤尖碾,行非無跟之輕跳。

閑息時,有引氣下行之法,乃六字訣,連念到下丹田存在。久則氣不湧出,亦能久而無倦,用力少而成功捷。

  巧從熟生,靈從快生,剛生於柔,智生於拙。

非養得目有神光,(身有靈光,體有元光,)難使敵一見生畏怯於心。

非神光難禦亂敵。(非有靈光,難疾勝勁敵。)

非有元光,難臨大陣而耐久。

靈光者,身外有紅光繚繞。

神光者,目中有青蒼之氣,足以照遠出威。

元光乃身外黃光閃爍,是內外功滿,毫無缺欠,渾光普照,無隙可乘。

惟目中劍內手上,更有一番穩准氣象,足使人畏。

故敵人動得其咎。學力至此,乃為練家,方不愧居其名,亦可留芳千古,令後世慨見而神警。

故聞聲而懼者,因實稱其名,威感夙著也。此真向戰不持寸鐵,何待矢折而勝也耶?

古之將帥,不勝之術者,以其訓練精細,百戰無敵,誰敢慢視哉?

又要訣曰:

一精氣神,

二剛柔力,

三遐邇相當,

四陰陽相濟,

五劍逢雙刃與雙鋒,皆指其輾轉靈根;若敵大刀共大戰,來回緊急隙間攻。

  前所雲六字訣,傳列於後——

    提催靈閏(音按)妙工。

此乃通天徹地功夫,宜得暇即用,久可卻疾,添益精氣,培補下元,活湧泉穴。

此穴開通,則身中筋骨血絡,皆舒展自如,乃千古不宣之妙,宜當時習之即覺也。

提者,自湧泉直上泥丸;

催字,自天目中少停,繞頭三轉,自左而右;

靈字,至玉枕,歸一度喉間;

閏字,分入兩肩,從臂內降至十指尖,由手背上穿缺盆夾脊,橫穿前後心,降臍中少停;

妙字,自腰眼穴三轉,少停至海底(再至丹田)氣海多住,降肛前腎後即會陰(海底)少住,至尾閭多住;

工字,入環跳穴多住,至膝脛達湧泉,反上脛間,膝後多停,升到腎前九轉,至下田停住。九轉為滿,此坐功完也。

 夫行走之間,更有三字訣,乃“清、靜、定”也。

清字,存神泥丸,如水清月朗,風輕日暖;

淨字,一氣到臍,思看取蓮花淨之意;

定字,一氣至海底停住,思如泰山之穩,外誘難撓,如松之茂,如秋陽之清暖,如露之含珠,月之浸水。

其堅如剛,其柔如絮。

再合而為一,自泥丸一想湧泉,渾渾澄澄,無礙無停,久則神光聚也。

氣愈下兮身愈輕,

神居上兮心生靈。

精常固兮法術行,

形自空兮玄妙通。

外固則內壯,心靜則神安。

欲為人上人,且莫行捷徑。

工夫要在學愚魯,神常生兮心如腐。

不見不聞身形固,不動不牽意誠篤。

何非大效何非功,務遠貪高徒自誤。

  出奇本乎平常,出妙由於拙笨。

故匠之之誨人也,能使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善哉斯言也!

且出快之要,非能接天地之呼吸、難至高超。

欲得接外呼吸,當補內殼之三寶。

凝堅而後,則目光清活圓潤,面見金色,乾中潤澤,周身若綿,聲音響中綿軟,此為內足之證。

外佐以練之功,久則風從足下生。到如此境界,方謂天根月窟常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

時乎可與天地通氣機,與仙人通言語,借日精月華以自補、合太極為一體、內外合一。

  渾身有痛酸之處,痛是氣虛,酸是血虛,或氣血之不到,然猶有別。

皮裏肉外脂膜未淨者,酸多痛少;

精虛損者、痛多酸少;

氣血初暢之時,亦痛多酸少。

酸中代麻木,或抽筋者,兩虛兼積寒濕,或偶感誤中風也。

  嘗思天下之物,皆具靈氣,況人乎哉?

