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5 01:14:18期指贏家

追尋大師的足跡-- 麥克‧馬科斯

追尋大師的足跡(一)-- 麥克‧馬科斯 邁克爾,馬科斯搞研究出身。但他對實際操作更感興趣,一開始是偷偷摸摸地幹,後來乾脆辭去高薪研究員職位,專職從事外匯、斯貨交易。他在一家期貨公司做交易員,有幾年他賺的錢比公司所有其他交易員賺的還要多。10年内,他的公司帳户增長了2500倍。

科斯的成功有多方面因素:首先是個人努力,有一段時期他幾乎是24小時不停地轉。第二是遇明師指點,從黑暗走向光明。對於大部分交易高手來講,早期失敗似乎是司空見慣。馬科斯也不例外,他頭幾次交易没有一次賺錢。更有甚者,他不只一次全軍覆沒。這說明一個道理,早遭敗績表明你一定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對,但並不一定證明你將來一定失敗。

:你當初是怎樣對做期貨感興趣的?

:我本來是要搞學問的。1969年從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畢業,當時我結識了一個叫約翰的人。他宣稱可以幫我投資,每兩個星期保證翻一番。我被說動了心。我來未投資過,所以一點疑心都未起,連問都不問他怎麼能賺那麼快,馬上雇他為投資顧問,周薪30美元。我拿出自己1000美元的積蓄來作期貨。第一次我和約翰到期货公司,看到各種報價根本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公司的擴音器上有人建議買大豆期貨。我問約翰該不該買,結果發現他也一竅不通。不過我們還是進了一張買單。說也奇怪,我們剛進場,大豆價格就開始下跌,就好像市場等着我進場然後反走一樣。不過我那时候似乎直覺就不錯,我們馬上砍單出場,只賠了100美元。下一次做的是玉米,結果與第一次差不多。第三次做的是小麥,結果還是賠。我們花了3天把錢輸光。當時我們是以幾天輸光來衡量我們是否成功的。一千塊賠光,我解雇了約翰。他說我犯了一生最大的錯誤,他要到百慕大去洗碟子賺本錢,然後做期货,等成了百萬富翁後就退休。從那以後我再也没聽到他的消息。我後來又拿了500美元,做了幾次白銀,但還是輸光了事。我的投8次交易全部賠錢。

問:你有没有想到過或許你不適合作期貨交易呢?

:没想過。我覺得只是經驗問題。我父親在我15歲時就去世了。他留下了3000美元的保險金。我罔顧母親的反對,把錢兌現了。這一回我學乖了,先讀了一本關於小麥和大豆的書,然後按照一家投資顧問的建議買了張小麥合約,賺了兩百塊錢。我激動得不得了,等價格回跌時又買了一張,又賺了一筆。接下來純屬是走大運:我在1970年夏天買了3張12月玉米合約,正趕上那年的大虫災。我接著又買了些小麥、大豆合約,一個夏天過去后,我一共賺到3萬美元。第二年春天,市場上有一種廣為接受的理論:蝗蟲熬過了嚴冬,又要再一次危害莊稼了。我向母親借了兩萬塊,連同自己的3萬全都投進小麥和玉米期貨。我進場后市場不上也不下。有一天《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芝加哥交易所蝗蟲比玉米地裡還多》的文章。玉米期貨開始下跌,很快就到跌停板。我一下子楞住了,想出場但只是傻看著,希望市場會逆轉回來。我看著,看著,等到跌停板時我已經出不了場了。當晚我想了一夜,沒有選擇只能砍單出場。第二天一早我平掉所有單子,一結帳自己的3萬賠光不說,母親的錢也賠了12000。我氣極了,決定去找一份工作。我到一家証券公司當分析員,看到隔牆別人在做單心裡總是痒痒的。那家公司禁止分析員做單,但我不管那么多,從母親、兄弟和女朋友那裡借了些錢,又悄悄干了起來。為了守密,我和我的經紀人約定好一些密語。"太陽出來了"是一個意思,"天陰 "是另一個意思。這樣做下來我還是輸錢。輸了借,借了再輸,同一個週期一再重複。

:你當時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做得不對嗎?

