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7 08:00:00Tinkle

今昔媽媽對照!兩者皆有優缺

明天是婦女節,是專屬女性的節日。想到以前曾有一段期間,是將兒童節和婦女節綁在一起的「婦幼節」,實在荒謬!不是所有婦女都當媽媽,也不是媽媽就一定要和孩子綁在一起(那爸爸和孩子沒關係嗎?),改節日名稱的人真的有很嚴重的認知錯誤呀!

而在前些時候,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一張轉自Dcard的圖,講的是「以前的媽媽」和「現在的媽媽」。



雖然兩種都不能代表「所有媽媽」,但隨著時代變遷,的確有愈來愈明顯不同的趨勢,不過我要說的是,這三張圖,兩種媽媽我都不贊同。

有別於原發文者說「現今社會普遍還是將照顧孩子這件事情劃歸成女人的責任,那爸爸在哪裡」,當然這也是事實,而我看的是,即使這張圖換成爸爸,我也覺得不妥。

就這張圖來看,「以前的媽媽」模式,很容易養出媽寶不知感恩的孩子(把自己放第一位)。首先父母隱藏自己的情緒與想法就是一種錯誤,孩子是會學習的,若父母一直忍耐,要嘛孩子不懂事便理所當然的得寸進尺,享受踐踏別人幸福而得來的一切;要嘛就是孩子也學父母凡事憋在心裡不擅表達,兩種結果都不好。

再者,記得有看過類似的影片,妻子在結婚前去夫家做客,基於禮貌,不敢在一盤雞肉中揀雞腿吃,(中間忘了……)最後吃了雞頭。後來每每煮雞肉時,丈夫便把肉吃了,留雞頭給妻子,還對孩子說:「你們媽媽就愛吃雞頭。」

忍了多年的妻子忍不下去了,便大怒道:「這麼多年來,你以為我喜歡吃雞頭嗎?誰會喜歡揀雞頭吃!你在吃雞腿時從來也沒問我……」

這時丈夫覺得自己被罵得莫名其妙,回道:「你不喜歡吃雞頭你就說呀!你不說我哪知道,更何況每次留雞頭給你,你也沒說不吃呀!」

當然,丈夫的確不夠體貼,但我也覺得妻子也有問題。每個人都不是對方肚子裡的蛔蟲,不說出來好好溝通也很難瞭解清楚。想想,若圖中的孩子真的以為媽媽不愛吃雞腿(代表生活中的任何享受),等到孩子大了依然如此,哪天媽媽突然說:「只顧自己吃雞腿,真白養你了!」孩子是不是也委屈了?

所以,很多看似自私的孩子,其實大多是父母教的、慣的,也就是他們給孩子這樣的認知與價值觀,這實在不能完全說是孩子不對,如果我們要怪罪孩子,應連同他的父母一同怪罪。

而「現在的媽媽」模式,對孩子來說,好像也不是什麼好模範。若孩子有樣學樣套用進去,相信應該沒幾個人喜歡那種小孩。



前兩個行為我很不齒,我真的不太喜歡那種隨時在拍照的人,留下美好或特別的一刻就算了,現場和人互動交流不是最重要的嗎?什麼都先拍個照,或是故意捉弄小孩來拍成所謂的「趣味」影片,老實說,網路上滿多這種影片的,有些是有趣,但有些真的令人笑不出來,只能說「把無聊當有趣」,孩子不是讓你來賣弄、來衝流量或按讚數的。

第二個行為就是說謊騙小孩,而且若孩子反問:「不好喝?那為什麼要買?媽媽又為什麼要喝不好喝的東西?」問下去沒完沒了的!那大人是不是得要圓一個又一個的謊?有需要這麼自找麻煩嗎?若被問煩了或是掰不下去了,有的大人還會反過來惱羞成怒兇孩子,那孩子可真委屈了。

要是我會說:「每個人的喜歡都不一樣,你想要嚐一口嗎?」若孩子說想,就在給他嚐之前說明:「只是這杯飲料(前面可再說加了什麼東西)對你來說可能太甜、身體負擔太重,媽媽是大人,但你是小朋友,所以只能喝一點。但如果你不喝,對身體是沒有什麼壞處的。」



世上萬物有好有壞,若都不讓孩子碰觸也是不妥的,我傾向讓他自己嘗試。大人在孩子身邊本是「陪伴者」、「引導者」,我們要適時給予確切的引導和說明。

而那樣騙小孩,是有害無益的。等到有朝一日孩子自己發現了,知道媽媽以前騙他,或許有的孩子不以為然,但有的孩子可能不想信任父母了(那種父母通常不會只騙一次,很可能在不同事物上皆有),以後父母真的給予忠告時,孩子可能會直接冒出「又想騙我了!我才不上當」的想法,反而壞了事。

第三張圖必須要有一個前提,才能成立「好結果」,就是父母要在之前就逐步訓練孩子獨立行事的能力,倘若幼兒時期父母照顧著,等到稍大了就直接放生,這也是不對的。不是為培養孩子獨立性而晚起,而是因已培養孩子獨立性了,所以可以晚起也沒關係。這因果關係一定要搞清楚才是!

以前的媽媽沒有比較好,現在的媽媽也不算比較差,時代背景與環境差異,是無法直接相比較的。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個好的父母,會不斷學習進步,和孩子一起成長,不必把孩子寵上天,也不該忽略孩子,而是用身教、言教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們不喜歡被人騙,那就不要隨便亂騙人;我們不喜歡難過大哭時還被人拍照卻得不到及時安慰,那我們也不要這樣對別人;我們不想別人對我們說反話或忍著不說真話,那我們也不要這樣做……。只要予以孩子溫暖的陪伴,做好身教言教,都會是好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