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7 22:51:13piggy

保險業的光怪陸離



當我在閱讀大陸保險業發展史,看到一段描寫大陸過去30年發展的崎嶇道路,特別提到這個產業需要長期的資本、耐心等待開花結果,但是中國保險業的劇本卻不是這麼走的,就和中國人一下子想富的念頭,急功近利的結果讓過去成長軌道扭曲。


放眼台灣市場,雖然稱得上是保險的成熟市場,但放諸整個業界的發展卻也面臨考驗:產業大小失衡、長期投資工具闕如、法規未及國際化腳步、監管失序等都一幕幕在我們眼前上演。我認為現在台灣保險亂源來自結構陳疴:

一、大型保險公司衝市占率、未見前瞻企業風範。

二、小型保險公司資本不足,未見長期經營承諾。


我會有這樣的觀感,最明顯從台灣保險覆蓋率雖高、保費支出佔GDP比例超過10%,但是每到意外發生時,保戶得到多少商業保險理賠?這不是應該商業保險對社會最主要的貢獻,但實際情況確令人心寒!

我們應該怪業務員不專業嗎?怪客戶的無知?還是保險公司經營方針的偏差?

既然保額不足,為何還競相發行短年期儲蓄險?這樣大肆搜括民脂民膏為何?簡單說還不是為衝高保費收入、比市占率,這就是我們大型保險公司對社會殷殷期盼的做為?至於主管機關呢,總是配合演出到最後再出來維持正義?

保險公司是金融特許行業,不能只以股東權益、公司獲利為考量,畢竟這些成果都是社會資源匯聚而成,更應該將社會公義擺在經營第一位,這是我對大型保險公司提出的第一項質疑。


至於第二點,又關係到台灣保險公司的經營時空背景,早年高利率保單造成今日利差損,這也是主關機構遲遲不敢實施40號公報原因,在外商保險公司紛紛打退堂鼓之際,卻有為數不少的非金融本業入股小型保險公司令人詫異,尤其打著長期經營的名義,卻以大筆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讓人不禁懷疑其背後動機?這些大額保險資金本該挹注長期資本市場,卻淪為投機市場的短期流動。儘管主管機關屢次提醒資本適足率不足、增資壓力不斷,卻未見有情況改善。和美國相較,在台灣經營金融業太幸福,不但大的不可能會倒,連小間的政府也會幫忙緩頰出資。


老實說,搞到這麼成熟的保險業,要變出新花樣不須太期待,但是上述的原則、態度卻關係到未來保險業正軌的發展,我們不需要像中國還在摸石過河,主關機關與保險公司應該自問要把台灣保險業帶到什麼境界?我認為這是保險業誠實面對自己、社會期待、保戶權益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