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5 16:38:00Kouji
《千方百計》讀後——兼談「偵探小說」
「莫拉維亞,卡爾維諾,夏俠——大凡談及意大利當代文學,這三個名字是不能不首先提到的⋯⋯在今日之文壇,他們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有當代意大利文學『三傑』的美稱。」
透過這一段話,我才知道夏俠(或譯夏夏,Leonardo Sciascia)這一位意大利作家,經查找,中譯本方面除了這本《千方百計》之外,似乎只有一本《白天的貓頭鷹》(大陸譯林、台灣時報均有出版),而且這兩本似乎都已經絕版了。
《千方百計》中收錄了兩篇小說,分別是《千方百計》(1974)和《各得其所》(1966)。兩篇小說都採取「偵探小說」的形式,前者採第一人稱敘事,後者則採全知式的第三人稱敘事;而根據譯者之一的呂同六的分析,在《千方百計》中,Sciascia似乎遵循古典主義行為、地點、時間一致的「三一律」原則,「突出了小說中敘述的事件的可信性,賦予了讀者返歸現實和直接投入的契機」(〈探究光怪陸離的西西里〉),再加上第一人稱敘事本身具有的「真實性」,等於帶領讀者與書中主角一起參與故事的進行。
在傳統的「偵探小說」類型中,故事是透過結局的凶手的確認(無論是否將其繩之以法)來平衡最初的受害者(屍體)的出現的;而小說中真正破案者通常都不是警方人員,而是小說裡的主角。
主角一般說來都很有錢,可以不必為了生計而工作,餘裕的財務支持不但使其有時間辦案,而且能夠得到必要的資源;或者,主角擁有相當的社會名聲或地位,這可幫助他通過人脈獲得足夠的幫助;此外,在內在條件方面,主角要嘛智力過人,要嘛擁有特殊專長,這些條件便成為破案的最主要關鍵。最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主角通常是一般定義下的俊男美女:男的英俊瀟灑,女的身材健美而面容姣好。
其次,「偵探小說」通常具有一種道德上的預設:殺人是錯誤的行為,無論原因為何;殺人者必須接受法律的制裁,為受害者(死者)伸張正義;但是隨著社會型態的越趨複雜、現實生活中犯罪手法的推陳出新、道德價值觀的改變,以及小說藝術本身的演化,這些大大地拓展了「偵探小說」的情節安排、故事結構與形式表現,如此,「偵探小說」不僅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變形(如,故事結束時沒有或沒有確知的凶手、引出政府或某些單位機構的陰謀論等等),也在其固有的類型元素上增加了其他功能。
「偵探小說」既然具有引發讀者心理上的好奇心與智力上的挑戰樂趣等等優點,因此就成為一種很吸引讀者閱讀的小說類型。那麼,好的偵探小說和通俗的偵探小說的差別在哪裡呢?
這個答案見仁見智,有讀者個人主觀的好惡,有故事結構的安排,有主要角色的塑造,以及小說的娛樂性等等;其中,也許娛樂性是最被看重的因素;然而,所謂好的偵探小說,在娛樂性之外,通常還會在故事中暗含著作者真正想要傳達的「核心」目的,以當代小說為例,Dan Brown的《達文西密碼》的核心主題便是對天主教正統教義與歷史的質疑(當然其中不無譁眾取寵之處),而Umberto Eco著名的《玫瑰的名字》則提醒讀者,「知識」(真理)的獲得有時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
回到《千方百計》這本小說,書中的兩篇小說都是以「偵探小說」的形式出現:《千方百計》講的是在一所由修道院改建的飯店中接連發生的三起兇殺案,講述者是一位有名的畫家,由他帶領著讀者進入這個犯罪現場;另一篇《各得其所》則是傳統的偵探小說模式,先有一位受害者的出現,然後再透過一位(業餘的)偵探人物進行解謎。因此若單單就故事情節來看,這本小說其實與一般的偵探小說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然而,Leonardo Sciascia說:「我並不認為自己是個小說家。我僅僅是個訴狀作者」,那麼,作者要控訴的是什麼呢?他說:「我的所有作品,其實就是一部作品。這是一部關於西西里的作品,它觸及既往和現今的各種令人痛心疾首的問題」,這個「令人痛心疾首」的問題便是西西里島上黑手黨的問題,以及在一個(法西斯)政權下高官、主教、議員、企業家等等這些人物相互勾結、貪腐營私的問題。於是,Leonardo Sciascia的「偵探小說」便具有了「政治小說」的性質了。
「政治小說」,這樣的一個字眼,大概一般人看到就不會有太大的興趣,它給人的印象很可能就是政治上的勾心鬥角、政治行話的充斥,或者是政治意見(意識形態)的爭鋒相對,想來就令人無趣;但是,Leonardo Sciascia並不是庸俗的政治小說作家,他並沒有犧牲掉「偵探小說」的趣味性,硬生生地塞給讀者他對現實社會的批判,而是將小說的「核心」主題隱藏在短短幾句的人物身份與犯罪動機之中,使讀者在得到閱讀「偵探小說」的樂趣中,隨著故事的進行,逐漸察覺到小說中對現實所進行的「控訴」。
無論是所謂的「新寫實主義」小說或是「現實主義」小說,都是一種時代性的產物,好的作品即使脫離了它所處的時代環境,仍舊可以給予不同時代的讀者許多新的感受與啟發;也許意大利法西斯政權早已不存,無論西西里島上的黑手黨是否仍舊橫行,放在今日的時代語境,《千方百計》裡所描述的各種「權力」之間的勾結與黑暗面並沒有消失,人物也許換了,暗殺的手段也許更為高明,權力者偽裝的技術也許更形細膩精密,但「權力」問題仍舊一直伴隨著我們左右,只是我們未曾察覺或選擇視而不見而已。
最後附帶一提的是,在《千方百計》這一篇小說中,堂卡埃塔諾神父與敘述者的對話常常充滿了辯證性,頗值得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