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5 16:54:43小狐

楊老師的思考實驗6~孩子的世界,成人理解多少?

 

Dr. Seuss:http://www.drseussart.com/


 

孩子的世界,成人理解多少?

 

        看了Dr. Seuss 的兩本作品——《The cat in the hat》和《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曹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在Dr. Seuss 的故事裡,孩子的世界似乎和成人的世界相互抵抗著?

 

 

大人帶孩子認識的世界

 

        對於曹老師提出的觀點,我有同感;或者說,在我自己身上,以及後來我在安親班帶的孩子們身上,我看見了相似的經驗。

 

        小時候,媽媽送我去的前兩個畫畫教室,都因為老師規定學生要如何如何,讓我百般受挫:

 

第一個老師,規定我們在畫人的時候必須清楚的描繪出四肢的姿態和臉部的表情,媽媽說我當時拿了一張圖,畫了一個穿蓬蓬裙的小女孩蹲在地上撿石頭,不過畫面上看起來就像一個彩色的大石頭和一個小小的灰石頭。我氣呼呼的跟媽媽說:「老師看不懂我在畫什麼!她說不行!我不要去了!」

 

第二個老師,上課非常認真,連學生畫圖的順序都在他的規劃內,他總是說:來看這邊,我們要先畫一條最大最大的魚,佔滿整張紙那麼大,然後畫一條中中的魚,最後畫一條最小最小的魚,魚都畫好了,才可以開始畫水草和波浪喔!結果,每個人的構圖都像同一個版套出來的。我又氣呼呼跟媽媽說:「老師很奇怪!我不要去了!」

 

大人帶孩子認識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第一位老師教的是觀察事實,第二位老師引導的是他自己的想像空間。我想的是:那孩子對世界的認識是什麼樣的呢?

 

後來,我有機會教小朋友畫畫、做美勞,我會提醒自己要多多給孩子們空間,我只擔任引介媒材與主題的角色,於是班上的孩子們做出了五花八門的作品:各種水果長在同一棵樹上、毛毛蟲飛上了天,花開的好大好大,比人還大……然後家長有話說了,「這個水果怎麼可以長在樹上?」、「無尾熊哪有粉紅色?」

 

大人總是急著想把「正確的知識」告訴孩子。這是很不幸的事,很多成人忘記自己曾經也是個小孩,忘記自己可能曾經也對大人有同樣的疑問。

 

        聽老師說:Dr. Seuss 小的時候去上畫畫課,因為老師不贊成他的作品,因而導致他一生都不再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我想我可以體會他的心情。也能在《The cat in the hat》中貓先生戲劇化的出場和魔法般的把戲背後,看見另外一些大人困惑、不解的表情。孩子的世界多麼有趣,再想想《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中,限制孩子敘述白日夢的父親,他錯過了多麼精彩的想像世界!

 

        或許我們應該學習,在孩子畫出粉紅色的無尾熊時,一起分享他的世界;也用同樣的態度,和他一起觀察,分享我們眼中的世界。我們都明白:這世界有千百種不同的樣貌,為什麼不能包容一隻小小的粉紅色無尾熊呢?

 

 

SHAPE」重要?也不重要?

 

        我很喜歡Dr. Seuss 的《The SHAPE of ME and OTHER STUFF》,在還沒看到書名之前,我以為他要講的是shadow,翻開書發現是SHAPE的時候,覺得很驚奇也很有意思。

 

        如果今天讓我們畫出風,我們會怎麼畫呢?

 

        或許我們會想到畫滿天飛舞的葉子、翻起的裙襬、凌亂的頭髮等等來表現風的流動;也許我們會畫出彎彎的小草、彎彎的花莖來表現風的存在。可是當我讓小朋友畫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在畫紙上「看見」各式各樣的風——風的輪廓;冷風會顫抖、大風會鼓起嘟嘟的嘴、微風跳起了溫柔的舞蹈……

 

讀這本書讓我想到很多小朋友的作品,陽光有輪廓、水有輪廓、煙有輪廓、風也有輪廓……,在小朋友的世界裡,什麼都西都可以被框起來,只有想像力不可以被框起來。

        我知道,不論是一件事情、一個物體,SHAPE對我們來說,代表了重要的意義,有個清楚的樣貌才符合理性思維該有的條件,但是在我們教導孩子如何去分辨這個世界萬事萬物的SHAPE時,一定要小心,不要讓他們變成我們的shadow,失去了自己特有的SH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