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9 15:12:02雨霑

為何阻人關愛?

為何阻人關愛?

2010年 11月 06日 00:00    中國窗

香港商報

城市智庫資訊科技政策研究召集人暨研究員楊雨霑

http://www.hkcd.com.hk/node_25224.htm

 

    筆者看過電影《讓愛傳出去》,片里主角是個11歲男孩。他向老師提出「讓愛傳出去」的構想,就是「以我為中心,幫助三個人。」該名男孩透過受惠者把精神延續下去,讓愛的花火得以燎原。

 

    樂善好施惹人懷疑

 

 

    行善者和受惠者須彼此感覺良好,才達致多贏。只可惜,在物競天擇和狹隘思想主導的香港,「樂善好施」會惹人懷疑,「被關愛者」也被形容為嗟來之食客。由於不平衡心理作祟,不少港人開始仇富,也漠視新移民和少數族裔等弱勢人士的真正需要。人與人的鴻溝拉得越來越闊,社會顯得不理性自私。這恰似《矛盾十誡》所說:「你做好事,別人說你是為自己打算。」但不管怎樣,筆者認為善長們還是要回饋社會。「沒有善行的理論是空洞的」,僅靠噓寒問暖解決不了別人的實際問題。

 

    筆者慨嘆,很多人眼高手低,以為高呼「社會不公義」就可改變世界。支持廢除功能組別的,以為阻撓政改就心想事成。但他們永不反思,若民主寸步難行,香港政制只會趨向「保守」,得到的民主空間會日益狹窄!同樣地,支持行業公平競爭和企業良心的,以為高呼抵制某些集團或拉橫額就可移風易俗。但他們不回觀歷史,若業務開展舉步維艱,社會動蕩加劇,商業倫理只會更難維持。

 

    自利利他值得推廣

 

    三十年代的舊上海給香港借鑑,仇富環境最終令經濟走向衰落!部分市民不去鼓勵商家關愛,反而浪費心力去「管」他們的慈善心理,「剝奪」他們的慈善空間!

 

    「世上實在沒有一個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富商不能模仿聖人,也不會做有礙企業競爭力的事,而香港人亦非愚昧,不會因為對方募捐行為而改變個人評價。偏偏社會有激進人士,以為阻礙富商支持關愛基金是鋤強扶弱,為反對而反對。筆者真想不透,亙古以來只有勸人行善,香港竟有衛道之士阻人關愛。世風日下,止善者竟以為在創造義舉!阻人關愛既有損富商「尊嚴」,更影響廣大受惠者的利益。擱置關愛基金不會動搖富商身家地位,但善緣減少了,善因不能潤滑,社會沒有及時雨,明天會更美好嗎?若激進人士認為富商犯了「資本家原罪」,為何不視之為間接稅?「阻人關愛」的想法不是跟反對政改一樣荒謬嗎?

 

    香港捐獻文化由來已久,富豪們習慣成為醫院總理和慈善基金主席,而小市民對他們「綻放的光芒」司空見慣,對大額善款亦難以動容。一般中產家庭也愛沾光,在電視籌款時捐獻數百至數千元以上,讓自己名字在螢幕上閃現數秒!捐獻文化早已發展成熟,關愛基金還可視為重要的形象工程嗎?

 

    筆者對坊間「慷他人之慨」之說甚有保留,除非基金最終以某家族冠名,不然的話,將相若善款送回內地社區更顯愛國能力。我比較相信,投入關愛基金是對本土的心情點滴。况且,行善動機真的這麼重要嗎?自利利他的圓融關系不應該推廣嗎?

 

    衛道之士忽略傳揚愛心

 

 

    我們明白多多益善的道理,也知道「沒有智慧的善行是盲目」。正因如此,政府計劃成立基金委員會集思廣益,訂出一套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政策。這需要廣泛諮詢,偏偏有些人希望將基金永久擱置,苦苦追問「基金關愛誰」,矛頭直指某些官員。「陰謀論」充斥坊間,傳遞愛的理論竟被衛道之士忽略!

 

    愛是不能被忽略的,因這是我們夜深人靜時的心靈需要。「三無人士」身處漆黑孤獨的環境已經不幸,社會誓要他們在鎂光燈下現形才罷休,這算不算是保護性歧視?這是什麼的關愛?可憐「被關愛者」淪為政治競技場上的籌碼,究竟誰會為他們認真設想呢?是政客們,還是害怕攤薄資源的慈善團體呢?

 

    作為愛國的知識青年,筆者感嘆,在一個充滿歧視和投機性的社會,如何讓愛傳揚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