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0 08:00:00Tinkle

善良是一種選擇




法國作家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說過:「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既然是行為,就得透過學習獲得。我相信「人性本惡」,但不是負面的去看待,而是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不是單指學校教育,而是整個社會環境的教育,人一出生便不斷地接受身旁人事物的教育),那麼他就與禽獸無異,而所謂「人性」(指人性的光明面),得從後天培養學習而成。

 

當然,有些人的確是天性善良,但這樣的人很少,一如有些動物例如貓狗,為何有的特別通人性,除了自身有一定的特質存在之外,也是得經過與人的互動(教育),才能激發出來。



人們總說社會是個大染缸,但我們可以選擇要在這個染缸染成什麼顏色,又或者選擇出淤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汙,但為何選擇隨波逐流者眾、獨清者少,那是人性中也有劣根性---貪、惰、懦,於是形成這樣的社會。

 

我一直覺得「人性本善」太過凸顯人類的好,好像人類是最高智慧的生物,其他都是又蠢又壞的禽獸畜牲,但為惡最多最嚴重的也是人類,說不定在其他動物心中,人類才是最可怕的,哪來的人性本善可言呢?有人會說是環境關係,但好笑的是,環境不也是人自己創造出來的嗎?再回歸原始來說,人類與其他動物都生長在同一個自然環境中,為何其他動物再怎麼壞(其實大多行為是為了生存,無關善惡,例如肉食性動物怎麼可能叫牠去吃素呢),也不會發展到像人那樣壞呢?所以人是惡的,而且愈聰明愈惡,唯有由聰明去發展至智慧者,才能彰顯人性光明面。我們可以很清楚知道,「聰明」和「智慧」是不一樣的,兩者不能畫上等號。我們也能發現,作惡者不乏聰明的人,因為不夠聰明、不夠厲害,怎麼去騙、去搶、去掠奪原本不該屬於自己的東西呢?

 

或許有人會說:那不做壞事的人,就是善的。其實這麼觀念是錯誤的,真正的善,不只是不作惡,真正的善是有底限的,不是愚蠢的一眛退縮、縱容,一如被詐騙的人,你說他被騙了,他就是善的嗎?不然怎麼會有「婦人之仁」這句成語(雖然這句話充滿性別歧視,但主要是區別這樣的「仁」並非真的「仁」)。而有的人,不是他不作惡,而是「不敢」作惡,因為有法律的壓制、有道德輿論的壓力…所以不敢作惡,但他並非發自內心的善而做。若以數據化來看,不作惡者為0,作惡為負數,為善才是正數,那麼不作惡只是做人的基本罷了,也無法稱為善。



 

善良的人不作惡,不是因為他無能力(外在)或懼怕不敢(內在),而是他選擇了「善」這一條路。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說了:「人們為善的道路只有一條,作惡的道路可以有許多條。」所以作惡多麼容易呀!因為是天生的呀!另一位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也說:「尋求善的人只有費盡千辛萬苦才能找到,而惡則不用找就來了。」可見「惡」是自然的、普遍的,「善」是特意、稀少的。更有一句名言直接點出:「誠實與善良均來自良好的教育。」

 

如果「惡是一種天性,善良是一種選擇」是成立的,那麼為什麼會有「人性本善」這樣的理論出現呢?其實一開始孔子並沒有明言性為善或為惡,或許孟子是在那樣的亂世想告訴人們為善容易,只要回歸初心(猜的),當然也有荀子提出相反的性惡論,認為人會為善是經過後天教育的學成(我也是認同這樣的觀點,想想人一出生哪知道什麼善與惡,只知道要生存,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我們會從小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不就是長輩們告訴我們的嗎?不然我們怎麼會知道呢?),兩者各有論點支持,但不是要爭誰對誰錯,而是以結果來看,我們到底要怎麼讓世界真的變成「善」的。

 

所以在瞭解「善良」的本質後,不要覺得善良的人就是傻、就是笨,覺得好欺負,其實真正善良的人,一點也不傻、也不笨,更不是好欺負的,因為他為自己選擇了一條正向的路,這樣的人和那些真正傻又笨、無力還擊或無知不懂抵抗的人完全不一樣。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那是因為善的人,本身就不會先去犯人,人不犯我,我為何要去犯人呢?所以一開始的確是吃虧的一方(惡人主動欺負),但他絕不會這樣就算了,真正的善良是有底限的,目的在於不要讓惡繼續蔓延,今天這個惡人欺負了他,下次也一定會再去欺負其他的人,所以真正的「善」就是要阻止「惡」,而不是默不吭聲,或者是「算了、算了」不敢惹事。今日社會為何會讓惡人囂張,就是上述兩種人太多了,真正善良的人沒有支持、沒有援助,就算他再怎麼堅持也無法戰勝,嚴格來說,上述那兩種人,也是為惡的,並非他們被欺負就是善的,只是小惡被大惡所欺,老實說也沒什麼好可憐的,可憐的是真正善良的人卻沒有人支持他的善良,少了志同道合的善的伙伴,為善之道變得艱辛。

 
【沉默,是一幅掩護罪惡的牆】



英國文學家愛德華.喬治.布爾沃-利頓(Edward George Bulwer-Lytton)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談善良:「如果說美貌是推薦信,那麼善良就是信用卡。」信用卡是信用的證明,但它需要用行為(有借有還)來延續,善良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不斷培養,一如我們使用信用卡培養信用,證明我們的信用一樣,善良也是一樣,不是用嘴巴講的,也不是一出生為人就是善良的(哪來這麼簡單),而是要後天的行為去表現、彰顯。

 

因此,當一個人為惡時,如果說「都是別人帶壞他」或「是環境所逼」,這些大多是藉口,因為這是他個人的選擇呀!同樣的環境、遇到同樣的人,不見得會做一樣的選擇,為何別人慫恿你吸毒就去吸毒、叫你一起去偷竊就去偷竊,你有「拒絕」這個選擇,只是你沒有選它罷了。當我們看清本質,就能明白,誰才是真正善良的人,也能知道要如何為善,用行為來表現,成為一個真正的善人。

Pen Knight 2017-08-11 21:44:22

I agree to your article's concept completely.

版主回應
Thank you~^^ 2017-08-14 13: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