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5 03:01:39piggy

小朱日記 20200525_怎樣規劃最適自己的保險



保險現在已是居家必備,每個人都有的防護網。台灣也名列全世界保險滲透率最高的國家,表示保費佔GDP的比重最高,一年人均保費達10萬台幣,且平均一個人擁有2.5張保單。前幾天在廣播聽到有教人買保險的書,以我在保險公司的經歷,加上服務保險公司通路數十年,可以分享我對保險規劃的想法。

 

  1. 保障重要還是投資重要

    很多人對台灣保險市場的呼籲,就是保障額度不夠!因為平均每張壽險保單保額僅65萬,實在偏低!原因就是國人喜愛儲蓄大於買保障型商品。但是回到保險的意義,保險就是要預防突發事故給予個人與家人足夠的損失補償,所以假如保障沒有打好根基,反而像是一個倒三角形的結構,在遇到緊急事故時,可以想像是很危險的。

    保障型商品大致分為壽險、醫療、失能給付,這幾年很夯的長照險,就類似失能給付的概念,倘若擔心老年時需要私人看護,提早準備長照保險和醫療險是未雨綢繆,可以趁年輕時買的便宜與低負擔,就跟壽險的提早規劃是一樣的。

     

  2. 儲蓄險如何比較

    隨著利率越來越低,儲蓄險提供的誘因也越來越小。以現在保單的預定利率,和保險公司能加碼的宣告利率,客戶能從儲蓄險拿到的近乎微利,就算要比定存高,也要存超過6年以上,而且實際投報率(一般看IRR)也在1%~2%之間。

    是否儲蓄險就會消失或失去儲蓄功能?其實也不至於,因為雖然利率很低,但是如果當成強迫儲蓄的工具,儲蓄險也是一種工具。另外,類似這種簡易的儲蓄險也成為網路投保的大宗,會比在銀行端買到的利率再高一些。

     

  3. 境外保單怎麼看

    過去境外保單因為缺乏管理,有許多魚目混珠,或是業務員不當銷售的情事。但這幾年,香港的境外保單很發達,原因是很多陸客繞道到香港買境外保單,一方面是錢藏境外,二方面是香港有許多知名外國保險公司,產品更成熟與多樣性。後來台灣主管機關也見到OIU的機會,所以也鼓勵保險公司發展境外保單去吸引外國人。到這裡大家就可以發現,境外保單並不是洪水猛獸,而是回到產品面與銷售流程。

    因此有些台灣人也會去香港買保險,站在主管機關的立場當然是反對,也會提醒未經核備商品的風險自負!但香港畢竟是比較自由開放的市場,因為競爭者多,產品的創新能力強,更不乏知名保險公司,所以去香港買境外保單早已不是秘密,且資訊的取得也非常容易,只是要提醒慎選服務的管道,因為出事政府真的不會管,只能自求多福。

     

  4. 怎樣選擇對自己最適合的保單

    通常依照不同年齡與職業,會有各自的保險取向。例如年輕時剛出社會,保障的需求先滿足,同前面提到的,畢竟保險的意義在降低承擔的風險。等到事業與家庭逐步到位,保障的額度要提高之外,產險的需求、儲蓄的需求也接踵而來,可以善用投資型保單拉高壽險額度,也可以替自己和子女做長期的理財規劃。等到步入40歲以後,要考慮的就是退休準備,長照險可以降低老年以後的財務負擔,醫療險也要準備充足,投資型適度拉高儲蓄金額,並且要分散投資標的,可以詢問專業的財務顧問做好功課。當真正步入退休時,降低壽險額度,減少保險費的支出,同時設定年金給付期,選擇月配息的金額,讓退休生活能安穩且有品質的樂活。

     

    其實買對保險沒有很困難,只是大家有時混淆了順序,把儲蓄看得比保障優先?或是只比較費率,卻忽略內容的不同!現在要找到保險服務窗口真的很容易,無論是銀行端或是保險經代業務員,你一喊出要買保險就一堆人出現😊但是,貨比三家不吃虧,可以多詢問看看再決定你要的規劃。最後,千萬別以為保險只買一次,隨著不同年齡與收入的變化,也要定期盤點保障的規劃,還有儲蓄的準備,這樣才是正確的保險與理財規劃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