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6 22:04:01tjuku

一位台灣母親為腦麻女兒移居丹麥

有一對罹患腦性麻痺雙胞胎女兒的蘇珊娜,生長於台灣,卻選擇當丹麥人。多年前,在台灣醫生建議丹麥的福利制度較好的情況下,她離鄉背井移民到北國養孩子。儘管當時她與丹麥籍丈夫協議離婚,她還是如此決定。 

到丹麥後,她並不孤單,整個國家的社會福利體系支持她她的孩子能免費寄放在福利機構,而且有三人輪班陪伴,若是要上學,政府還會出資請專人陪讀。他們不讓孩子拖垮父母。

不僅如此,丹麥政府還出資六成供蘇珊娜買車,付錢讓她學開車、拿駕照,保養費、保險費也是政府負擔。  


如果我是蘇珊娜                    作者:王文靜

一個與丹麥籍夫婿離異的台灣女子,為何仍要選擇當丹麥人?在丹麥,她舉目無親;在丹麥的冬天,冷冽一如安徒生童話「賣火柴女孩」的敘述,黑夜漫漫,風雪中女孩被已逝祖母接往天堂……


她是蘇珊娜,中文名字叫時素華。她是台灣人,也是丹麥人。十六年前,不會說丹麥話的她做了一個決定,到無親無故的丹麥定居。因為,她生下腦性麻痺兒,而且是雙胞胎。殘酷的現實,反映兩國的差異。時素華是在台灣生下孩子,醫生建議她丹麥的福利制度較好,勸她到丹麥養大孩子。就這樣,一名台灣女子,因為社會福利制度的極大落差,重新選擇國籍。十六年後的今天,我們的採訪隊伍(主筆劉佩修、資深研究員賀先蕙、資深攝影主任駱裕隆)在丹麥遇見蘇珊娜,重拾塵封往事。

 


 

今天的丹麥不但不再有十九世紀的「賣火柴女孩」,反而成為「全球最快樂的國家」(根據英國萊斯特大學懷特教授「世界快樂地圖」報告)。也因此,承續上期「快樂國」系列,我們的行腳從不丹,轉到丹麥。這兩國,雖然富裕程度不同,但是治國理念不謀而合強調:生而平等

 

在平等的價值觀下,他們不約而同的建構均等教育、完善社會福利制度、醫療體系網如同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大同世界「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如果你閱讀完兩位作者的報導,你也會想移民丹麥。

 

from-商業週刊

-----------------------------------------------------------------------

 

自己的感想:

 

北歐國家社會福利之好的確讓人羨慕

尤其他們『尊重生命』及人『生而平等』的觀念

整個提升了國家人民的素質

 

看看他們國家在社會福利、醫療體系和教育上的投資

工作與家庭平衡  失業也得到照顧

學生自信而快樂  身障者亦有完善的醫療制度 

 

看到以下的報導-只能用WOW!來形容......

 

 

 

丹麥遠距醫療照護 病人免出門

  

七十七歲的丹麥退休建築師丹斯卓普不必出門,就能接受醫療照謢,只需用若干簡單的醫療感測器、一台筆記型電腦,一部網路攝影機就可搞定。透過藍牙連線,他從家中將每周一次的感測數據傳送給醫師,而這些數據會自動登錄至電子病歷資料庫。

     丹斯卓普把電子脈搏感測器夾在手指上,測得的數值就直接傳給他的主治醫師。他也可以線上查詢個人的電子健康紀錄。醫師開給他的處方透過電子傳輸,國內藥房都可取藥,而且只要發一封電子郵件,馬上就能和主治醫師連絡。

     丹斯卓普可以享受這樣的便利,主要因為他住在丹麥。丹麥十年前開始發展電子健康紀錄與其他醫療照護資訊科技。如今,幾乎所有丹的基層醫師與近半數的醫院都採用電子病歷,官員也積極推廣這類「遠距醫療」(telemedicine)計畫。

     幾項研究報告都認為,丹麥醫療資訊系統的效率居世界各國之冠,而醫師花在行政工作的時間,平均一天可節省五十分鐘。美國非營利組織「醫療資訊與管理系統學會」(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二○○八年發表的一篇報告估計,由於電子病歷普及,丹麥的醫療體系每年省下的開支多達一億兩千萬美元。

     美國的決策人士正在研究丹麥的制度,希望吸取丹麥成功經驗,移植到美國國會正在審議的健保改革法案。哈佛大學醫學院健保政策教授布魯門梭曾表示,在電子健康紀錄的使用方面,美國遠遠落後丹麥與丹麥的北歐鄰國瑞典和挪威。

     丹麥這方面的成功,與其人口少(六百萬人)」人民對於建立全國電子病歷資料庫少有異議,以及其健保制度有關,而這些都與美國的狀況大不相同。丹麥與歐洲泰半國家的健保經費係來自稅收,而且大多數的服務都是免費提供。

資料來源: 中國時報 2010/1/13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71702+1120100113001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