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1 08:00:00Tinkle

推影視:黑喵知情


《黑喵知情》是台灣第一部以寵物溝通為題材的戲劇,全長14集並不長,這種長度對我來說剛剛好,因為我不喜歡拖太長的戲(除非劇情緊湊好看)。

拍動物的戲一般都很難,真覺得動物明星好厲害!我特別喜歡裡面的小小(好可愛~),還有台語配音的阿喵(明明是一隻天竺鼠,偏偏叫「阿喵」),里長伯的角色也很有趣,「穩中」和「凍蒜」的名字取得好好笑喔!還有知名的柴犬奈奈也有參加演出唷!

這部片雖是以「寵物溝通」為題材,其實整齣戲講的就是「溝通」---除了動物與人的溝通,還有家人的溝通、職場上的溝通、政治官員與人民及媒體的溝通等等。

人雖然一張嘴巴會講話,但在劇中不難發現,人類的溝通才是最有問題(枉費生了一張會說話的嘴,唉…)。有時太多的「自以為」,或是「沒想到」,蒙蔽了我們的眼和心。就如劇中講的一張黑色圖畫中的三個白點,也就是--愛、包容、同理心,在看似一片漆黑的世界,唯有具備這三點,才能讓它有了光明。

一開始男主角真的滿廢的(畢竟第二集就演太太過世了),一度讓我不太想看他,要不是有先看過他出演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可能會跳過不看,哈哈~幸好片中一直有可愛的動物出現,不過看到動物被虐待被遺棄很可憐也很難受(哭),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讓動保法更完整更全面。

裡面的諸多角色其實都充滿人性弱點,被形塑的最完美的應該就是「黑喵老師」的本尊---劉佩珊了,其他人各有各的陰暗面,而「好人」與「壞人」的差異,不是說好人就沒有陰暗面(沒有人是完美的,這也符合世上陰陽晝夜共存的原理),而是好人選擇讓光明面大於陰暗面,或者是克服自己的陰暗面。劇中最壞的角色莫過於自作主張殺害黑喵老師的楊陳傑,在知曉黑喵老師就是同事的太太之下,仍然可以痛下殺手,果然會虐待小動物的人對人類也是如此殘忍,比他買通的殺手還不如(至少殺手還比較愛護小動物,選擇把柴犬救走,最後懺悔說出實情)。

「寵物溝通師」這個詞對現在的人來說並不太陌生,但不見得人人相信,我也覺得見仁見智,就好比乩童、仙姑等宗教角色,不是說他們怪力亂神都是騙人,我相信有真有假,但要如何明辨就很是考驗了。像一開始男主角能聽懂動物說話,卻被大人們罵「白賊」,進而影響班上的同學也說他是騙子,這對他造成很大的傷害。這個世界很大,我們不知道的事不代表不存在,更何況本來就有許多科學無法解釋的事物,若這樣斷然否定別人真的不好,如果他並沒有傷害別人,甚至幫助了別人,就算無法證明又如何,我也不懂大人過度反應是為什麼。

劇中年輕的人角色我不太喜歡,像一開始出現的佳婷,還有後來出現的蕙芳。她們兩人的共通點都是會「勒索」別人(而且說話都不太有禮貌),佳婷有善心但經濟上有困難本是令人同情,但不該因此來威脅別人甚至把狗偷抱走,這不是能合理化的行為,當她對宜甜說「你不是獸醫嗎?應該最有愛心了不是嗎」,真的翻白眼到後腦勺,十足的奧客!我自己也曾救浪浪送到醫院去,即使經濟上有點難處(動物住院+治療真的不便宜哪),也不會這樣對醫生說話呀!而宜甜回應得很好:「我這裡是醫院,是進行醫療行為的地方,不是你談愛談理念的慈善機構。還有,我知道你很有愛心,可是在領養動物之前,你是不是應該衡量一下自己的經濟狀況?」搞不清楚狀況及目標對象就亂說話亂罵人,奧客真的很讓人無言。

而蕙芳就是一個叛逆的嬌嬌女,叛逆倒還好,只要她為對自己負責,但她並沒有這樣的能力,看到她為了交作業拿錢叫人代筆(而且錢還不是自己賺的),就覺得她的教育很有問題,果然她的父母也是有問題(家庭教育很重要)。她們兩人相較之下,會發現一個經濟困難,一個經濟優渥,卻半斤八兩,真的「物質」不是影響孩子教育的關鍵,然而不少家長卻被此迷惑,以為給孩子最好的就是滿足他們外在物質,結果當孩子長歪了、變壞了,才怨嘆自己白費、孩子不孝,卻沒有省思到自己平時的身教言教。蕙芳的媽媽就是這樣,還說養女兒不如養一隻狗,對孩子來說又是二次打擊,當父母貶低孩子時,某種程度來說也是打臉自己不是嗎?

