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06 11:17:00DAVID

與其要求別人對自己好 不如培養對自己好的能力

當我們希望別人能對我們好
有時那會是一種需求
比如我們需要別人適度的關愛
適度的關心和適度的問候
但有時也可能就是一種依賴

依賴別人對我們好或是不好而決定對自己好或是不好

假如別人對我們好
我們就對他加倍的好
就算自己過的不好都是沒有關係
這種精神是菩薩的精神

但是如果我們對人好
但見不得別人對我們自己不好
當別人否定我們的時候
我們就選擇對自己不好
也在同時間否定了自己
那就可能我們對「愛」有了很大的依賴

我們依賴愛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當別人不再喜歡我們
不再愛我們的時候
我們的存在就受到了挑戰
或是說我們就覺得存在沒有了意義

在這個時候
我們活著
也似乎是被動的被決定的
是動的接收著別人對我們的態度而活著的

以如此被動的態度
面對這個多變的人生
或許
它會造成更多的無奈感

這種無奈的感受
就是自己更加沒有力
更加的沒有辦法掌握週遭的一切

因為之前的許多努力—往一定要別人喜歡我去努力
常常都是白費的

白費的努力
一再的出現無力的結果
因為似乎沒有週遭幾個人會一直不變的喜歡自己
也沒有幾個人會在我以被動的姿態下
而產生自己內心所期待要別人對自己好的結果

這時
自己就不免會灰心喪志起來

這時
或許可以回頭看看
有一個能力在自己內心裡
是沒有被開發出來的
那個能力就是對自己好的能力
對自己好
所以能為自己主動的爭取愛己愛人的能力
自己能有愛己愛人的能力
有人對自己不好
那就可以看得淡些

最主要
是別人對我的不好
不一定會讓我受到重傷
自己並不依賴它
只是需要它
失去它會受傷
但自己依然可以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