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21 16:09:12闖紅燈滴小賤貓

發燒時的正確護理(一定要學起來的~~)

發燒時的正確護理(一定要學起來的~~)


某同學天在家中看書時忽覺不適,一陣陣地發冷,甚至冷到打寒顫,

他穿起毛襪及厚衣服,再蓋上兩條被子,仍然不停發抖。


等到母親喊他出來吃飯卻沒有回應時,掀開被子才發現他渾身發燙。


送到醫院一量體溫,已經高到卅九度八,護士小姐還責怪家人,

怎麼讓病人穿那麼多,這樣要如何退燒?


不論大人小孩,發燒是居家護理經常碰到的狀況,但一般人的作法

卻有很多 錯誤。


最常見的一種錯誤是「蓋好幾條被子悶出一身汗,燒就退了」,因


為如此一來,人體皮膚的散熱功能,將無法發揮,使退燒效果大打

折扣。


因此,除了在剛開始發燒,病人有畏寒感覺時,必須注重保暖(但


也不需要悶出汗)外,當病人體溫持續偏高時,反而應該解開衣物

,以利皮膚散熱。


另一個錯誤觀念是,發燒的人已經生病了,所以不能吹冷氣或吹電


扇,必須待在密不通風的溫暖環境。其實,適當的降低室內溫度及


加強空氣循環,病人的體溫反而能降得比較快,因此開冷氣或電風

扇是需要的,只要避免對 著病人身體直吹即可。


此外,過去有人會用酒精擦拭發燒者的身體,試圖幫助降溫,但這


種做法爭議性很大,目前已經不鼓勵了。原因是酒精擦拭身體,雖


然感覺上冰冰涼涼的,其實反而會使周邊血管收縮,不利散熱。


睡冰枕也是大家常用的方法,基本上是有幫助的,但要注意一歲以

下的嬰兒 不適用。


因為嬰兒的體溫調節中樞並不成熟,如果滾燙的皮膚一下子接觸到

冰涼的東西, 或者體溫忽然降的太快,並不是很好。

那麼發燒時的正確護理應是如何呢?

專家的建議包括:

1.以溫水擦拭身體或泡個熱水澡,使血管擴張,加速散熱。

2.多喝開水(一般室溫即可),以利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

3.打開冷氣或電風扇,降低環境溫度。

4.去除不必要的衣物,以利散熱。


發燒是身體出現疾病的警訊,代表免疫系統正在對抗外來的細菌或


病毒。不過,三歲以下的小朋友,在夏天有時會出現一種「夏季熱」


的現象,也就是白天體溫偏高(腋溫達卅八度、肛溫達卅八度半),


身體摸起來熱熱的,連帶影響食欲及活動力,看起來無精打采的;但

到了傍晚,體溫又自動降下,人也生龍活虎起來了。


這並非孩子生病,而是體質及體溫調節中樞尚未成熟的影響,

家長可以讓孩子吹冷氣或游泳,改善白天體溫升高的現象。



資料提供╱台北馬偕醫院社區護理師王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