戲如人生,我們生活周遭的人們也是有正面有負面,大多數的人都是灰色的,但也有全黑(像是楊陳傑那樣)或是幾乎近白(像劉佩珊那樣),我們不必要求自己追求到全白,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變成深灰或淺灰,以及要到怎麼樣的程度。

劇中有幾句台詞說得很好,也是我印象深刻的:

1.家裡發生的事情,寵物都知道,可能比你(主人)還多哦!畢竟他們才是一直待在家裡的人。

為什麼我們有時會覺得和家人「不熟」,甚至像陌生人,原因在於即使住在同一屋簷下,只要不夠關心注意,仍然不知道家裡的人事物發生了什麼,如同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2.「在我們診所,不付錢的人很多,有一種是沒能力付錢,另一種是不願意付錢,我以為你是第一種,所以一直在等你的回應。」

「我本來想回去找你們的,但我拉不下臉…」

「半夜偷偷把狗抱走,就很有臉啊!」

這段是宜甜和佳婷的對話(整段對話其實很長),整段聽下來,其實佳婷感覺就是一直找藉口,雖然她講的也是事實,但她其實可以做其他選擇,而不是用這麼傷害人的方式,一開始和獸醫(宜甜)又拗又嗆,中間又一直沒把狗帶回去,最後用偷抱走的方式帶走狗狗,三段過程都很不ok。

我們生活中也有像佳婷這樣不斷合理化自己行為、為自己找理由的人,好像自己逼不得已,但她又曾同理別人的處境嗎?又有想到事情發生的後果嗎?只能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成熟的決定,宜甜沒報警已是予以大恩了(這是竊盜罪吧)。

 

3.「寵物溝通,要是可以用在人身上就好了。」

「如果人心裡想的,能夠直接傳達就好了。」

我想很多觀眾看完此劇,會有這樣的想法吧,但這也說明了,人,白費了自己的天賦。

人明明是動物之中最會說話的,卻沒有學習如何好好說話。能夠將心裡想的好好傳達,必須依靠兩種能力:一是釐清想法的能力,一種是正確表達的能力。

先想清楚自己想講什麼,然後運用所會的詞彙字句表達出想法,其實就可以完成了。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連自己要講什麼都沒想清楚,話就說出口了,然後被誤會又解釋不清,最後淪為吵架傷害;其二是說話辭不達意,這是語文能力上的學習與練習不足。現在人不重視國文,偏重英文數理等科目,也是一大主因,有些人會覺得讀文學要幹嘛,會寫字就好,其實那是在培育感性的涵養。中文博大精深之處在於詞彙的細膩程度大幅超越英文等外語,如果我們總是覺得「差不多」、「都一樣」,無法區分差異,就不知道自己用的詞句是否符合自己的本意,也無法衡量別人聽了我們所選擇的詞句會如何理解、承受怎樣的感覺。

以上兩項都會造成溝通的障礙,就算真的有人類專用溝通師,兩個語言相通的人類要透過溝通師溝通,也有點可悲吧。

4.家是一個有歸屬感的地方,生活在裡面的人,彼此用心對待,而且絕不會拋棄彼此。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做到的家庭卻不多,有人說這是「知易行難」,但我覺得,只是自己有沒有心以及夠不夠重視罷了。

 

5.「你不了解為人父母對子女的擔心。」

「每個人都有父母,我不會不了解。」

「你父母失去過小孩嗎?如果沒有,他們完全不了解我的感受。」

劉主席這番話是反向教材,也是我們常聽到的「你沒有○○過,怎麼知道我的感受」之類的話語(有的人說不定也講過類似的話)。

這句話一半對、一半不對。

的確我們無法「完全」的感同身受,無論有沒有經歷相同的事,即使經歷相同的事,但每個人的承受能力及面對的狀況不盡相同,所感受到的也會不一樣。比如一樣是小孩生病,不同家庭的父母也不見得有同樣感受,有人緊張得睡不著吃不下,有人覺得還好,只要有按照處理程序去做就好,有的人可能覺得這很正常又沒什麼。又或者一樣是生過孩子的媽媽,有人覺得生孩子過程很痛苦,有的人可能順產覺得還好,有的人可能打無痛沒什麼感覺,但他們一樣都生了孩子(結果),卻也無法彼此感同身受(過程),所以「沒有經歷過就無法了解」這句話是不夠客觀的。

若這樣說來,醫生必須生過所有的病才能體會病患的感受;老師不只要生過小孩,還得生過男孩和女孩、生三個五個,最好還要有特殊病症,還要被霸凌過,才能體會各個爸媽的感受;當總統要當過各種職業,也才知道士農工商全體人民的感受…是這樣嗎?這樣無限上綱有意義嗎?這已是到吹毛求疵的地步了。

我們當然希望對方能理解我們的感受,當對方的回應讓我們覺得他不足以體會我們的感受時,不如直接說清楚自己的感受,多講一句「你沒有○○過,怎麼知道我的感受」其實一點幫助也沒有,就好比男性沒當過女性、女性也沒當過男性,你就算說一句「你沒當過男人/女人,又怎麼會理解我感受」,對方也無可奈何,這種事他只能重新投胎才能體驗,那只會給人「好吧,反正我永遠也沒有機會可以去理解(我永遠無法變成你),那我就不要懂好了,我也不想懂了」。