    答︰問得好。我當時根本就沒有做單原則,我哪兒都做得不對。1971年10月,我在經紀人的辦公室碰到艾德‧西柯塔,我的成功全歸功于他。他當時剛剛畢業,研究了一套電腦技術交易系統。他讓我和他一起邊搞研究,邊做單。他對市場的知識很豐富,交易方面也很成功。他基本上是順勢做單。他教我如何砍單,如何賺足利潤。雖然有艾德的指導,可我還是繼續賠錢,主要是我自己耐心不夠,時機掌握得不好。1972年夏天,尼克森政府開始放鬆物價凍結。我在膠合板市場賺了一大筆錢,從700賺到12000。當膠合板價格上升1倍多期間,木材市場幾乎沒多大動靜。我又像上次做玉米一樣把所有錢壓上。這時正好趕上政府出面發表一連串表明,說要打擊木材市場的投機者,期貨一下子猛跌,我又一次陷入絕境。兩個星期我一直處在即將全軍覆沒的邊緣。我痛恨自己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做單過多。還算運氣好,政府終究沒能控制住物價,兩周后市場開始逆轉,我扭虧為盈,等出場時賺了1倍。到1973年我已將帳戶增值到64000美元。

 

馬科斯后來在紐約棉花交易所做了幾年交易員。現場交易培養了他對市場敏銳的感覺。1974年8月他應徵到一家期貨公司做交易員,從3萬美元做起,10年后滾成了80萬。其間公司只給他增加過10萬本金,其餘年份每年從他賬戶裡提取30%。這10年他平均每年收益都超過100%,1979年更是成績驚人黃金從400美元漲到900美元 一盎司 ,馬科斯 出出進進,獲利頗豐。蘇聯入侵阿富汗那一天,他在電視上首先看到消息,打電話到香港發現金價未動,立即買進20萬盎司,幾分鐘后消息傳開,金價大漲,他一下子賺了上千萬美元。至今馬科斯到香港訪問時還不敢去參觀黃金交易場,那一次吃虧的人都還記得他。對外匯市場,馬科斯更有深刻體會,他說:有一段時間,我做外匯量很大。比如雷根當選總統后那幾年,美元很強,我經常拋空幾億馬克,這樣大的進單量當時並不多見。由於外匯市場是24小時運轉,非常勞累。睡覺時我總是每隔兩個小時起來一次看市場。澳洲盤、香港盤、蘇黎世盤和倫敦盤都是晚上,我每一盤都看,結果婚姻破裂了。

問︰你晚上起來看其他市場,是不是怕紐約盤開市時自己方向反了?

    答:是的。雖不常發生,但總要警惕。這樣可以防止吃跳空的虧。我記得有一次,大概是1978年年底,當時美元被殺得一塌糊塗。我和柯夫納合作甚密,天天談美元的走勢。有一天我們注意到美元莫明其妙地走強,沒有任何消息可以解釋價格的大動。我們趕緊平掉所有外幣買單。那個週末,卡特總統宣佈了支持美元計畫,要是我們等到紐約盤開盤,我們早就完蛋了。那件事證明了我們的一個想法:大玩家,包括政府,總是有小道消息。如果我們發現無法理喻的意外價格波動,總是先出場,然後再查原因。我的意思是,出于禮貌,美國政府事先把消息通告歐洲中央銀行,它們常常在美國政策公佈之前先採取行動。因此價格總是在歐洲盤先動,儘管新政策是我們這邊提出的。如果是歐洲人發起的,那價格自然也是在歐洲盤先動。我認為最好的交易時間常常是歐洲盤。

問︰你除了早期賠錢外,還有哪些失敗的教訓呢?

答:最慘的一次是德國中央銀行干涉市場那次。當時我做得好好的,買了很多 馬克。德國中央銀行突然決定進場懲罰投機客。我打電話過去,得知5分鐘賠了250萬,趕緊砍單出場,而不是坐待250萬虧損變成1000萬。但半個小時后跌下去的又全部漲了回來。

:你又跟進了沒有?

    答:沒有。到那時我已毫無鬥志。

:事后看來,你覺得當時砍單對不對?

    答:對的。但事後全走回去,心裡總是不好受。

:你覺得做一個高手是不是內在的技巧?

