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0 08:00:00Tinkle

穀雨--文字的獎勵

閏二月結束了!今天迎來了二十四節氣的「穀雨」,顧名思義,穀雨指的就是幫助穀類作物生長的雨水,這個時期降雨會明顯增多。在元代文人吳澄編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寫道:「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而穀雨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它的到來也代表寒潮結束,夏日的腳步逐漸靠近。

說起穀雨的由來,其實和「文字」有所關連。根據《淮南子.本經訓》所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天雨(讀作四聲)粟,即是「天上掉穀粒下來,像下雨一樣」,表示眾人有飯吃、不會餓肚子的意思。那麼,為何倉頡造了字,天上就會落下穀粒呢?鬼怪又為何要在夜裡哭泣呢?

雖然傳說是黃帝時期的史官倉頡,因其造字獲得上天的讚許,於是應其的要求,落下一陣穀米糧食作為獎勵,後來人們便把這一天叫做「穀雨」。不過這種說法比較落於表面解釋,且充滿神話色彩,以貼近現實面來說,人們有了文字,使人類文明前進一大步,不僅彼此訊息得以溝通交流,而且累積知識得以流傳,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如此一來,人們不再因無知而恐懼,從前令人害怕的鬼怪們再也嚇不了人,也無法再愚弄人,所以只能在夜裡悲傷的哭了。


文字和氣候的結合,讓這個節氣變得特別,而二十四節氣也是先人的智慧,透過文字記載流傳下來,至今世人仍受惠。我們一方面珍惜可以填飽肚子的五穀糧食,一方面也珍惜可以豐富心靈的文字,兩者皆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之寶物。這樣一想,便覺「穀雨」格外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