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8 15:41:17piggy

嚴長壽 我所看見的未來

從第一本書「總裁獅子心」,嚴長壽 先生寬宏的視野與提攜後進人才的用心,就使他成為備受尊敬的企業家。現在,這本新書「我所看見的未來」,是他奉獻觀光業多年來的畢業報告,給予國家前瞻性擘畫的建議,以及身為台灣人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誠摯告白。

嚴長壽的生平,大家都知道他是從基層小弟做起,靠自己的努力與積極態度,28歲當上美國運通總經理,32歲成為亞都麗緻的總裁。他自述投入觀光領域的動力,是希望讓台灣和全世界交朋友,這就是他力戮力的使命與成長動力。

書裡詳細分析「台灣的優勢」、「國際級規畫」、「未來還需要什麼?」三個主題。台灣的優勢尤其在軟實力,例如美食、在地特色以及保存中國傳統文化,這是深度旅遊時,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每當提起台灣的美食,從早期移民料理,加入日本飲食元素,到中國八大菜系精華而集大成,已經在國際上打響知名度。

觀光產業其實是把在地文化與遊客建立溝通的橋樑,不但要吸引更多人進來,更要讓好的聲音傳出去,所以再好的創意與特色,必須兼顧客戶的需求,例如不同國家的觀光客有文化上差異,西方人對原汁原味的牛排比較親睞,較多的調味料就有喧賓奪主之嫌,或是外國人對食材中動物的內臟較有忌諱,若能多一點注意,其實是對彼此的尊重。

近幾年興起大型觀光活動,例如童玩節、花燈節等,這些大排場的確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如果流於俗套,或是只重形式,缺乏與在地特色結合,就恐怕無法永續經營,例如童玩節就是一個例子。任何服務業的經營,讓客戶感動是一重要元素,如果只重形式,那和杜拜靠人工堆疊出來的造物就沒什麼差別。台灣擁有的不只是阿里山、日月潭等天然景觀,細心的你應該注意到台灣的文化力,像優劇場從靜坐、太極導引到鼓聲、琴韻觸動人心,表演工作坊即興式創作開創舞台劇全新視野、法鼓山的禪定體驗、朱銘美術館的東方哲思、淡水的琉璃工房把千年中國玻璃技藝再創新、雲門舞集等,這些是台灣的瑰寶,也是台灣的生命力。

我們可以從鄰近國家香港、新加坡的經驗借鏡,從會展的開拓、軟硬體配合的規劃,到政府與民間力量的結合,讓這兩個彈丸之地能站上國際之巔。台灣擁有的資源不亞給香港、新加坡,但可惜的就是整合力量不夠,淪於各縣市單兵作戰、或是民間各自努力,如果未來台灣要扶植觀光產業發展,觀光產業的整合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尤其人才培育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如何提高國際化視野與國際接軌,是政府與民間業者思考的方向。

談觀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從願景到執行,觀光業自有它標準的流程,包括認識我們的顧客、找出自我優勢、產品包裝、用什麼方式拓展行銷?每個環節都必須緊扣,把它當成連續劇編排,而不是單元劇零零落落。就像蘇花高興建與否?每個支持與反對的人都有他的堅持,但是如果我們把花東的經濟用整體的面像規劃,興建蘇花高是不是仍在第一順位?還是先充實軟體,打造花東成為人間最後一塊淨土的高規格,不方便的交通反而變成獨特優勢,當人們厭倦都市的煩囂,花東這一塊不受污染,充滿自然與人文風情的土地,它應該是台灣觀光業的明珠。

至於澎湖開放賭場?透過博弈產業扶植澎湖經濟?對短線經營來看,擴大建設確實能收到效果,但是就像台灣充斥各地的機場,機場蓋越多,就能吸引觀光嗎?那就像費曼說過的草包族科學一樣,有多少民意代表與主事者都是犯了大頭症?現在炒作的博弈觀光,若只從單一面像思考,缺少全盤規劃與國際觀,和蚊子館有何差別?雖然有人會認為拉斯維加斯、澳門也是支持博弈而成功,但是時空背景不同,區域的競爭優勢不同,最怕的就是淪於選票的壓力、刻意的短線炒作,這絕不是離島百姓之福。如何借鏡國外經驗,加上考量自我的條件與優勢,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台灣每年300萬外國觀光客,和鄰近國家千萬觀光人數想比,成長的空間其實還很大。面對過去舊思維,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嚴長壽給我們的萬言書,還要有大破大立的企圖心,在新舊交迭中,保留舊有良好的部份,重新思考台灣的觀光定位,嚴長壽預言的大未來才會有實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