    答:我覺得要成為頂尖高手的確需要內在技巧-----天份。這就像出色的小提琴手一樣。但做一個有競爭力的賺錢能手是一種可以學會的技巧。

:經歷過轉敗為勝,你對初學人或賠錢的交易員有何建議?

    答:首先,每次進單風險不得超過本金的5%,這樣你可以錯20次。第二,一定要有止蝕單,要真進場。

問︰你進單的同時是不是出場單也交給經紀人呢?

    答:是的。還有一點,進單后要是感到不妙,不要怕難為情,該出場就馬上出場。心裡不踏實時先出場,好好睡一覺。我經常那樣做,第二天就全都清楚了。

問︰你有時出場后不久是不是又馬上進場?

    答︰是的,常常是第2天。你進場后沒法思考。出場后才能想清楚。

問︰你對新手有何忠告?

    答:也許最重要的原則是守住贏單,砍斷輸單。兩者同樣重要。贏單要是不守住,輸單就賠不起。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單。我有許多朋友都是有才氣的高手。我常常提醒自己,要是盲目跟著他們做一定賠錢。他們有的人贏單守得好,但輸單可能守得太長了點;有的人砍單很快,但贏單也走得快。你堅持自己的風格,可能好的、壞的都沾。若楞去學別人的風格,結果可能兩邊的缺點都讓你趕上。

問︰什麼理念最容易讓人上當。

    答:你以為專家的建議一定靠得住。要真是個專家倒真可以幫上忙。比如說,你如果是保羅‧瓊斯的理髮師,而他正好和你談市場,那倒不妨聽一聽。一般說來,所謂專家,自己都不做單。一般的經紀人永遠不可能是交易高手。聽信經紀人的話最容易輸錢。做單需要個人親自努力,要自己做功課。

問︰還有別的錯覺嗎?

    答:有一種想法很蠢:市場到處是陰謀。我認識世界上許多大交易員,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情況下市場比誰都大,遲早會走到它要去的地方。例外是有的,但持續不久。

:直覺對做單有多重要?

    答:非常重要。高手直覺都很靈。勇氣也很重要: 要敢試、敢敗、敢拌,不順時要能挺住。

問︰你碰到連續輸錢時怎么辦?

    答: 過去我曾試過加單,但不管用,后來我就儘可能減少做單量,要是太糟,干脆停做。但往往不會壞到那種地步。

問︰很少有人像你這么成功的。你覺得自己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答:我腦子很開放。我不管感情上能不能接受,只要理智上認為正確的訊息都接受。

:你每天都記錄自己的實際資本嗎?

:我過去常做記錄。這很有用。如果你的資本有下降的趨勢,那是減少做單量重新評估的信號。或者你發現自己賠得比賺得快,那也是一種警告。

問︰市場與市場之間有多少共同之處? 比如說你能像做玉米那樣做外匯和債券嗎?

:我覺得一通百通。原則都是一樣的。做單是一種感情,是大眾心理:貪和怕。任何情況下都是一回事。

追尋大師的足跡(二)-- 保羅‧都鐸‧瓊斯

 

1987年10月,世界上大部分投資者損失慘重。同一個月,保羅‧都鐸‧瓊斯掌管的都鐸基金卻獲得62%的收益。瓊斯的出色表現是一貫的,他曾經連續5年保持三位數的增長,1992年底歐洲貨幣體系發生危機,瓊斯數月內在外匯市場贏利十幾億美元。瓊斯從做經紀人起家,1976年開始做起,第二年就賺了100多萬美元佣金。1980年瓊斯到紐約棉花交易所當現場交易員,幾年之內賺了上千萬。1984年瓊斯離開交易所,創建都鐸基金,從150萬做起。4年后投資到他的基金的每1000美元已增值到1700多美元。到1992年底,都鐸基金總額已增長到60億美元。如果不是瓊斯于1987年底停止接受新投資並開始分發利潤,那么60億是絕對打不住的。

 

瓊斯的交易生涯並非一帆風順。1979年他逞一時之勇,一次進單過多,結果連遇跌停板,等平單出場時資金損失達三分之二。他懊喪至極,對自己幾乎完全喪失信心,差一點改行。從那以後他開始學會控制風險,遵守原則。

