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4 00:08:41piggy

小朱日記 20200223_從跨界合作 看零售業發展(二)

這禮拜去高雄旅行,在鹽埕看到一家名為「文具診療所,一時興起就進去參觀,才發現是小時候的文具品牌SKB,而這裡恰好是SKB的起家厝。

 

 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到很多的參觀工廠,把品牌價值和客戶體驗結合在一起,這些參觀工廠並不是為了增加零售點,而是想要讓顧客對品牌認同度提升。我們常說的客戶體驗,就是從上游到下游的旅程(journey),不再像過去只有線性的製造、經銷、零售流程,透過社群的經營,還有實體店面或參觀工廠的體驗,讓線上線下(online and offline)的體驗結合在一起,超越傳統的行銷模式。

 

SKB來說,在我們小時候就是鉛筆、自動鉛筆筆芯、原子筆、彩色筆的製造商,而現代使用筆來書寫的機會越來越少,廠商過去單一產品量產遇到了銷售瓶頸,在SKB的總店我看到他們朝向更高端的原子筆、鋼筆工藝進展,藉由提升單品項的價值,把高端客群區分出來,畢竟喜歡書寫的客戶還在,只是對筆的品質要求更高,這就是行銷學上的「長尾效應,就算使用筆的客群變少,但是透過品牌力提升,老店還是可以找到重新定位,就像SKB在更高階的筆類市場找到了突破。

 

這次我在SKB的總店中,還看到了「小日子,我很好奇「小日子」也是SKB的副牌?不是,原來這是兩個不同品牌的合作,SKB邀請「小日子」來總店做展覽,營造店中店的效果,因為「小日子」在台北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算是新的文青品牌,而SKB既是文具製造商,在高端產品展現突破,所以促成這兩個品牌跨界合作。之前文章我也提到,我很期待在全聯看到具有特色的coffee shop店中店,就像蔦屋書店在台灣跟Louisa合作,透過雙品牌的跨界合作帶來1+1>2的效果,因為我們知道零售業很大,開放系統比封閉系統有機會,以前我很好奇日本家電商為甚麼各類家電都做?當顧客重視產品力大於品牌時,顧客怎麼可能所有家電都買同一品牌?同樣,當超市要跨大佔有率、營收,就不可能每樣產品全部自己來,雖然還是有Cosco自有品牌的成功,但是我想強調的,是不同品牌的合作讓顧客的認同度提高,進而增加來店的效果,所以全聯現在已經有現場沖泡咖啡的販售,但對於真正想喝好咖啡的顧客來說是不構成吸引力的,反之,如果頂好超市先做出跨界合作,可能就變成客戶想去頂好喝一杯好咖啡順便買點東西的可能性。

 

在越來越多的零售門市,我們看到零售業者無不想破頭增加顧客來店吸引力,7-11跟迪士尼、卡娜赫拉合作,全家跟UCC結盟,航空公司跟賓士、BMW合作把商務艙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艙等,還有SKB和小日子的合作,這麼多的跨界品牌交流,其實都在說明單打獨鬥不如打群架,更多的元素結合,營造更豐富的顧客體驗,這是我看到零售通路在這幾年最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