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08 02:30:06半瓶醋

搖醋影評--星艦戰將 Starship Troopers

導演:保羅范赫文Paul Verhoeven【透明人】

編劇:愛德華諾密爾Edward Neumeier

原著:勞勃漢林Robert A. Heinlein

音樂:巴索普列多斯Basil Poledouris【獵殺紅色十月】

演員:卡斯柏范戴恩Casper Van Dien【斷頭谷】
   黛娜米亞Dina Meyer【Star Trek星戰啟示錄】
   丹妮絲李察Denise Richards【007縱橫天下】
   傑克布西Jake Busey【全民公敵】
   艾美史瑪特Amy Smart【哈拉上路】


評鑑星數:*****

劇情大綱:

  廿三世紀,人類的社會是一個崇尚暴力至上的烏托邦,主要的外敵則是另一星系的蟲類外星生物,三名有志的青年,響應了政府的號昭,投效軍隊。強尼加入了機動部隊,黛絲加入星際艦隊,亞斯則選擇了政戰小組,三個人在不同的崗位上,一起奮戰,互相支持與鼓勵。

  當外星昆蟲大舉破壞生存地時,他們紛紛投入戰局,特別是機動部隊的強尼,打的可是與外星昆蟲面對面的肉搏戰,與外星昆蟲相較起來,人類的行動太遲緩,著實敵不過行動迅雷為數眾多的外星昆蟲……。

搖醋影評:

  當1997年【星艦戰將】上映時,受到美國各大媒體的痛批,主要的理由是指責保羅范赫文在電影中灌輸法西斯主義,然而只要是經常看這位德裔導演作品的人,應該都會發現,這些批評與質疑似乎都來得太晚了點,早在1987年的【機器戰警】中,就應該會發現這早就是保羅范赫文既定的風格之一了。

  星艦戰將的故事發生在約兩百年以後的世界,當時的人類已經統合成一個單一的國家,由退伍軍人組成的政府接管了世界的政權,造就出一個崇尚暴力的強權,每個強權國家都會有假想敵,而完全統合的人類就找了別的星球的蟲型生物當作對手。

  乍看之下,這部電影似乎只是一部賺年輕人以及科幻迷錢的特效電影,但事實上,也許由於幼年曾經歷過二次大戰,保羅范赫文的電影一向對政治、性愛以及暴力有很強烈的著墨與批判,即使是漫畫改編的【機器戰警】,他都毫不保留的將血淋淋的場面完整(甚至誇張)的呈現給觀眾,因此在同樣以娛樂電影包裝、戰爭場面繁多的【星艦戰將】,更是毫無顧忌把撕裂的肢體與血漿恣意的飛舞在大螢幕前,然而若只是在表面殘暴,那根本也算不上是強烈的著墨,電影中的政治背景(主張生命並不重要,榮譽與國家政策至上的法西斯主義政府)、崇尚暴力的社會價值觀(鼓勵兒童擁有槍枝、殘害生命)、男女與種族平等(在軍隊中可以一起洗澡起居、在戰爭失敗後,接替白種男性領導人的黑種女性)、傳播媒體的虛偽以及偏袒(會對於巨蟲殺牛的場面遮掩,但卻實況轉播坐電椅的死刑過程以及在戰場上不顧記者安危的冷血攝影師)都透露出【星艦戰將】是一部連骨子裡都完全成人的限制級電影,而這些諷刺意味十足的影射,即使在五年後的今日社會,其力量不但沒有減少,反有越來越強烈的預言性;在電影中,蟲族和人類之間無法溝通,從極度主觀的媒體報導可以發現戰爭的起源是因為人類干擾到蟲族的生活(摩門教的殖民行為)才導致蟲族的隕石反擊,而現實世界中,中東的回教徒對歐美社會所發動的恐怖攻擊,以及主流媒體的片面報導,都相像的讓人不寒而慄,【星艦戰將】幸喜是在1997年上映,要是晚了五年,不但電影無望上映,恐怕連製作群都會像50年代的好萊塢一般,成為類似麥卡錫主義口中的全民公敵。

  從電影的片型來看,【星艦戰將】的故事內容其實貧乏的很,許多特效電影都有類似的故事內容,1996年的【ID4星際終結者】與當年重新上映的的【星際大戰】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相對於【ID4】與【星戰】系列的純粹英雄主義以及天真的善惡兩元論,保羅范赫文無異是甩了盧卡斯一巴掌,告訴大家其實英雄才是真正的破壞與施虐者,到了片尾,和平沒有到來,戰爭還是沒有結束,我們原本純真的英雄從善良的高中生成為了殘暴盲目的成人,星艦戰將訴說的雖是個虛幻的故事,但他的寫實性卻是如此的強烈。而在諷刺精神上,雖有提姆波頓的【星戰毀滅者】,但可以看出雖同樣不走主流路線,提姆波頓的夢幻風格與保羅范赫文的暴力路線,使得兩部電影的視覺風格有相當大的差異。

  即使不受主流媒體肯定,【星艦戰將】卻兼具了娛樂特效、戰爭、科幻電影的特性,不但有可以滿足大眾的視覺震撼,卻也有戰爭中人性轉變的論述與精采的戰爭場面,更實踐了「科幻」片應有的醒思特質,而不像【星際大戰】般淪為太空童話。即使在衛道人士以及注重善良風俗的團體壓力下,要肯定保羅范赫文的作品著實需要一些勇氣,然而比起【古墓奇兵】、【神鬼傳奇】只注重刺激與大胸脯的表面功夫,或是【搶救雷恩大兵】、【勇士們】的一廂情願、乃至於【水世界】、【地球戰場】的大失敗,【星艦戰將】的表現就該被千刀萬剁?【星艦戰將】考驗的不只是看電影的眼光,連帶的也考驗了觀眾的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