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1 08:00:00Tinkle
台灣詩意地名選(下)
我們常比喻美麗的地景「如詩如畫」,有些地方雖未見其景,但聞其名就感覺像詩一些美麗,尤其台灣被稱為寶島,是「福爾摩沙」(葡萄牙語Formosa為「美麗」之意),一些地名也讓人有所遐想,頗具詩意。
前一篇講了縣市及鄉鎮區的名字,接下來講的是一般傳統地名,由於時代變遷,有的地名不一定會被保留下來,但保留下來的,能夠讓我們更瞭解當地的歷史風情及文化演變,更有著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三、其他地名
.烏月
位於新北市深坑區,源於「烏月庄」之名。「烏月」一詞除了讓人聯想到張繼《楓橋夜泊》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也有盧綸《塞下曲》的「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的景象。
.迴龍
傳說是龍穴所在,後來因開闢鐵路時削掉一部分的土地,形成隘口,被稱為「斬龍」,但後來認為名稱不雅,期待龍能再回來保祐當地子孫,因此改為迴龍。白居易《長恨歌》中也有一段:「天旋地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客雅
.照鏡
位於桃園市大園區,源於「照鏡庄」之名。因當地一處流水,出了此地豁然開朗,日照反射,遠望如鏡,因此得名。而一般言照鏡為正衣冠、看清事物,不僅是一個單純的舉動,李商隱的無題詩很多,其中一首名為「八歲偷照鏡」,內容即是說少女「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視為一種成長的象徵。白居易更有一詩《照鏡》:「皎皎青銅鏡,斑斑白絲鬢。豈復更藏年,實年君不信。」講的也是歲月人生的感慨,與張九齡的《照鏡見白髮》所說的「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誰知明鏡裡,形影自相憐」有相似之處。
.照門
位於新竹縣新埔鎮,源於「照門庄」之名,為「照鏡」與「石門」的合稱。字面上讀來即是「有光照於門」,有「光耀門楣」之意,唐朝詩人齊己的《酬元員外》提到:「清洛碧嵩根,寒流白照門。」孟郊的《立德新居》也有「玉蹄裂鳴水,金綬忽照門」一句。
.黃梨園
位於新竹縣新埔鎮,此地因種植鳳梨(當時客家人稱之為黃梨)得名。一般「梨園」是指戲班,戲曲藝術工作者也自稱為梨園子弟,但與黃梨園本意相差甚多。清朝孫元衡曾於描寫黃梨:「翠葉葳蕤羽翼奇,絳文黃質鳳來儀。作甘應似籦籠實,入骨寒香抱一枝。」張湄亦有詩云:「毛羽丰茸皮甲皴,阿誰截得鳳皇身?番梨縱復稱名好,何似中原大谷珍?」兩詩皆收錄於《臺海見聞錄》。另,台中市外埔區也有一處叫做「鳳梨園」。
.泉水空
位於桃園市龍潭區,源於「泉水空庄」之名。「龍潭」地名本是優美有氣勢,而「泉水空」於其中,有一種仙靈之感。唐朝高僧寒山寫過一首無題詩,寫道:「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 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也有此感。
.珊珠湖
位於苗栗縣頭份市,源於「珊珠湖庄」之名。由字面上解讀,即為蘊有珊瑚、珍珠之湖,自然美景卻有顯出華貴之氣。由於珊瑚、珍珠為裝飾之物,常伴隨富貴人家的女子出現於詩詞中,例如李白《怨情》的「美人捲珠簾,深坐顰蛾眉」、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的「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還有《紅樓夢》中有一詩詞《寶琴桃花行》寫道:「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黛玉題舊帕》也有「拋珠滾玉只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閒」之句。
