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花開一念花落
一念花開,一念花落。
這山長水遠的人世,終究是要自己走下去。
人在旅途,要不斷的自我救贖。
不是你倦了,就會有溫暖的巢穴;
不是你渴了,就會有潺潺的山泉;
不是你冷了,就會有紅泥小火爐。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幾處不為人知的暗傷,
等待時光去將之復原。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的傾城往事》/白落梅
2013年底,和男人去台中參加婚宴.隔天小冰從FB得知我們在台中,跑來為我們當半日導遊司機.
週二去宜蘭出公差,也是從FB得知小冰帶著兒女到宜蘭旅遊.發現她離我們很近,便私下問她要不要來坐坐?
2008年小冰和NANA姐來找我,這是第一次和網友見面.那時被家庭封閉,過著幾乎和所有朋友斷絕的生活.但在網路世界裡,遇到了許多談得來的朋友.那一段在網路世界中,可以敞開心盡訴心事,的確是人生中最幸運的歲月了.
就這樣...不知不覺,大家都渡過去了...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受傷的醫者:從電影《擺渡人》看心理治療(海苔熊)
"其實,從古至今每一個擺渡人,自己都是「受傷的人」.
其實,幾乎所有的電影、故事、神話與童話都是從「缺陷」開始的,主人翁一定有些不可治癒的傷痛或匱乏(可能是生理、心理或物質的),這個匱乏讓他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走進森林、湖泊、異地、熟悉的酒吧、流浪探險、然後在顛沛裡死去一部分的自己(有時是殺死內在強勢的母親,有時是尋回那個一直不在的父親),並且找到更好的自己(河合隼雄,2015)。
換個角度想,我們的傷與療癒是不可分離的,更精確地說是,那「傷」其實是一種引力,引來真正的「藥」(Kirmayer、Simpson與Cargo,2003)。從這角度看來,《擺渡人》裡治癒當事人的「藥」從來不是十三妹手中緊握的冰塊、小玉灌下肚一杯一杯的酒、或是毛毛寄來給管春的餅,而是那種「感同身受」的痛。因為痛,所以懂,而這份懂也讓陳末可以「接住」來訪的當事人。"
"相仿於《擺渡人》,其實心理諮商師也不遑多讓,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看起來像在渡別人,但實際上每次我們都是在渡自己。有時候我們只能像陳末一樣,眼睜睜地看著當事人沉淪、瘋狂、執著、憂鬱而無能為力,然後陪著「自詡沒有明天」的他們,一起看日出。接著在困著他們的過去裡面,看見,原來有些事情在自己心裡,也未曾過去。當我們終於發現自己的「無能為力」,或許也才是改變的起點。
無力,往往帶來轉機。"
"童話與神話治療的過程,就像是陪當事人經過一個又一個的路口,或許我們沒有機會走到盡頭,但唯有甘願進入黑暗才能照見光明。"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當心理諮詢師協助當事人越往自性化歷程(individuation)前進一點的時候,我們也不知不覺地被交織進他們的故事裡面(李佩怡,2011a),成為他們生命故事裡的陳末、小玉、馬力、火柴或冰塊,從他們繼續寫下新的故事裡面,看見自己心的一頁。
或許沒有誰是真的「擺渡人」,或者,我們都是彼此的擺渡人。一開始雖是受託渡你到彼岸,但當我們一起渡過這一回,我心裡的一些什麼,也和以往有所不同。"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圖片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熱門圖片,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熱門圖片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圖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