 

瓊斯做單每天都是新的起點,昨天賺的成為過去,今天從零開始。每個月虧損最多不能超過10%。順手時,瓊斯可以連續十幾個月不輸錢。三位數的年成長率對他來說是司空見慣。由於風險控制得法,瓊斯的基金在分析判斷失誤的情況下仍能贏利。1992年年初,瓊斯認為美國減息己到盡頭,歐洲利息將下降,歐美利率差的縮小將扭轉美元弱勢。都鐸基金因而進場買了大量美元。剛開始還較順利,美元果然走強了幾百點。但不久美國經濟不振的消息頻傳,美元對歐洲貨幣大幅下跌,直至創歷史最低價位。瓊斯在發覺大勢不對后及時砍單出場,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他同時耐心等待時機,追回損失。年底歐洲貨幣體系發生危機,英鎊、義大利裡拉等貨幣大跌,瓊斯及時進場拋售外幣,一月之內賺了數億美元。

 

瓊斯有一些具體的做單原則:不平均加單。一批單子進場后,市場反走說明判斷可能有問題,盲目加單平均價位雖然稍好,但如果方問錯了,新加的單只是錯上加錯。反過來講,如果你相信方問沒錯,只是價位不夠好,那就不必過于計較。瓊斯認為,那裡進單不重要,關鍵是這一天你是看漲還是看跌。新手最愛間瓊斯:你是買還是賣呀? 瓊斯認為他是買還是賣不應該影響旁人對市場的判斷。新手也要獨立思考。再一個問題就是:你從那裡開始買的? 瓊斯認為這也與當天是賺還是賠無關,關鍵是判斷漲與跌。

 

瓊斯認為,做單最重要的是防守而不是進攻。他每天都假設自已進的每一張單都是錯的,事先設好止蝕位,這樣他對最多一次會賠多少心裡有數。瓊斯奉勸所有交易員不要逞強,更不能自負。要不停地懷疑你自己,懷疑你的能力,永遠不要自以為了不起。你一飄飄然就完蛋。這並不是說對自己毫無信心,信心一定要有,但適可而止。瓊斯自言他對這行是越干越怕,因為他知道要保持成績有多難。每次大輸往往都是在連續做了些漂亮單后自我感覺良好之際。

 

瓊斯的做單策略與眾不同。他不願意跟風,很少追勢,總喜歡在轉勢之際賺錢。他自為最大的機會主義者。一旦他發現這種機會,便進場兜底或拋頂。錯了馬上就砍單,然後再試,往往是試了幾次以後開始賺大錢。市場上很多人認為一味找底或頂很危險,要賺錢最好抓勢的中段。瓊斯十多年來卻成功地抓住了不少頂和底。瓊斯的理論是,跟勢的人要在中段賺錢,止蝕單就得設得很遠,一旦被迫砍單,損失就很大。再說市場只有15%情況下才有勢,其他時間都是橫走。所以他比較喜歡做兩頭。

 

瓊斯覺得外匯市場任何人都操縱不了。一般人有種錯覺,以為華爾街大戶能控制市場價格的變化。瓊斯說,他可以進場鬧騰一、兩天,甚至一個星期,特別是如果時機正確,他進場后加加油,可能造成某種假象,但他一停買,市場價格就會掉下來,除非市場本身就很強勁。他打了個生動的比方:你可以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開一家最漂亮的夏裝店,但沒人買,你總歸要破產。瓊斯還注意聽取同行的意見,特別是戰績較佳的同行。如果自己意見和他們一致,他就多做一點,如果有很大分歧。他就觀望。本來他看好某一種貨幣想買進,但得知某位高手在拋出時,他就耐心等待。等到有一天市場開始走平,那人說;我看該出場了,他就進場大買特買。瓊斯在具體分析手段方面最推崇"艾略特波"理論。他認為自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應歸功于這一週期理論。艾略特波理論是憑借黃金分割法推算市場漲跌週期的一種分析方法,在股票和期貨市場廣為採用。瓊斯認為外匯市場也不例外。艾略特波理論吃透后,可以幫你找到很多低風險高收益的進單機會。

