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2 12:18:34piggy

黑天鵝效應讀後感


最近在讀2007年暢銷著作「黑天鵝效應」(大塊文化出版),作者 塔雷伯是個奇琶,他出生在黎巴嫩,是希臘後裔,因為黎巴嫩內戰跑到美國就讀華頓商學院MBA,畢業於巴黎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曾經擔任過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員、擔任過大學教職教授機率理論,現在是知名作家,堅持平均每三年要休假一年,可以貪婪地閱讀、沈思,而不用向任何人解釋。

他的作品早在網路上流傳「黑天鵝效應」,一開始的接觸讓我覺得內容題材很新鮮,但是太晚拜讀大作實在是一大損失!有人說他很早就提出警告,要人們忽略已知的訊息,關注在未知的知識,尤其是極端世界裡的少數極端事件,稱之為黑天鵝事件。

什麼是黑天鵝事件?他說具有三個特性:
一、 離群值(outlier),它通常出現在期望值之外,意謂很稀有。
二、 它帶來極大的影響,例如911、、金融風暴。
三、 人們會因為天性使然去捏造解釋,讓事件合理化或具可預測性。

為何我們時常落到「見樹不見林」的窘境,是因為我們一直在注意細節,而不是重大事件。作者說:可能你所知道的事,可能真的一點都不重要。這真是一大諷刺,也是我們常是事後諸葛、看法平庸的原因。

在之前電視專訪裡,塔雷伯說他在金融風暴發生前,告訴他身邊的親人千萬不要碰股票等衍生性金融商品,就如同他在1987年從投資市場抽身。他能早先一步預知風暴嗎?不是,而是因為他看到很多所謂的專家虛有其表,拿過去的經驗判斷未來市場,卻不知錯的多離譜!如果說連短期的市場都判斷不了,我們如何判斷長期市場發展?這些過度舉例行為的專家我們暫且稱之為天真的經驗主義,很多理論或模型並非是錯的,而是在特定應用時造成錯誤,錯把過去的幼稚觀察當成未來模式的代表,是我們無法理解黑天鵝事件的唯一原因。他舉了一個很有啟發性的例子,那是一位船長的”智慧結晶”:
「我這輩子,從未見過任何事故…任何值得談的事故。我在海上這麼多年,從未見過一艘船出事。我從未見過沉船,我的船也從未沉過,而且我也從未碰過任何有沉船之虞的危難。」
史密斯(E.J. Smith)1907年(鐵達尼號船長,該船1912年沉沒)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直在衝撞既有的框框,匡住我們想法視野的無形疆界。光是在前言,就讓人很有啟發性,他在書中自述這不是他人想法的資源回收,也不是他人想法的再包裝(我忽然覺得背後書櫃也放了不少這樣書籍),而是具有原創性的文章。我必須承認這不是好讀的書,因為作者知識淵博,哲學、統計學到知識論交陳,你必須很專心的看,進入作者的世界你會發現自己像劉姥姥逛大觀園,這是很奇妙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