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8 00:51:13piggy

小朱日記 20191117_論成長型組織的發展



當一個企業愈來愈茁壯,組織的分工愈來愈細,開始會有許多所謂的Framework要建立。我們可以理解制度化在組織有機發展的過程,沒有架構清晰是無法支持企業組織的成長,但在組建架構的過程中,要如何拿捏分寸,讓組織仍然保持靈活彈性,能夠快速地回應外界的需求,避免落入僵固的行政流程,這是要面對的課題。

 

最近我很有感,發現企業的文化維繫真的很重要,舉個例子,過去我在嘗試新的案子,上面對我的信任度很高,願意放手讓我去嘗試,雖然不是每個案子100%都能成功,但也因為足夠的信任與空間發揮,讓我可以帶領我的團隊不斷挑戰自我,創建業界數一數二的規模。但是,當規模漸增,組織的彈性反而縮減,新的專案必須事先準備完整的資料取得上面的同意,有形之中代表不是有5分把握就可以去try,而是要緩一緩,收集到所謂足夠的資訊,上面綠燈放行再去做,這是第一個例子。

 

第二個例子,是跨部門的溝通越來越無效率。當有事件需要跨部門處理,下面的人如果卸責,很容易就草草處理,而非努力找到最佳解法,變成每件事都要跨部門主管出面,花費的人力時間double,當沒有人主動找解法,全部變成主管要下code,主管只會越來越累。我們要說這樣的文化是誰的責任?是企業主、部門主管、HR還是員工?

 

常常企業到後來越來越僵固,都是因為對事物的反應從緩處理到不處理,等到積習太久就習以為常(索性就不管了)…但是,如果在徵兆發生時,能夠立即加以改正,我相信後來的結果不會這麼官僚,也就是如果我們對於效率、對於即時回應是高度重視的,就不會讓所謂的標準程序變成一種制式或是官腔,乃至卸責文化慢慢在組織裡成形。至於誰該來負起這個監督之責,我認為從上到下都應該正視企業文化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

 

除此之外,要避免企業落入僵固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將組織打造成倒金字塔型服務流程。也就是,最高層主管是要解決各部門主管的問題,各部門主管是要解決該部門與跨部門的問題,各部門是要解決第一線人員面對客戶的問題,第一線人員是要解決服務客戶的問題,所以從上到下都很清楚自己的客戶是誰?而非是想盡辦法去滿足高階主管,乃至總經理、集團的需求。當這個邏輯很清晰地建立在組織裏的每個人,很多不效率的流程可以被拋棄,很多不需要的專案可以把時間空出來,唯有如此才能回歸企業存在的本質,做到真正為客戶盡責服務的優質文化,這一點是許多陷入官僚化組織無法向前行的淵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