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0 07:16:17蔡頭伯

回顧昔日鹽埕埔(中)



PIC_0003.jpg



從大仁路的「大溝頂」走過七賢三路就會看到左邊的
「鹽埕大菜市場」,
這個市場是「鹽埕埔」最大的菜市場,每日一早買菜的就人潮不斷,
時常也會看到有錢人家的太太坐著自家用的三輪車來此買菜˙
在汽機車尚未普遍的當時,醫院診所的醫生為了出外看診方便,
大都會買輛三輪車再僱用個車夫好方便出診,
但是有錢的人家看著醫生坐著三輪車出診,覺得非常體面風光,
也開始學著出診看病的醫生買輛三輪車再僱用個車夫,
不但可以當長工自由使喚,
外出時乘坐在三輪車上也會覺得派頭十足˙
醫生乘坐三輪車出診看病的現象,曾經流行一段時間,因時代變遷,
醫生代步的三輪車,慢慢就被新流行的汽車取代了,
後來醫院診所到處都有,病患看病方便,
如今的醫生也已經不再有乘坐三輪車出診的畫面出現,
現代人也只能從古早的電影或螢幕上才能看的到˙
「大菜市場」旁邊就是新興街,也叫「五金街」,在日據時代,
這裡才有四ˋ五家簡陋的五金店,
戰後高雄人口迅速增加,需求五金器材的顧客也增多,
讓這幾家五金店獲利甚豐˙
街道兩旁的許多行業,看了眼紅,紛紛改行,
投入買賣五金器材的行列,
致使「新興街」買賣五金器材的商店快速成長,
最盛時期達到四ˋ五百家之多,也因此「五金街」的名號傳開了,
想要買賣五金器材的顧客都會往這裡來˙
此種興隆現象因為隨著「鹽埕埔」的沒落,
五金商店一家家遷出另闢天地,致使曾經風光過的五金商店銳減,
至今還存在的大約只剩二ˋ三十家左右˙
至於由新興街遷出的許多有眼光的五金商店,
大都集聚在昔日「沙仔地」的公園二路一帶,
因為適逢拆船業的興起,
公園二路又靠近碼頭,
獲得地利之便,家家生意興隆,
五金商家也越聚越多,逐漸發展成為新崛起的「五金街」,
取代了舊的「五金街」,又稱為「大五金街」˙
可是好景不常,隨著拆船業的消失,「大五金街」,
也漸漸的歸於平淡,
如今公園二路的五金商家也只剩不到百家吧˙
 
話說回頭,繼續從仁愛路經過「大菜市場」,
走過了新興街,
大仁路與建國四路三角窗的
大舞台戲院」就在眼前,大大的精彩看板,
吸引著經過的路人注視,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經驗˙
最早期「大舞台戲院」演的是歌仔戲,後來才改放映電影,生意非常好,
以前每家的戲院看板都要僱用畫師畫的,
比較大生意又好的戲院甚至有請好幾個畫師的,
所以常常在戲院門口就可以看到多個畫師同在一個畫板作畫的情形˙
當時的畫師薪水相當高,比一般公務員的薪水還多很多,
有賺錢的戲院可能會更高,是很讓人羨慕的一種行業,
因此吸引了很多小學畢業的孩子都要來當學徒˙
可是因為時代的轉換,看板畫師遇到印刷業的廉價競爭,
無法突破困境,也逃不掉被淘汰的命運,逐漸的消失不見,
現在的電影院老闆為了經濟考量,
大都改用印刷看板,已經不再僱用看板畫師了,
如今還有僱用看板畫師的電影院,全國加起來算算,
大概也只剩下個位數了˙
由「大舞台戲院」,左轉走建國四路來到了新樂街口,
可看到左邊一家賣鴨肉飯的店家,生意很好,
連擺在外面的好幾張桌位都坐滿了客人,
旁邊也擠滿了等候吃飯的客人˙
這家賣鴨肉飯的商店,開店已有很久的歷史了,口味極佳,
生意超好的,年輕時我常常一個人去喝一瓶啤酒,一碗肉燥飯,
一盤鴨肉,再一碗下水湯,慢慢的享用,有超幸福的感覺˙
離開鴨肉販商店繼續走「建國四路」到了五福四路口,
就會看到右邊由壽山登山口過來,
經過四支探(平交道)的兩旁,有三ˋ四十家的木器竹材店,
因為這三ˋ四十家清一色都是專門製作手工蒸籠與木桶的木器店,
所以這一小段的兩排竹材店也被稱為「木器街」˙
這裡每家店不只賣蒸籠ˋ木桶,還有草苙ˋ竹蓆ˋ掃把ˋ
畚箕ˋ藤椅ˋ草繩ˋ麻袋等等非常多的物品,
只要是草ˋ竹ˋ木ˋ藤製品幾乎都有˙
我有一位家族堂姊就嫁到這裡的商店,
因此小時候時常陪同父親來這裡買掃把之類的家用品˙
每次來都看到非常多的顧客,擠滿了木器街的每家商店,
很多人會買洗澡用的木桶,因為用木桶洗熱水澡,非常舒服的˙
可是這景象也因為商圈東移,很多商家遷出了這裡另劈天地,
致使這木器街蕭條了,前幾天經過那裡,
看看商家也只剩下十家左右吧,而且也沒什麼客人上門,
簡直是門可羅雀,看起來彷彿是被時代遺忘的偏僻地區,
跟小時候看到每家商店擠滿人的景象差太多了˙
 