人為萬物之首,受命而後性理鹹備。

果能從生後識開之侯,窒欲懲忿,使七情六塵,永息無生,則人心日死,而至灰揚,道心日明,以至純粹,則基乃固矣。

且心中各具七殼,尤得當訣以通,斯可矣。

  七殼者:曰

玄通、

靈根、

妙鑰、

統真、

通樞、

涵神、

洞幽,

左輔元龍,

右輔白虎。

  玄通殼開,

則甘露沒夜子時升於泥丸,每日午時,流貫周身,則皮膚鮮嫩。

  靈根殼開,

則先天之精,刻漆一粒,日夜生九十六粒,流走上下;

久則皮潤澤生,光眼清爽,永無生眥、發熱發脹昏迷;

雖數夜不眠,亦無倦怠,面色如金。

有歌訣兩首為證:

一竅開時便通天,初時幽暗玄又玄,

靜侯靜待無煩惱,靈根洞開入九淵。

霹靂聲聲飛龍起,一片通明九重天。

此時天人合一體,便與天地通氣機,

可借精華補自己,靈神圓滿香寰宇

根竅通時百竅通,此竅通時知天機。

  妙鑰殼開:

則心性含香,陽和遍體,而立主宰,外則芳氣襲人,身活如綿,發招捷速。

  統真殼開:

則目讀心契,理無畛域,虛靈圓滿,耳通真言。

  通樞殼開:

則身活骨輕,百節生胎,日夜不眠,永無怠倦。

  涵神殼開:

則氣無湧出,神生泥丸,普照湧泉。左目日也,右目月也,故日照臨下土。

  洞幽殼開:

目生真精,而天文地理奇偶之妙,變化之神,自然豁通於心矣。耳塞能通,清音可聆,役使勿停。

元龍白虎殼開:

則周身三萬六千毛孔皆開,通天地之氣。

功夫至此,周身氣候,節之運行,與天地無違,久則孔孔生胎,則外三寶始稱堅實,無六淫之感冒,可謂疾魔退矣。

夫練劍亦當先開七殼,再演外武功。

火候有准,武備成道法明,所謂性命雙修者此也。

平時貴飲白水,茶多傷神冷精,使陰陽未和,奚以剛柔相濟也?

食宜淡,濃則濁,氣撓神,珍饈美味也,況肉食乎?

非身心了無一病,何以神通絕技乎?

五穀之氣,尚能損人,而況厚味乎?

嗜欲消一分,則道長一分;

臭味薄一分,則心性明一分。

常叩大羅,則頭中風火油渣之氣漸消;

常揉兩腿根之筋骨核,則筋脈漸長。

夫氣靈力長身輕之後,還須保養百日,方許試習。

如隨養隨練,謂之抽筋扒骨,費力難成。

如成之後,再力活靜息三百日,則三寶凝定矣。

又詩雲:

精神凝結一團團,動靜之為貴自然。

隨所往來無阻滯,任從指點合先天。

  又詩雲:

手眼身勿滯,敵難知我武。

睛光威射人,甫不至於人。

稍疏便有失,此為真起手。

  大成之法,先須活步身。單演招對招,入妙致人,方不助於人也。

孫思邈之膽大心從,體用至矣。

凡事依行,萬無一失,矧在技者哉?

怯敵己必受害,輕敵亦受其計。

惟禦以膽敢,待以虛心。

有膽敢則彼威自抑,

有虛心則猝變堪防,庶免資敵致害。

雖平時空演,亦如見敵一般。

進退橫斜,步加穩准,體驗得深,習演得到。

或無患臨場失志,猝變難隨也。

  至若因變亦受,逸以待勞,

或從之為進退,逆力以為揭獻。

或柔以濟剛,陽以化陰,猝中含柔,緩中蘊剛。

或寓進於退中,寄奇於偶內,虛中實而又虛,實中虛而更實。

側伏引詐之機,涵於無形;

註定圓照之神,寂於覺裏。

蓄發之前,繼發於已發之候,隨發於將發之形,必深造于此,方能對敵無隙。

  《易》曰滿損謙益。

尤必以有若無、實若虛之心,卑以自居,乃為妥要。

若偶或稍漏一心,則憤恨之氣便起,是自取其亂之媒,斯為以藝累身。何其惑乎甚矣!