同理,別人也不可能有著與你一模一樣的經歷,每個人的人生是獨一無二的,即使生在同一家庭的孩子,也會有不同的經歷,如果你什麼都要求別人要和你一樣才有資格說懂你、瞭解你,那麼按照這樣的標準,全世界所有人都無法符合資格,相對的,你也無法符合所有人的資格,你也不懂、不瞭解任何人。這樣說,公平嗎?如果對一個用心想靠近、想瞭解感受的人來說,這樣公平嗎?其實很不公平吧!如果對方說的與你的感受有所出入,那就直接說你的感受吧!對方也沒錯,那是他的感受,不用計較「你想的和我不一樣」,而是「設法讓對方理解你的感受」才是重點。

 

6.一隻貓怎麼會知道什麼叫做家人?

哈哈~劉主席的負面語錄再度出現。貓不懂,難道人就會懂嗎?這又是站在「人類是萬物之靈」的自我優越感之上所產生的發言。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人該懂得,卻總是有人不懂,這不是智商高低的問題,更大的原因在於心智問題,可惜這個世界大多以「智商」去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如果我們知道一個人智商很高,大多會稱讚他並以此依據予以他實際的報酬或獎勵(例如獲得職位或獎學金),但鮮少聽過稱讚別人「情商」很高(有,但較少),也很少人因為情商高而獲得報酬獎勵,這是很不公平的地方。如果我們提倡IQ、EQ一樣重要,至少這方面要做到公平。由於現實生活中不夠注重,以致於IQ與EQ的天秤失衡了,大家追求IQ(成績),心靈卻脆弱不堪,所以世界上的問題並沒有因為教育水準提升而減少,反而產生其他新的問題。

 

7.人類真的是很自私的動物,為了讓自己活得開心,什麼都可以遺忘。

一般我們常聽到別人勸說「不要想太多」、「放下」,但這句話和前者有些不同,它指的是作惡者自己遺忘,比如霸凌別人或對別人做不好的事,自知有愧,但不想抱著這份愧疚,於是選擇假裝沒那回事,繼續開心過日子,但承受的人卻無法輕易走出來,再看到加害者開心的生活著,心裡一定更加難受。若因此跑去訴苦或興師問罪,反而會被認為「你為什麼抓著過去的事不放呢」、「事情都過去了,需要這樣嗎」、「你好會記仇/記恨喔」,這又是再次的傷害。其實就算是當事者(非承受者)這樣講,也是不妥的,何況旁人更無資格說。你可以忘記,不代表別人也應該像你一樣選擇忘記。

8.「我覺得他應該也是有自己的苦衷吧。」

「大家都有自己的苦衷啊,但不能因為有苦衷,做什麼都可以吧。」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要處理的狀況,都有自己的抉擇。很多時候我們給自己一個「我是不得已」的理由,去合理自己的行為,但攤開來看,其實沒那麼多的「不得已」,只是看個人願不願意動腦、用心的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如果什麼事都來苦衷來說的話,我也有我的苦衷,你也有你的,那麼大家都站自己的立場去想去做,永遠只會互相傷害罷了。

 

9.「沒關係啦,不要管他們就好啦!很多人都是這樣,不是自己的寵物,就覺得不干他們的事嘛,不要想那麼多,不要理他們就好啦。」

「你覺得沒關係是不是?那你這也沒關係、那也沒關係,你到底在意什麼啊?」

也許也有人常把「沒關係」掛在嘴邊,有時這個「沒關係」是代表我們負得起責任、可以收拾善後,有時的「沒關係」就是字面上的不干我們的事。但有些人會輕易說出「沒關係」,是因為沒有釐清自己的責任歸屬在哪裡,因為不想當別人眼中的「壞人」所以說了「沒關係」,那後面誰來負責呢?當一件很有關係的事,被不是承擔的人輕易說「沒關係」,想必大家會氣炸吧。無論大小事,常常說沒關係的人,表面上好像他很好說話、很隨首,但也會讓人覺得好像什麼都不在意,也沒什麼是他看重的,自然也認為他不是個足以信賴的人。

10.三個白色的亮點,就代表我們溝通師最重要的三大元素:愛、包容和同理心

無論是不是溝通師,想要溝通,一樣需要這三大元素。帶著善意,才能溝通,惡意的話,只會引發爭吵。而這三者都必須放在「尊重」這個基礎點上,先懂得尊重對方,才能有愛、包容與同理心。

 

人心很複雜,有時會覺得人之所以會覺得活得那麼辛苦,是否就是因為過於複雜呢?也許我們回歸自然,像毛小孩那樣,真誠陪伴與傾聽,彼此交流心意,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可能就會縮小一些吧!而我們若也用同理的心去放在動物身上,一定也能更加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