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9 14:00:00Tinkle

乖!聽話

 

父母說:「乖!聽話。」

這話從小聽到大,

哪次聽過我的話。

獨自一人壓力大,

爸媽無言不說話。

心中有事更重大,

喜怒哀樂當笑話。

離家打拚事業大,

每次匆匆掛電話。

心裡只想我長大,

也不要聽你說話!

 

有耳無口乖小孩?

大人總要小孩乖。

我是活人非木材,

會聽會說想法來。

多說被罵不應該,

不想聽了就走開。

偶爾祕密藏心懷,

少了耐心懶得猜。

大人真的好奇怪,

到底是誰在不乖?

 

有次搭電車的路上,看到一個坐著座位上的老人向一群站著的單車青年攀談,老人有著外省口音,在嘈雜的電車裡,要很仔細聽才聽得清楚他說的話,而那群青年仍帶著愉悅回應老人。

其實整個過程中,大多是老人在說,說他的過往、說他的所見所聞,那些青年沒有不耐或裝傻,只是和善的回應著,一起陪他回憶與分享。

在這個講求快速的年代,許多人早已把沒耐心養成習慣了,不只小孩沒耐心,父母也沒耐心,各行各業的耐心也在降低當中。然而那些青年的舉動,讓人看出他們的好修養,能夠給予一個素昧平生的老人,這樣的時間與精力,在狹長的車廂裡,創造出一個歡愉的氛圍。

他們值得稱讚的是,這不僅讓老人留下一個美好回憶,對他們及在身邊注意他們的人來說,也是一種享受。

我不禁想到,老人的子女或家人,會不會也能這樣好好聽他說話呢?舊時的觀念就是「小孩子有耳無口」,這在我的童年中,仍然聽我阿嬤對我們這樣說過,所以這個觀念並不古老,可能現在仍然存在,只不過現在人,可能不買這個帳了。

人與人相處就是個相對論,以前怎麼對別人,別人就怎麼回報。孩子小時候想和父母說句話或分享學校的事,父母老是一句「很忙、很累」,就要小孩聽話到旁邊去;孩子長大後,父母年老退休,看到孩子下班回來,想說個兩句話,孩子若也是一句「很忙、很累」,父母就會心裡不是滋味,然後就會說孩子不孝順等等。

但是想想,當年父母多說一句「乖!聽話」,並沒有減少孩子的失落感,孩子受傷了,向父母抱怨恐怕還會招來一頓打罵,所以寧可不說,只能心裡想著:「只要我長大,就可以躲開這樣的情形了。」不過之後,兩邊可能都不想說話或聽話了。

所以要孩子聽話,也要想想作為父母,自己曾聽孩子說話嗎?如果自己沒有以身作則,又怎麼要求孩子聽話呢?不聽話,又說他不乖。父母難為,孩子也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