 再動示之不動,進示之以退,可謂因人隨變。彼雖機妙,烏能災我哉!

倘夙未細心,或疏茫動,敗有必然者。

又有順逆誑呆,驕慢喜怒,動靜遠近,立行反霸擊神之策,要在因地制宜,因性施逆。

  又曰:氣盈神靈則勝,氣欠神昏則敗。

若平時技精兵練、聲名自著,要知異地人情之喜忌險曲,地勢之夷險寬窄,設防變外。

知天則生克造化之理悉,

知地則山河進退之路熟,

知風土則計策易決,

知人情則引誘乃順。

知此者,自能心在規矩之中,神遊規矩之外。造詣如茲,詎能為所誤耶?

  止戈之術,可備而弗用,豈可用而無備?

臨渴掘井,晚之已甚。

藝高慢敵,昧之至矣。

故君子貴尊賢容眾,采群智以擇從,謙以自馭,敬以接人。

柔中剛非愚柔,此處出全身渾形遠之道。群魔盡散,而高人義士得以近接也。

故天時地利,不若人和。止戈之法,如斯而已。

  是以慧筆揮來,乃見龍飛鳳舞。心壇授持乎人力,仙機闡天地幾絕之奇文,啟後覺由生之等級。

雖《經》中奧蒂或有遺漏,而劍內奇觀已稱略備。

果能依此,若閱星霜,當不見棄於天地。

勿謂紙短情長,言多莫如言簡。

若稟斯言,行難知易。練身要在練心,願從此乘為萬代遺規,相傳以綿綿不息也已。

  噫!克於依行,繼傳不息者,抑亦觀難其人也。

第謹筆之于楮,先生之面前,以待後學之取式。

故將其中妙旨變式,備詳於後。

特為三複致意,識者當勿忽諸爾。

《渾元劍經.煉眼解》

煉眼解

  

靈活平直寸分清,

團威准猝急開明。

舒和驕慢休形色,

誑詐隨流注宰精。

  靈者,審視有先之明,知其未發之招,悉其將發之意。

  活者,不呆不癡,如水澄月朗,則目中不致疏誤。

  平者,眼光平出,不偏不滯,如露含珠,一片天機,目無停礙也。

  直者,上視眉間,中視齊項,下視齊帶,此為三關。

上關勝負之機,強弱邪正、善惡奸詐之所從出,招所由變,欲左者虛其右,欲上者虛其下,約之前後、進退、起伏、攻守、剛弱、奇正皆如之,蓋人通病,能融化者乃入妙矣。

中關看其橫斜、曲直、鈕跨、腰腿、動止、手肘、起伏之樞,

下關看其引誑之變,跳躍之機也。

故三關當熟看清明,方為妥也。

  寸者,乃酌其神式器(用)與身之靈否,當用分、寸、毫、厘,四者之力;使用何等力量制他,為得其宜也。

  分者,是二人對手,要分清認明來去門路、身法熟靈、神光熟強,以及遲速詐誘,皆宜洞悉,以為應變之權也。

  清者,眼光清白,忌昏散。非素有靜工,安得如是也?

