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9 17:23:12tjh95vb95z

鍋寶慢磨機好用嗎 動態風險逆轉:避開決策陷阱,成功逆轉風險

動態風險逆轉:避開決策陷阱,成功逆轉風險



商品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bookmoney/products/0010637370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國家文官學院2010年度選書NO.1《動態危機管理》

暢銷好評續作!


開放兩岸服貿協議,可能面臨國安風險;

通過經濟開發案,可能造成生態風險;

進行都市更新,可能帶來居住人權的風險──

洞悉風險管理,絕對是決策前的一門必修課!

為什麼當原料出問題,連老字號食品大廠都相繼淪陷?

為什麼當服貿協議滿城風雨,政府依舊無法給企業和勞工一個好答案?

領導人在做任何一個決策之前,

必然需要評估各式各樣的風險,

然而有哪些面向是他們會疏於考量、導致失敗的關卡?

又有哪些心理盲點,會讓他們明明看見風險,卻故意忽視風險?

無論是企業或政府單位領導人,在進行任何決策之前,

都必然要衡量決策執行之後,可能衍生的各種問題與危機,

然後當前卻屢屢發生風險評估失靈,

領導者將媒體與輿論視為「危機風向球」鍋寶慢磨機好用嗎

缺乏明確的風險治理核心與意識,導致問題一發不可收拾。

本書提供諸多風險管理的實務案例,以及風險評估的封神無雙演員實用工具,

帶領讀者理性預期潛在危機,並成功逆轉風險!

在沒有規則可循的未來,我們需要360度的危機管理對策,

更需要在危機發生前,就做好360度的風險評估!

名人推薦

「風險管理就是動態性、延續性和對應性地面對外在環境及內在資源的變動,採取預防對策和因應行動。風險當然不會是零,但確實可以經由有效的管理,包括:風險評估、辨識、分析、監控和檢查等,將它的發生降至『合理可行的最低限』。」──廖慶榮,台灣科技大學校長

「風險治理跨及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財務學、動力學、傳播學等多重領域,必須深刻洞察它在時空環境中靜態的結構和形成,以及加諸人們行為心理決策的系統過程,才能正中目標,擺脫風險的惡性循環。」──楊弘敦,中山大學校長

「『贏家的詛咒』和『輸家的魔咒』是風險治理的兩大陷阱,領導者不能過分樂觀地陷入贏家的詛咒,也不能徒然無方地墜入輸家的魔咒。作為是創造風險的正向循環的第一動力。」──黃石城,台灣傳統基金會董事長

「風險逆轉的真正意義是洞悉風險中的危機和契機,而不是一切都用保守和防守的態度,先用反風險的立場去審視。風險逆轉的先見之明是洞悉風險的核心本質,也就是風險和機遇並存的事實。」──陳榮備,廣東兆邦融資租賃集團總裁

「風險決策需要依靠大腦,但大腦經常欺騙我們,導致我們出現認知偏差,進而做出錯誤的決定。當我們面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時,尤其必須注意人類常存的非理性行為。」──陳唐山,立法委員

「風險,是英雄豪傑的浪潮。英雄無不乘風踏浪,風險正是其逆風高飛及破浪前行的動力。但是,隨意,會使人陷於『贏家的詛咒』;無膽,則使人墜入『輸家的魔咒』。英雄豪傑要能打破這兩個惡性循環,即使不幸一時被它擊倒,也能東山再起。」──許勝雄,工業總會理事長

「成功人物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往往是因為他們懂得何時暫停,給自己空間和時間思考。若市對了精確估算,等待和延遲就不再是壞事,反而可以避免直覺誤判。冷靜思考,等待關鍵時刻,的確是風險逆轉的學問。」──張平沼,商業總會理事長

「公共及社會風險事件非常容易陷入是非不明的定向認知,紛亂的雜音和情緒的鼓動更經常讓大家只看徵兆,漠視機率,忽略真相,以致風險惡化西人牙膏糖果成為難以收拾的危機。」──邱榮舉,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人生的一大悠然自得便是和風險共存,在不確定的風險中看見危險,也看見機遇。風險治理必須理性和感性兼具,才能逆轉『贏家的詛咒』或『輸家的魔咒』的惡性循環。而風險能否逆轉的首要關鍵,就在於對其成因、結構和民意有正確的感知和辨識。」──江丙坤,三三會會長

「金融風暴為我們上的寶貴的一課:風險在經濟中某個部分所造成的破壞,將對其它看似無關的產業掀起連鎖反應。領導人和高階經理人要時時對於風險保持高度重視,並以積極態度創造風險的正向循環。」──朱潤逢,中國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



商品訊息簡述:



第一章揭開風險的神祕面紗

每年的歲末年終或新春開端,如果來個企業大點名或政治人物大盤點,便不難發現有些曾經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大企業,竟然悄悄墜落或消失了。

●二○○八年後全球企業破產率飆升,企業倒閉家數暴增三五%,全球經濟環境宛如「企業墳場」。即使是不可一世的世界級巨人,也難逃傾頹命運。雷曼兄弟、美林銀行、AIG、通用汽車等公司一一倒下。歷經百年方長成的業界巨人,不過兩年就此灰飛煙滅。

●麥肯錫(McKinsey)的研究發現,全球二○○八年金融風暴之後,金融、保險、機器、化工、生物科技和軟體企業的組織結構,愈來愈偏離鐘形的常態分布,走向前五大企業囊括市場的高度不均衡現象。

●標準普爾(S&P)對四千多家上市公司進行信用評級,在二十世紀八○年代中期,有三○%以上公司的股票得到A級;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期,此一比重降到一二%,被評為C級的企業卻從一二%升到三○%。

●政治人物也無法置身於風險之外。根據《時代》(Time)的調查統計,全世界政治人物選後的黃金蜜月期愈來愈短,將近一半在就職一年內,民意支持度就跌了約五○%。

這樣「大到不能倒」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而且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和科技情勢的快速變動,政治人物的蜜月期愈來愈短,企業的折損率愈來愈高。澳洲政府二○一一年在歐債風暴之後,觀察澳洲的施政風險地圖(圖1.1),分別從政治、社會、經濟、科技、環境等面向,以可能造成的損害程度和可能發生的機率,來預估它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分布象限,作為政府管理國家風險的基本藍圖。

我們總是認為歷史的各種發展過程,仍然像「康德拉捷夫波浪理論」(Kondratieff Wave Theory)一樣,周期性地運行,擴張、通膨、低迷、蕭條如此交替循環,卻渾然不知今日世界的變動,早已出現趨勢學者所說的「螺旋代替鐘擺」的現象。許多事物既不會沿著相同的軌道重複運動,也不會返回相同的原點,「海森堡測不準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居然成為不確定中確定的常態。

但是,螺旋式變化所激起的多變風險浪潮,固然讓許多只熟悉鐘擺移動的企業紛紛墜落,但也讓許多英雄乘著它的旋風昂然起飛,進而開創新局。臉書(Facebook)、谷歌(Google)等許多新面孔一一光鮮亮相,很多老面孔如新力(Sony)、松下電器(Panasonic)、花旗銀行(Citibank)現在也都紛紛展現新姿。



動態風險逆轉:避開決策陷阱,成功逆轉風險

商品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bookmoney/products/0010637370



DBB9B8F6F95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