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3 08:00:00Tinkle

別再說「善有善報」,顯出無邏輯又不理性的一面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我們從小聽到大,耳熟能詳,但其實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先說「惡有惡報」,這句話不難理解:一個人做到損人傷人的事,別人總不會還感激他、喜歡他吧,因此懷有惡意的對待他也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惡有惡報」在客觀上是成立的。再回到「善有善報」來看,首先談論所謂的「善」,很多人以為做善事=做好事,其實這並不完全相等,我們時有所聞,一個人以為這樣做是對的、是好的,結果卻適得其反,鑄下錯誤或反而傷害別人,更有可能因為一時的心軟姑息(有句成語叫「婦人之仁」,但我不喜歡用帶有性別歧視色彩的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這些都不是「好」事。因此,一個人有善心,不見得能做好事,所以也有句話說:「好事做壞事。」就是這樣的道理,由此延伸,我們不難理解:善有善報是不完全正確的。

不過,由於「善有善報」這句話太根深蒂固,幾千年下來會去質疑它的人也不多,最常見就是不少人會大嘆老天不公,這裡我要幫老天澄清:你們自己相信一句沒有道理的話,還要怪老天,這也太無理取鬧了吧!「善有善報」這句話本來就不符邏輯,也非理性判斷。比如一個人好心放了一條蛇,結果反被蛇咬了中毒而死,要說蛇很壞嗎?人沒有善報就是不合邏輯?醒醒吧!一件事本來就有不同的結果,難道你今天借朋友錢,下次換你要向他借錢,他就一定會借你?又或者一名婦女被家暴(或是外遇)後原諒了丈夫,之後丈夫就不會再家暴(或是外遇)?你說這些人善良嗎?至少他們的確沒有惡意,但為何結果不見得是好的?因為這才是真理呀!誰說做了好事就一定會有好報?(我也不知道這種謠言為何散布了幾千年還有人信它…=.=)請把小時候讀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和現實生活區分一下吧!

我今天做了一件事,是我自己的決定,而之後別人的反應,我無法控制。如果你有「我怎麼樣,別人就要怎麼樣」的想法,趕快把它從腦海中丟掉,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我今天原諒對方,對方就會感激我而改過;我拿糖果給小朋友,他們就一定會很開心;我這麼誠意的開口告白了,對方一定會答應我……諸如此類的情境,是不是有些熟悉?(應該滿多人曾這樣想過)但現實結果呢?不見得如預期所想吧!當我們可以理解以上那些情境,那為什麼卻還抱著「善有善報」這種偏差觀念不放呢?

也許有的人會說:「這樣說來,那我們幹嘛當好人、做好事?反正也不見得有好結果。」如果你心裡這樣認為,表示你不是真的想做一個好人,你只是想要好的結果而已。善良是一種選擇,而這個選擇的背後應該是:因為我想當好人,所以我去做好事,用行為去實踐我的善意。若你的目的是「好的結果」,比如好名聲、別人的回報等等,那一開始你就不是善良的了,所以你並沒有選擇善良,那又怎麼能講出「善有善報」這句話呢?

雖然「善有善報」是一句沒有邏輯又不理性、在客觀上不成立的話,但如果想要生活變得美好一些,存著惡意絕對沒有幫助,若帶著善意的話,或許有機會變得更好。就好比一句話:「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想要成功一定要努力。」這套用在善惡也是一樣的,當我們帶著善意對待世界,世界不一定以善回報我們,但作惡的話一定會招來惡意的對待。這樣看來,還是當個善良的人吧!不過別把「善有善報」當成鐵律,然後不如意時又抱怨老天不公,這是很不理性的心態和行為。



真正善良的人,也會是個聰明的人,因為會設有底限,能拿捏分寸,不會當個無知的濫好人,給自己或別人招致不好的結果。善良的用意始終是為了讓世界更美好,而「世界」就包括了自己和他人,大家一起更好,就是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