  團者,精神凝聚、輾轉如心。精定神穩,則應猝出乎自然,如處無事。無怯則神圓,無輕則防密,無傲則氣平,無形則變速也。

  威者,神足嚴而可畏、光能射人、神能禦亂,使人無隙可乘也。

  准者,視斯明,不迷當局,故身劍皆完,始得其妙也。

  猝者,二目含光,血氣之勇,皆歸空化也。

  急者,目光閃急、如線穿空,劍貫重甲,清利而直銳也。

  開者,是對面先看他,是某門技能當用何法致他也。

  明者,明來由悉他式、詳情之忌。取其性偏,或驕之、怒之、驚之、疑之、嚇之,以取其猝忙失機也。抑或以所喜順擊之,皆可也。

  舒者,臨陣不屈也。

  和者,和容悅色,內隱明鑒、外無貪心也。

  驕者,在我無常形,能使敵人易生驕矜之氣,便可隨其驕以取勝也。

  慢者,在我以無形示之,彼疏慢之心遂起,再隨所慢以擊之也。

  休者,神光照徹,上下左右前後不息也。

  形者,臨陣不改常形,不因亂而神搖也。

  誑者,引其入境,以計勝也。

  詐者,防己之害、察彼之病。若詐之,伊坦然,切勿妄動也。反是者,可取也。更有詐之假動者,形式雖動,而神意安舒,此等必三詐之,虛實自見也。

  隨者,隨其神背向變化之機也。

  流者,目圓朗無缺欠者也。工夫到此,則另有一番氣象。人見之,可畏而不可測,避之而不敢淩也。

  注者,神光普照、遐邇不遺也。

  宰者,視有准處,身不輕動也。

  精者,乃夙習功深,精華結聚,久則目光遠注不疲,而耐久也。

《渾元劍經》

仙脈闡宗

  繄自劍之肇基也哉於元始天尊,本乎先天一氣之意,則乎木性之曲直,火功之鍛煉,土性之渾厚,金質之剛柔,水德之清決,因以象形制器,會意劍法,而劍甫成,以為形。

  彼時分九宮九式,九九共絡而成,八十一式而已。嗣傳於盤古氏,以降之伏牛氏,遂分門別式,立意傳真,亦宗三一一三之旨,劍儀殆備。後又傳之唐李靖、李謫仙等。當太宗之時,劍術大興。善斯技者,精而且備。自唐以後,越宋元二代之久,雖精於外功者不少,能行內功者幾希。

  曆于明初元末間,有畢坤者,字雲龍,於韶齡之年,得異授于伏牛氏,因以遁于川之南山水蓮洞。晝則采薪以自食其力,夕便內外兼修。如此者百餘載,而神墜形爽,周遊宇中。又閱百餘載,始緣遇得以融神超脫。

  由明溯至於今,數百載以來,克以劍術成道,神化之功曾未聞見也。由斯觀之,劍雖微技,其旨趣亦浩渺焉。是傳脈之要訣。內篇為首。即由人仙而地仙而天仙之階梯,可不言而喻也。

  今則畢氏複不敢秘其渡迷之寶筏,濟世全形之梁輿,更授之於大清北直順天府,奉先郡邑,西南周口裏之仙宗派者,其意將欲繼絕學,開後覺於將來也。特此謹識。

    清真玉妙通玄真人心壇 敬撰

    聚雲山主許地雲 敬書

習武須知①

戒律二十條

面不改色,舒展自如,小心謹慎,取捨分明,身曲劍直,精神團聚,動轉清靈,步法靈穩,心平氣和,力貫周身,進退有法,劍莫輕動,閃展輕靈,變化莫測,隨其樞機,看其形色,式來當審,預知敵意,後手莫離懷,看地勢險夷寬窄。

四宜

存心當忠孝,立品當義勇,內功當勿間,外功當踐實。

四忌

忌厭故喜新,忌功力雜集,忌有名無實,忌氣暴好較。

四勿

勿傳匪人  勿傳驕狠  勿得賢不宣  勿稍密訣竅

四權

  要擇心性相投,為喂手之助。要彼此盤較,必以真心,不可偶倦。要規過勸善,各勿嫌忌,要常演習。更不許依強淩弱。偶或較力,凡無可奈何時,與外門較,當謙卑自處,不許以藝淩人。心虛神完,慎中再慎,庶免致害。如其得已,還是勿較為是,己躬自厚之學也。

總歌訣②

數條戒律記分明,禦敵心和氣貴平。

若不如斯當致敗,隨機伸曲莫狂輕。

上一篇:月情

下一篇:茶經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