.蟠桃
同樣位於苗栗縣頭份市,源於「蟠桃庄」之名。蟠桃是神話中的仙桃,在《西遊記》中提到孫悟空與蟠桃大會,這是大多數人熟悉的情節,後來蟠桃也成為祝壽的象徵。元朝趙孟頫的《長壽仙》亦有「歲歲龍與鳳輦。九重春醉蟠桃宴。天下太平,祝吾皇,壽與天地齊年」一段。宋朝蘇軾《臨江仙》寫道:「閬苑先生須自責,蟠桃動是千秋。」而辛棄疾《醉花陰.黃花謾說年年好》也有:「蟠桃結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島。何日跨歸鸞,滄海飛塵,人世因緣了」一段。
.覆鼎金
位於高雄市三民區,源於「覆鼎金山」,因其表面圓滑而淨,有如盛金之釜,覆蓋於地表,因此取山名為地名。鼎,是傳國的寶器,引申為貴重之人或物。武則天有作《曳鼎歌》,詩人王績〈與陳叔達重借隋紀書〉:「鳴鐘列鼎,想藜藿而移交。」杜甫〈清明〉一詩也有「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麤飯任吾年。」鐘鼎就是從政為官。而彰化縣埔鹽鄉也有類似地名「朴鼎金」。
.三家春
位於彰化縣花壇鄉,源於「三家春庄」之名。在「花壇」中有「三家春」,頗有花開春景的意境,如張說《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蕭令得潭字韻》的「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滿禊潭。」王維《奉和聖制上巳於望春亭觀禊飲應制》的「長樂青門外,宜春小苑東。樓開萬井上,輦過百花中。」白居易《和春深》也寫道:「何處春深好,春深遷客家。一杯寒食酒,萬里故園花。」
.月眉
分別位於彰化縣和美鎮、宜蘭縣羅東鎮、雲林縣東勢鄉、台中市后里區及新北市金山區,源於「月眉庄」之名。名如新月(眉月),唐朝詩人褚亮有《詠花燭》一詩:「靨星臨夜燭,眉月隱輕紗。」宋朝王沂孫《眉嫵·新月》寫道:「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
.仙洞
位於基隆市,起源於當地名勝「仙洞巖」,傳說古代仙人在洞中修煉得道,舊有「仙洞庄」之名。求仙得道自古以來就有,在詩詞中也常見,例如唐朝詩人閻選在《浣溪沙.寂寞流蘇冷繡茵》寫道:「劉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終是月中人,此生無路訪東鄰。」武元衡《同苗郎中送嚴侍御赴黔中,因訪仙源之事》亦有「武陵源在朗江東,流水飛花仙洞中」的詩句。
.八杞仙
位於南投縣中寮鄉,源於「八杞仙庄」之名。因與「八仙」相似,容易聯想到八仙,但中間夾雜個「杞」字,並非我們一般認知上的枸杞,而是「杞」與「枝」同音,指的是有八座突起山嶺之意。而八座山與八仙其實也滿相符的,劉禹鍚《陋室銘》如是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牛眠山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源於「牛眠山庄」之名,其後方有一座模樣像一隻趴著睡覺的牛的小山,因此得名。別說牛睡個覺有什麼好詩意,宋朝楊萬里的《桑茶坑道中》就有寫著:「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清朝袁枚《題畫》也有「牧童何處去,牛背一鷗眠」的詩句。另外一提,「牛眠地」的典故出自於陶侃,後來泛指安葬的風水吉地。
.廉使
位於雲林縣虎尾鎮,源於「廉使庄」之名,其為閩南話「粘菜」的諧音,傳說是有三位老者求得玄天上帝金身來台,到了村庄過夜,第二天一早,玄天上帝金尊卻黏地不移,有如菜根深植土中,後來擲杯指示,玄天上帝金尊欲久駐此處,於是老者乃將玄天上帝金身託付本地人士,後來不知去向。光是這個故事就夠神話了,加上後來取諧音「廉使」,字面之意就是「廉潔使者(官吏)」,這樣的跳躍的邏輯其實還可以說得通:神明為何要長駐於此地,不就是在地有廉潔之人值得保庇嗎?
