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7 15:39:19piggy

非理性繁榮

最近拜讀羅勃.席勒﹙Robert J.Shiller﹚「非理性繁榮」一書,感觸良多。
我的工作是提供投資人市場訊息與分析,常常理專會詢問我們對投資市場的看法,雖然我們儘量力求客觀公正,但有時後我們說的話和投資人想聽的不見得一樣,而且這樣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我們都知道近年來全球股市大漲,許多投資人也很有興趣的想要投入這個市場。但是當他們來詢問我們的看法,我們提醒行情已經過熱,應該相對保守或投資債券等穩定的投資工具時,卻常有這樣的回應:「我知道債券是很安穩,可是現在是股票比較會漲,買債券賺太慢了。」原來投資人買股票捨債券的原因,只是因為股票比較會漲,那誰還需要債券?如果連基本的資產配置概念都沒有,只會追逐熱門股,可以肯定的是,過去發生過的歷史教訓會不斷循環發生。

在評論市場的時候,我不敢說我們一定正確,因為我們也是人,也會看錯。讀過經濟學的都知道,經濟學裡所有的理論都是假設在所有條件不變、投資人客觀理性下、效率市場的反應。可是當你沉浸在這個市場越深,就會發現這些假設條件根本不會同時成立,否則行為財務學也不會在最近幾年蓬勃發展。20世紀著名的經濟學家 凱因斯告訴過我們「選美理論」:市場價格不只是標的物實際價格,還有投資人預期心理的加乘。

當你越能了解過去的歷史,我相信越能幫助你了解披了層紗的市場經濟背後原貌。這本書是引用1996年FED主席葛林斯潘的談話:「非理性繁榮」一詞。當時美股行情大好,市場行情和真實價值不成比例,雖然多數投資機構和投資人都樂觀看待行情會繼續大漲,但是葛林斯潘已感受到不安。
而從2002年底以來,經歷完911、波灣戰爭、SARS,全球市場不管是美國、亞洲、原物料、新興市場都漲勢驚人。雖然投資人獲利不少,但是我比較擔心的是,幾乎我現在遇到的人都認為股市將只漲不跌,於是拼命把錢再投入股市﹙我指的是股票型基金﹚,但是對於風險概念、過去歷史經驗,卻早已拋諸腦後。

尤其新聞媒體每天播放又是哪個市場大漲、哪一個研究機構又預言哪一個市場會漲到多少?無形中報喜不報憂的操作手法,讓投資人更陷入金錢遊戲之中,雖然投資有風險人人皆知,但是新聞媒體的造勢常常是股市泡沫的推手!
當媒體已習慣炒作熱門話題,觀眾也愛看的時候,誰會注意那些中肯建言?於是乎媒體只會繼續注意誰講股市漲到不可思議的價格?那些保守的或中肯建言的聲音就被口水淹沒,甚至也改絃易轍去追逐市場的流行。

當投資人不再明辨推理的正確性、研究的品質,只在乎投資的結果,雖然這是人性,但又和過去的泡沫化又有何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