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行軍」看上海博物館之3 (2015/01)
沒想到上海博物館的部份已經進入第3篇了!終於看完了字畫區,要進入2樓參觀中國古代陶瓷館的部份。在入口處,館方特別佈置了一個陶藝工坊讓參觀者了解陶器與瓷器是經過塑型、燒製等程序才變成展出的作品的。
本以為看過故宮的展品,平時又用過大同磁器,陶瓷館部份的展示應該不會太嚇人,可以很輕鬆地看過,沒想到這樣的假設完全錯誤!這部份的收藏橫跨廣大的時空,上至商周時期的陶器一直到清代的瓷器都有囊括,展品不只有中原地區的、還包括了境外其他「蠻夷」國家的作品(蠻夷這詞實在是太以漢族為中心、帶著歧視感啊) !
小時候在課本上唸過的彩陶文化作品在這就能看到實物了。原來彩陶文化是發生在商周的時候,這些展品是從甘肅青海地區發現的西元前16世紀到3世紀期間的古物,上面抽象的圖案線條流暢,色彩鮮明,看得出古人已經很厲害了。
展品實在太多,我只能挑著幾樣自己覺得特別的拍下、並在此記錄下來。下面兩件左邊是商朝的刻紋陶罐(製於西元前11世紀!),雲紋的線條豐富華麗,右邊的西周陶罍是用印紋的方式來裝飾外觀,這樣印紋的做法現在製中式糕餅、印度染布都還有使用,沒想到西元前11世紀就已經有人利用印紋的技術在陶藝上。
接下來是看漢代的作品,這些小型的陶俑都是漢代的墓葬品,這3個是在跳舞奏樂的表演人員,漢俑之前在歷史博物館展出過,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
這兩個造型類似的青釉堆塑樓闕人物罐是西晉(公元266年~316年)時期的作品。西晉就是由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後所建的朝代,由於佛教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因此這時的作品已經看得到端坐雙手合十、飛天等來自印度的元素出現在作品中。
現在看一些大家很熟悉的唐三彩作品。我特別會留意有駱駝、胡人這些元素的作品,當時的胡人戴尖帽、著長靴、留著大鬍子,這些塑像也代表了當時的世界有各族的人群在接觸交流,唐代的長安就跟紐約一樣是個「大蘋果」吧!
除了胡人,我也有照到仕女著長裙騎馬的作品,不過這些之前也在歷史博物館展出過,就不在這敘述了。倒是有兩座真人大小的天王像要在這邊讓大家看看。兩座塑像的臉看起來都滿兇的,身穿甲冑,腳踩小鬼,身上的巾帶還飄揚著,唐代已經能做出這樣大、這樣生動繁複的塑像了,可見工藝的發達已超出前朝許多。
在來要看的是北宋及金代著名的民窯磁窯所燒製的磁枕。這個磁枕很特別,是做成蓮葉的形狀,在白瓷上還上彩、刻畫出蓮花圖樣,十分特別。
宋朝幾個著名的窯廠的作品這邊也有收藏,這些窯場我之前只聽說過,要真的看到真品、了解到各個特色還是從這個展中才學到一二。首先是5大名窯之首的汝窯,汝窯的青瓷灰灰綠綠的特殊色彩(所謂的「雨過天青雲破處」)看起來低調,但造型簡約精緻,一直受人喜愛。
再來是官窯之一的鈞窯,其產品以銅、鐵為顯色濟,成品有玫瑰紫、月白、天藍等顏色,照片中的瓶子就有紫藍的顏色。
更多不同顏色的鈞窯作品,外表的線條簡約順暢,不做多餘的花飾,看似簡單,但豐富神秘的顏色又讓它有華麗的感覺。
名窯作品我個人覺得最有特色的就是瓷器外表有裂紋的哥窯了,它的裂紋、鐵足、紫口非常有特色;雖說章氏兄弟的哥窯及弟窯都在龍泉,但是據說目前都沒有找到確切的地方。
5大名窯其中的官窯我沒有照到相片,不過另一個定窯的作品有拍到。看介紹中說定窯從唐代就開始燒白瓷,五代北宋及金代時是工藝最高峰的時期,很多作品都進貢入宮。這邊展出的定窯白釉瓷器是金代的作品,乳白的瓷器線條簡單,只有在碗盤中間飾有花葉的刻紋,雅緻有韻。
宋元時期的景德鎮還出了工藝細緻的青白瓷,在元代皇室樞密院就是用這種瓷器,所以又被稱為「樞府釉」,顏色比汝窯的淡,瓷器的壁身很薄,看起來精緻可愛;景德鎮那個時候就已經很厲害了啊!
