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4 15:19:51piggy

小朱日記 20190804_6:20AM早起的目的



這禮拜我調整作息改為一大早起來運動,原因是晚上還很熱,清晨經過輻射冷卻後氣溫是宜人的。我也發現一大早出門的人大致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老人,另一種就是學生。

因為我早起是慢跑,學校的操場是最適宜的場地,當我跑進校園時,看到是一群又一群不同團體,但清一色都是老人為伍,有練劍的、打拳的、跳舞的許許多多活動,我認為要看台灣老年化最明顯的,就是一清早的校園或咖啡店裡。

 

學生是另一個特殊族群,當我慢跑完要返家,通常是6:20AM,已經有許多學子在排隊等著校車前來,6:20AM這個時間其實是許多上班族才剛起床或還在枕頭山奮戰。我們過去也是這樣過來的,這大概是大家初始的想法。但到底讓學生這麼早去學校,待在學校這麼長時間是正確的決策嗎?還是只是蕭規曹隨?

 

我舉美國為例,早上8點半前到校,下午2點半放學,剩餘的時間就是自己安排,我看到 何凱成在「球學」分享一個數據,美國學生參加過運動校隊的比例達到6成,反之台灣只有3%。我們華人教育長期以來就是崇尚考試、爭第一,對於運動、團隊合作、思考訓練、實作教育就忽略在一旁,如果我們依然只是想把學生課表填好填滿,到底要如何翻轉教育?

 

108課綱是教育部為了追求全人教育,跳脫僵固學習的改革,既然標榜「學習歷程是那麼重要,要讓學生有意識地學習,有更多元的學習管道與反思,則現行的上課方式與時間分配勢必也要跟著重新思考,否則只要求學生改變,但制度、軟體無法銜接的話仍然只是一個空想,同時家長的思維方式也要跟著改變,如何讓孩子更有興趣地學習、更主動地學習,我相信這才是我們大人希望看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