談到成功的秘訣,瓊斯認為自己的長處是超脫。任何已經發生的事都成為過去,3秒鐘之前發生的事無關緊要,關鍵是下一步怎么辦。感情上離市場要遠一點,以前的看法不對就得及時修改。思想要開放,信心要堅定。他自已雖然偏好做兩頭,找逆轉,但都鋒基金也採用了幾套跟勢的電腦交易系統,成績也很不錯。但瓊斯認為好交易員應該比電腦系統能賺錢,因為人腦能夠靈活變通,更快地適應市場的變化,以及不同市場之間的差異。

追尋大師的足跡(三)-- 比爾‧利普舒茨

2010/11/03 19:26

比爾‧利普舒茨在剛剛36歲時 ,主持索羅門兄弟公司外匯部已近10年,為該公司賺取了五六億美元的巨額利潤。這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被華爾街稱為 "外匯蘇丹王"。他進單的規模之大令人咋舌,一次進幾億美元,甚至幾十億美元是家常便飯。由於他的出色成就,輔之以索羅門公司的財力,他主持的外匯部在全世界上百家銀行共有800億美元的信用額度,每年從外匯市場賺取的利潤數以億計。

 

有趣的是,利普舒茨剛開始做外匯時對外匯市場的了解幾乎等于零。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他借助本公司在華爾街的聲譽和實力,幾年之內闖出一片新天地。利普舒茨原本是學建築的,但讀研究生時對股票期權產生了興趣,干脆同時選修了工商管理碩士的學位,畢業后被索羅門公司錄用。該公司管理得法,任人唯賢,經常破格選拔人才。1982年費城交易所新開外匯期權交易,當時外匯部只有利普舒茨做過期權,所以他被委任負責這一業務。利普舒茨在同事的協助下建立了一個關係網。他認為做外匯主要靠消息靈通,賺大錢的都是被銀行同業所接受的人。大戶的動向影響市場,一些重大消息得到得早也能賺錢。當然大部分消息是公開的,關鍵是看如何分析。訊息的運用要靈活,要看市場的回應。利普舒茨認為德國統一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最能說明問題。當柏林牆倒下時,市場的情緒是,這下子大家都要把錢投到東德去,所以馬克要大漲。過了一陣子市場意識到,德國統一后要吸收東德尚需時日,所以把錢投進去不明智。市場是如何改變看法的呢? 無非是德國總理柯爾的一次講話,美國國務卿貝克的一句評論,東德的高失業率,以及東德人對西德的過高期望,等等。投資界開始意識到重建東歐談何容易。等這種想法占了上風后,馬克便開始大跌。實際上很早就有人持這種觀點,但市場走向往往取決于某一個時刻市場的焦點。這就需要同市場的參與者通氣,並非每個人都往一處想,但大家的注意力是可以覺察得到的。比如某一天市場關注利率差,第二天又強調經濟增長。

 

有一個具體例子可以看出利普舒茨處理人際關係的功夫。他做期權遇到對手因疏漏來求情時從不心慈手軟,一定要對方執行合約。但有一次例外。那天他發現費城交易所一位外匯交易專員報價比市價明顯低100點。他去詢價,對方報價照舊,他立即買進50張合約。接著他又要求對方再報價,結果還是一樣。他客氣地要對方再核實,答覆是照舊,他連續又吃進950張。另一家大公司發現這一錯誤后也吃進了好兒百張。過了一會兒利普舒茨再去間價,那位粗心的專員依舊沒有察覺。利普舒茨便問他1000張單賣不賣。這下子對方嚇壞了,一查才發現自己完蛋了。這時候利普舒茨手下留情,告訴他除了頭50張單外,其他一筆勾銷,對方感激不盡。利普舒茨事后解釋,他完全是出于長遠利益考慮。當時費城交易所剛開展外匯期權交易不久,若把專員殺垮,這一新市場可能也會夭折,這時索羅門公司也沒什麼好處。多年后那人成了一家大戶的首席現場交易員,給索羅門公司提供了很多便利。而當時趁火打動的另一家公司事后堅持要對方兌現,多年后在費城交易所時常遇到麻煩。在現貨市場也經常有報錯價的,按常規只要你讓對方核實對方仍報錯,那就不能悔改了。