看了名窯作品後再來看西夏的瓷器:靈武窯刻花開光牡丹瓶(是公元10~12世紀的作品)。西夏是羌人中的黨項族所建的國家,國土在大約蒙古、甘肅的部份在靠近中亞的國家,它的文字看起來像我們的方塊字,但卻又都不一樣,到今天還是個難解的謎;以瓶身上的牡丹花樣看來,西夏的文化確實有受鄰近的漢文化的影響,不過從作工上看來,精緻度上還差滿多的。
這邊除了有西夏的瓷器,還有大遼的作品(是公元9~11世紀的作品)。我選了兩個花色接近的彩釉陶瓶讓大家看它粗獷的藝術風格,其實在現場還有仿白瓷的米白色刻花壺,不過仿別人的樣式不如看原本自然不造做的作品吧!它的釉色讓人想起唐三彩,但是外型上又偏中亞的樣子,是有點有趣的混血風。
再來看年代上更後期的元代作品。元代中後期景德鎮燒製的青花瓷。這邊還說明從東南亞的考古發現及伊斯蘭風俗畫上出現的瓷器看來,元代製造的青花瓷很大部份是為了迎合伊斯蘭客群的偏好,原來元朝除了騎馬打仗,銷售瓷器的生意也做得很大啊。
元朝的名品之一就是龍泉窯的作品了。龍泉窯的年代可以追朔到唐代,不過它的作品在元代開始變得厚實、有點花等特別的做法出現,開始擺脫越窯的影響有自己的風格,因此在這邊收藏的也都是這些元代的精品。這些瓷器看起來確實厚重,但是顏色鮮豔豐富,造型多變,有另一種不同於精緻汝窯作品的魅力。
元之後就是明清瓷器的展區了。
先是看到明憲宗時期的大明成化年製的瓷器,比起前朝的作品,成化年間的作品明顯地變得多彩又細緻,眼熟的青花龍紋也在這時期出現。
萬曆年間燒製的大瓷瓶,作品有半個人高,不過上面畫的那條龍看起來畫工不夠精緻。
再來就是看清朝高峰期康雍乾時期的作品了。首先看的是在康熙年間發展出來的豇豆紅瓷器。從明代的瓷器就開始變得多彩花俏,在康熙時所研發出的豇豆紅新色彩是以氧化銅為顯色濟完成的,不過也不是每一次的顏色都一樣,所以清朝人也幫不同的顏色起了不同的名字來形容不同的紅色,當然最有名的還是正色的豇豆紅。
除了豇豆紅外,康熙時期的瓷器還有很多漂亮的顏色。
在歷史中被形容成上班機器的雍正,沒想到在他的年代官瓷的發展達到了高峰,有許多美麗的琺瑯彩、粉彩、染釉彩技法的發展,讓瓷器上的繪畫更柔美多變。
到了乾隆的時期瓷器的花樣更是千變萬化,仿漆器、仿玉器、仿石紋、貼金等特別的作品都出現了,當時的工匠真的很神乎其技,只憑著高嶺土跟釉藥,可以做出這麼多種變化!
更多乾隆時期的驚人作品
這邊還特別搜集了明清各代的瓷器底部,讓大家了解這些年號到底是寫成什麼樣子,多了解一些再看到贗品就比較不容易被騙吧!
現在仍然很有名的德化白瓷作品在這邊也有展出
大家都熟人的宜興紫砂壺也在展品之列。不過特別的是這邊不只是展出我們熟悉的功夫茶茶壺而已,還有很少見的藍色釉彩作品。
這次光是看陶瓷館的部份又花掉大半天,實在是藏品比想像中豐富,在每一區的介紹說明看似短短的簡介,但也包含了很多之前沒涉獵過的知識,讓人不得不慢下來多看看。還好這邊是可以拍照的,要不然這麼多知識與記憶根本無從回憶!這次總算是把2樓看過一次,下一篇再來報告一樓的部份了。
上海博物館
地址:上海黄浦區武勝路188號 (地鐵人民廣場站1號出口)
參觀時間: 每天09:00-17:00
票價:不收費
展品好豐富
而且參觀不收費耶
真是佛心來著
真的是個為了教育民眾而開的博物館 2015-11-04 13:55:45
美不勝收的一天
真不錯
我連去了兩次
有部份時間都已經用急行軍的方式趕著看
實在看不完!! 2015-11-04 13:56:48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圖片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熱門圖片,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熱門圖片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圖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