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2 21:56:00小樹

尋伴之旅(一)授粉媒人

尋伴之旅()授粉媒人

 

20071019

火車到達台東站,我們剛剛走出車站票口,手機就響了起來,我一邊摸弄包包,一邊抬頭看到左邊一個人拿著手機走來,很熟悉的長相,身旁的小葉馬上發現那人就是羅傑,因為部落格上有登照片。(我熟悉到不記得是在那裡看過他了。)當下我還沒把手機從包包裡摸出來,也不用接聽了,急著向他招手,看他馬上一臉的靦腆,這是他第一次招待網友。

 

 

 

到家放好行李,與 羅傑的 太太麗芝及三個小朋友打過招呼,羅傑馬上帶我們去參觀一片生長鳳梨釋迦的果園,而從火車站到他家的路上,到處都是類似的果園,觸目所及,心裡馬上「轟入」一個產銷的問題,那真是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整鄉的人都種植類似農產品,該怎麼銷售呢?難怪最後只能透過「行口」盤貨,於是變成一個「生產者無法決定產品價格」的行業。

 

 

 

一般鳳梨釋迦在12月上市,但十月確已有第一批果實成熟,由於這是新的品種,一開始農改場引入這種作物時,就教導農人放棄第一期果,原因是第一期的果實品質不穩定,有收成後放再久也不會熟軟的問題。

 

 

 

羅傑自從去年改以「自然農法」栽培之後,他就實驗性地保留第一期果,準備觀察看看果實的品質。我們在果園裡到處看到已套好袋的果實掉落在袋裡已變黑,地上也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未成熟果實,有可能是自然掉落或被前一陣子的颱風掃落,眼前的事實說明的是:一棵果樹從開花結果的數量,到收成數量之間,顯然有劇烈的變化。

 

 

 

鳳梨釋迦有另一個特點是:無法自體授粉,因為花朵在傍晚時分開花,一但花瓣完全開展,正中心的雌蕊就枯萎了。於是雌蕊要靠蜜蜂等昆蟲來幫忙傳播花粉很不容易,因為必須把握花瓣張開又未全展開的短短時間,又是太陽將下山的時間,最後只有靠比蜜蜂更勤奮的農人了。

 

 

 

十月正是農人幫鳳梨釋迦授粉的高峰期,羅傑馬上帶我們去體驗當媒人的樂趣,但因為他自己的果園已授完粉,所以到他弟弟的果園去實習。(他弟弟不但是慣行農法的施行者,本身還兼職在賣肥料,由此更欽佩羅傑決定採用「自然農法」時的決心與毅力,而他笑著說:他和弟弟爭執過好幾次,後來有近半年兩人都不說話呢。)

 

 

 

我們各拿一隻畫水彩的毛筆,羅傑說用毛筆的效果比用「授粉鎗」好,因為授粉若不完全,容易長成「畸型果」,傳統用毛筆的方式比較能掌握。首先是仰頭找到果樹枝掗間的青綠色小花,尤其是三或四瓣全張開的花朵,然後拿毛筆去頂住花蕊,輕輕轉動,就會把花粉頂落在毛筆上。

 

 

 

筆頭上的花粉收集越多越好,最好是收集個兩、三朵花粉之後,再來進行授粉。

 

 

 

接著找到「有用的花朵」,所謂的有用是指花瓣微開,然後我們把花瓣剝開後,露出裡面的花蕊,蕊心是雌蕊的位置,外圈是雄蕊,此時的雄蕊尚未成熟,因此沒有花粉。

 

 

我們把筆頭的花粉湊近雌蕊,它的底部有黏液,會自動黏住花粉,輕輕旋轉讓花粉能更多的黏附上去,但要小心不要在旋轉時,又把花粉掃下來。

 

 

 

如此就完成幫花朵作媒授粉的工作。但我們這些菜鳥生手,是不是授粉完整沒把握,還常常在找到有用的花朵剝花瓣時,把整朵花也剝下來了。但是十分鐘之後就越來越上手,可惜五點多天就完全黑了,只好收工。

 

 

 

晚上我們在羅傑家用餐時,透過廚房的窗戶可以看到屋後別人家的果園有燈光閃動,原來是鄰居農友戴了頭燈繼續在進行授粉工作,這幾天他們都從四、五點忙到晚上十點才收工,這麼辛勤的作媒,確實會讓年底的果實產量不凡,平均一棵果樹可以有一百多顆的收成,而且是大果(每顆若不到兩斤重量就算小果),這是慣行農法或有機農法的栽培方式。

 

我轉頭問羅傑自然農法的產量,他說去年他授粉一萬朵花,最後收成到3200顆果實,沒有施肥的環境,果樹自行淘汰衰弱及不良的果實。因此他今年只授粉了5000朵,想試看看產量會有多少?!我聽在心裡暗暗著急,他的果樹一棵只結三十多顆果實,個頭又比別人小,一般人如何能分辨出其中的差別呢!?

 

 

 

這天還學會分辨三種釋迦:

傳統釋迦:我們小時候吃的品種,肉薄子多香味濃但顆粒小。

 

軟枝釋迦:改良後的品種,當然就是肉厚子少顆粒大,香味明顯不足,目前市面上所賣的「釋迦」應該都是這種品種。

 

鳳梨釋迦:喜歡較冷的氣候,因此北部可以考慮種植,但必須接枝。如果用種子培育實生苗,將來長出來的果實會變成「蘋果釋迦」或「水蜜桃釋迦」。(我初聽到此,眼睛為之一亮,但後來才弄明白,所謂的「蘋果釋迦」或「水蜜桃釋迦」只是名字好聽,吃起來就是水水的沒滋味很難吃的意思。)

 

得到了如此專業的知識,我開始繞著餐桌收集大家吃的傳統釋迦種子,打著如意算盤:「我回去種這些傳統釋迦,它們是原生種生命力強,然後等它們長大,我再來學接枝,就跟你(羅傑)要鳳梨釋迦的枝來接哦!」「沒問題,要多少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