 

利普舒茨印象最深的一次交易是1985年9月。7個發達國家舉行首腦會議,確定了讓美元走弱的政策。當時他正在義大利撒丁島度假,對7國尖峰會議的消息一無所知。以前美元一路走強時各國中央銀行曾多次干預,但卻徒勞無益。因而這次一開始也沒引起多大反響。利普舒茨打電話給公司,得知了這一消息,當時他的助手安迪生病在家。他趕緊給安迪打電話。等紐西蘭市場(每天最早開盤)一開盤,安迪便進場拋了6000萬美元。當時對于紐西蘭來說這盤不是個小數目。許多銀行對尖峰會議的影響沒有把握,市場幾乎沒有交易量,買賣差價達200點 (正常情況下為10點左右),安迪照進不誤,6000萬美元拋出后市價己經到600點開外了。利普舒茨干脆接通一根24小時電話線,與安迪以及交易所直線聯繫,又做了大量外匯期權。那一天索羅門公司外匯都是大豐收,淨賺500萬美元,相當于外匯部全年收益的25%。

 

利普舒茨有一次差點翻船。1988年秋,外匯市場本來風平浪靜,突然有一天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到聯大大談裁軍問題,市場理解為美國也可隨之裁減軍備,削減赤字這對美元有利。美元在紐約盤開始上升,很快就漲了1% 。索羅門公司這時有30億美元的賣單在手,情況危急。1%漲幅等于3000萬美元虧損。那天正好是星期五,市場交易量不大,他想砍單出場很困難。他決定再拋3億美元,試圖壓住美元的漲勢,等拖到周一日本開市后再平單出場。誰知外匯仍然猛漲,很快索羅門公司的損失就達到9000萬美元。利普舒茨趕緊向總裁會報。總裁在間明情況后鼓勵他沈著冷靜,按計畫去做。周一日本盤開市,美元果然開始下跌,他耐心等到歐洲盤平單出場,最後死裡逃生,只損失1800萬美元。事后,利普舒茨深刻反省,認為自己錯誤地估計了紐約市場的流動性,使局勢失控。幸好后來處理得當,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利普舒茨自己還有過一個私人帳戶,是他祖母留下的一筆遺產,共12000美元。他做期權4年內賺到25萬,但一次不小心全部賠光。那是1982年9月,他利用股市下跌倒壘金字塔本來賺了很多,但趕上 9月3日 股市見底,接著便大幅反彈。由於進單量過大,3天之內他便全軍覆沒。那次教訓第一使他認識到風險控制的重要性,第二使他釐清公私,集中精力為公司賺錢,因而有了后來的成就。

關於銀行同業市場(外匯現貨),利普舒茨有獨特的見解。他認為銀行主要靠吃買賣差價賺錢。美國花旗銀行做外匯最成功,每年大約贏利3、4億美元。如果只吃差價,自己不進單,那么可以賺6億美元。花旗銀行自己不承認這一估計。銀行還有一個賺錢的途徑:每次有大客戶進單,它跟在后面尾隨,立刻就能贏利。這在期貨業是違法的,但在現貨市場卻是允許的。利普舒茨認為,交易高手既要聰明,又要勤奮。干別的行當,聰明人或許可以投機取巧,笨人可以以勤藏拙,但做外匯既要有天賦,又要加倍努力,有人到公司常問他應該什麼時候上班,什麼時候下班? 利普舒茨家裡連床頭都安有電視顯示器,以便隨時觀測價位,了解行情,另外直覺也非常重要,利普舒茨夢中都不忘外匯市場。有一次他夢見第二天公佈的貿易赤字數字對美元有利,美元大幅上漲。他先夢見新的外貿數字,又夢見上月的修訂數,接著又夢見自己進場買美元,價格連續上漲,上了一個台階后他又買一批,再上一個台階他又買了一批,破了第三道關后他本來要出場,結果決定又買了一批。第二天外貿數字出來與他夢中的數字一模一樣,后來匯市的走勢也跟他夢見的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他一張單都沒進。事后他解釋,真正的感覺是要以市場分析為依據,憑夢做單是靠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