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02 10:44:15燕子
一個實驗
研究所二年級時,曾有一個月的時間,為了一句別人說我不夠open mind,我開始試著每天至少要和一個陌生人說話。
起初,是在宿舍裡坐電梯時,回應別人對我說的謝謝或早安﹔之後,我試了幾次主動說早安,果然總是能得到善意的回應﹔後來,我慢慢把範圍擴張到外面,到夜市買稀飯等待時,跟女主人說〔很辛苦喔!〕,對方就開始滔滔不絕的說起那份工作的作息與心酸﹔或者只是看到別人手上的東西或小狗,說句〔好可愛喔!〕,往往就能很快的搭談上幾句。一個月後,我已經可以跟很多不同生活型態的人,或多或少的聊天,或者只是單純的微笑,傾聽對方說他們近日的苦惱。
我一直記得這個實驗(跟惡童日記裡,那兩個小鬼頭的訓練方法頗有神似之處吧!),也記得我當時的發現-------大多數的人都是渴望被注意、被關心的,一個小小的關注火苗,就可以在一個人的生活裡變成熊熊大火。同時,我也一度驗證了,唯有當自己試著改變,周圍的環境才可能改變。
之後的幾個月裡,我的生活改變很大,特別是自己開始會注意到別人的眼神流轉、細微的情緒變化。當了兩年多的工程師,我懷念起那時候的〔人情味〕。
為何想到這個?因為昨天早上十點整我就一個人流浪去了,想尋回那種感覺,雖是做了些小小突破,像是一個人跑去打撞球等,我仍對人有著很深的戒慎恐懼,也許,是這個實驗重新啟動的時候了,從單純的微笑與簡單的言談,重拾自己曾經熟悉的靈魂。
起初,是在宿舍裡坐電梯時,回應別人對我說的謝謝或早安﹔之後,我試了幾次主動說早安,果然總是能得到善意的回應﹔後來,我慢慢把範圍擴張到外面,到夜市買稀飯等待時,跟女主人說〔很辛苦喔!〕,對方就開始滔滔不絕的說起那份工作的作息與心酸﹔或者只是看到別人手上的東西或小狗,說句〔好可愛喔!〕,往往就能很快的搭談上幾句。一個月後,我已經可以跟很多不同生活型態的人,或多或少的聊天,或者只是單純的微笑,傾聽對方說他們近日的苦惱。
我一直記得這個實驗(跟惡童日記裡,那兩個小鬼頭的訓練方法頗有神似之處吧!),也記得我當時的發現-------大多數的人都是渴望被注意、被關心的,一個小小的關注火苗,就可以在一個人的生活裡變成熊熊大火。同時,我也一度驗證了,唯有當自己試著改變,周圍的環境才可能改變。
之後的幾個月裡,我的生活改變很大,特別是自己開始會注意到別人的眼神流轉、細微的情緒變化。當了兩年多的工程師,我懷念起那時候的〔人情味〕。
為何想到這個?因為昨天早上十點整我就一個人流浪去了,想尋回那種感覺,雖是做了些小小突破,像是一個人跑去打撞球等,我仍對人有著很深的戒慎恐懼,也許,是這個實驗重新啟動的時候了,從單純的微笑與簡單的言談,重拾自己曾經熟悉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