.仙塘坪
位於台中市石岡區,源於「仙塘坪庄」之名,但「仙」並非是神仙,而是因為村庄附近有泉水,但泉水受地表赭土影響,成鐵銹色,閩南語「銹」、「仙」同音而得名。雖然是被染成鐵銹色的泉水,但也幫助當地人灌溉農田,因此發展聚落,而將「銹」改為「仙」之後,更具祥和豐饒之感。
.臨江園
古代有一詞牌名叫《臨江仙》,與社子島這個地名頗為相近,但最初原是因水肥處第一隊設立分隊在此,但當地居民覺得叫「水肥隊」不雅,但改叫「臨江園」。而回頭後說《臨江仙》,最有名的《臨江仙》應該就是楊慎寫的那首,也就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但其實《臨江仙》最開始是用來詠水仙的,後來才作一般詞牌用。
.紅泥坡
此為桃園新屋一地名,因當地有有紅土池沼而得名。白居易有《問劉十九》一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此詩境顯得樸實可愛。
.古車路
新竹市香山區一地名,當時牛車所行走的路即命名為古車路,路面狹長,只能一台牛車通行。由於是牛車,和一般在詩詞中描寫的香車、軍車不同,明朝末年來台採硫黃的郁永河,在《台灣竹枝詞》裡寫到:「耳畔時聞軋軋聲,牛車乘月夜中行。」
.水流東
苗栗頭份市一地名,原稱「水流東壢」,因山形之故,水流向東邊,後來改稱為「水流東」。在古詩詞中,因中國地勢,江河也是向東流去,尤其以描寫長江黃河居多,如李後主《虞美人》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還有楊慎《臨江仙》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金末元初的詩人元好問,他也有一首《臨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今古北𠨑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人生長恨水流東。」
.孩兒安
許多地名以自然風景為名,以人物為名較少,而「孩兒安」這個地名位於彰化縣秀水鄉,一般認為來自平埔族語的音譯,也有傳說是早期小孩出生難平安,祈禱之後能夠平安,故庄名為孩兒安。蘇軾有作《洗兒詩》:「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至公卿。」
.綺湖
這個地名讓人直接想到「奮起湖」,其實還真有點相像,原本是「糞箕湖」(因水潭的形狀像一只農用的糞箕),在民國54年改為「綺湖」,位於雲林縣土庫鎮。唐朝皮日休《館娃宮懷古五絕》裡寫:「綺閣飄香下太湖,亂兵侵曉上姑蘇。」宋朝孫銳也有《耀武亭別周申團練》一詩:「湖光一片綺筵開,老矣將軍去復來。」
.夢裡
雖說有詩意,但也太夢幻了吧!這個地名位於高雄市鳥松區,據說是因為以前村子被茂密的樹林圍繞,讓人暈頭轉向,就像在夢裡一般而得名。李白有《代佳人寄翁參樞先輩》云:「等閒經夏復經寒,夢裡驚嗟豈暫安。」五代詩人李中也有《經古觀有感》一詩云:「回頭因歎浮生事,夢裏光陰疾若飛。」宋朝詩人鄭斗煥在《陪秋山相公大滌洞天一庵夜宿感夢》寫到:「圓冠方袂何仙子,夢裡將詩索共吟。」
.玉泉
屏東縣枋寮鄉,傳說因當地水源充沛,在七八月間田地裡常有冒水的景觀,因此才取名為玉泉。清朝納蘭性德有作《玉泉》一詩:「芙蓉殿俯御河寒,殘月西風並馬看。 十里松杉清絕處,不知曉雪在西山。」白居易也有《題玉泉寺》一詩寫到:「湛湛玉泉色,悠悠浮雲身。閒心對定水,清淨兩無塵。」還有一首《夜題玉泉》:「玉泉潭畔松間宿,要且經年無一人。」與他相似的有徐凝的《和夜題玉泉寺》:「歲歲雲山玉泉寺,年年車馬洛陽塵。」
.烏心石
位於台東縣東河鄉,因當地有高大的烏心石樹散布叢生而得名。一般詩詞裡的「烏」,多半指烏鵲,如宋朝方逢振《送姪隆吉作遂安教諭》的「天上知心愛屋烏,尚覺知心相勉勸」,范成大《上沙田舍》的「兒童笑裏豐年面,烏鳥聲中落日心」,晏幾道《蝶戀花》的「一曲啼烏心緒亂,红顏暗與流年換」;或是指顏色,如宋朝高翥《同劉潛夫登烏石山望海有懷方孚若柯東海陳復齋舊游》的「故人盡入黄泉路,遠客空登烏石山」,明朝成鷲《題閩僧怡山八詠》的「門臨烏石笑點頭,碧澗泉聲引歸路」,舒芬也有《九日游烏石倡和》一詩寫到「轉壁迴巒一徑深,直窮烏石最高岑」。
其實台灣地名滿多重覆的,有一些地名有故事,大多是從人文產業或自然風景而來,但一些是因不雅而經過美化才變得好聽,然而這些演變,都能看出背後的文化意涵與人文變遷,名字的預言是禮物,也是期許,無論是表面上或暗地裡,在在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上一篇:台灣詩意地名選(上)
下一篇:話鬼.說人~那些與鬼有關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