繼續由五福四路前進,經過建國四路與五福四路交接的「電信局」,
申辦電話的,繳費的都在這邊,所以人潮進出不斷,熱鬧非常˙
離開「電信局」再往前走就到達新興街與七賢三路前的兩座大商場,
左邊是「國際商場」,右邊則是「亞洲大戲院」,
戲院裡可容納上千人的座位,每場都客滿,
所以散場進場都是人山人海,
記得當時演的影片是造成轟動的 [十誡] ,
那超大的幾十尺看板是很吸引人駐足觀賞的,
或許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的看板,所以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亞洲大戲院」的對面就是「國際商場」,
它有一個仿日本 [銀座] 的名稱,
可見當時有多麼風光了˙
這商場所賣的商品玲瑯滿目,且又時髦又精緻,
讓人看了大開眼界,可說流行的腳步幾乎與「日本」同時,
「日本」所流行的貨品,在這裡的 [銀座] 都可以看得到˙
因為面對「亞洲戲院」,
間接的增加了因為看完電影順便來逛商家的客人,生意自然大好,
只可惜在「亞洲大戲院」經過火災後,直接受影響,生意大不如前,
又受到商圈東移的影響, [銀座] 終於落寞了˙
走過了七賢三路就是「掘江市場」了,
這裡是早期南台灣舶來商品的集散地,因為鄰近高雄港口,
一些船員走私貨品容易,
後來又有專門跑單幫帶入世界各地舶來貨品加入市場,
如「巴黎香水」ˋ「日本菸峰」ˋ「德國辣椒膏」ˋ「大陸茅台酒」,
還有一般的萬金油ˋ消炎藥膏等,在這裡都可以買得到,
因此造就了「堀江市場」的非常興盛˙
這裡曾是與國際流行接軌的最前線,
也曾是一般民眾及觀光客購買進口服飾及百貨精品的商場,
然因政府開放觀光後,此處的貨品不再稀罕,以前的優勢消失,
「鹽埕埔」又逐漸落寞,終於躲不過被潮流淹沒的命運,
致使曾經走在流行尖端的掘江商家,被迫走入了黃昏期˙
「掘江市場」最興盛時,曾經有兩百多家的商店,
如今也只剩下一百家左右,仍然在慘澹經營,期待有著奇蹟的來到˙
 
經過了右邊的「鹽埕國小」,
旁邊「七海皮鞋」商店是當時生意最好的鞋店,
顧客買鞋子都還要等候呢,只可惜敵不過時代的變遷,
幾年前關門大吉了,只剩下招牌還是高高掛著,
是否想讓經過的人懷念著它曾經有過繁華的過去˙
對面是「慶芳書局」,這書局歷史悠久,很早的舊址在電信局原地,
被政府徵收蓋電信局,才搬來此地營業˙
是專門提供大ˋ中ˋ小學各級學校的用書,曾經也有著輝煌的過去,
雖然生意大不如前,至今仍然還在營運著˙
再過去就是現今的「華南銀行」,
最早期是「高雄市」第一家的百貨公司呢,
說起它的歷史也曾是非常燦爛的,
它的前身是日據時代的「吉井百貨店」˙
創辦人「吉井長平」先生,
在大勇路與五福四路口蓋起了南台灣第一棟五層樓的建築物,
當時轟動了整個南台灣,
大家都爭先恐後的到「吉井百貨公司」乘坐 [流籠]
(電梯)直上五層樓頂,近觀高雄市街景遠挑著山海景色,
猶如現今登上八十五層大樓的感受一樣˙
這五層樓的建築也成了當時最有名的地標,
戰後「吉井百貨店」雖然改名為「高雄百貨公司」,
這五層樓的建築物,仍然還是高雄人的最繁榮的指標,
記得小時候常聽人說要去五層樓買東西,
指的就是「高雄百貨公司」˙
風光了幾年後,「大勇路」的「大新百貨公司」開幕了,
是新的五層大樓,
有著南台灣第一個有電扶梯的百貨公司,
頂樓設有遊樂設施的百貨公司,「高雄百貨公司」當然不敵,
終於選擇了關門大吉黯然離開,後來這曾經燦爛過的五層樓,
雖改為如今的「華南銀行」,也常會讓經過的人懷念不已˙
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大新百貨公司」創辦人「吳耀庭」先生,
之所以要開百貨公司是在十幾歲時,
去了「吉井百貨店」想幫母親買些禮物,裡面的店員看不起他,
對吳耀庭先生沒禮貌,大大的刺激了吳耀庭先生,
他發誓要蓋間最好的百貨公司,
因此才有「大新百貨公司」的誕生˙
可是這「大新百貨公司」的生機,在二十年後,
還是被「吳耀庭」先生自己帶走了,
因為他在中山路開了另一家十層樓的「大統百貨公司」,
造成了商圈外移,雖然「大新百貨公司」還繼續存在著,
賣的東西也只是與一般超商相同的物品,
生意當然
大不如前了,可說是前途黯淡˙

鹽埕埔出身 2012-05-14 02:11:48

謝謝您的文章讓我更認識我出生的地方.雖然只住了十年確有無限的回憶.幾乎年年回鹽埕,也越來越陌生, 卻還是很喜歡去看一下.兒時的回憶總是無限好. 謝謝您讓我又激動了一下, 謝謝

Tellme 2011-01-27 21:24:34

曾在老合安修過藤椅椅面

版主回應
這家店還存在著~
感謝好友蒞臨賞文~
2011-01-27 21:44:47
Rosita 2011-01-12 20:09:46

看到你寫掘江
就想起台北的晴光
晴光也是由人擠人到現在的冷清

早年沒有"救護車"可以叫
醫院又少
醫生有搭三輪車的也有自己騎鐵馬出診的
讓我很懷念那時期的醫生
現在的醫生就是少了
"視病如親"的愛心
愛心被進步給啃蝕了....

版主回應
感學現在醫生的醫德~
好像比不上以前的醫生~
2011-01-13 12: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