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31 21:22:02承啟

承啟劇作《年終無憂》

由於創意爆棚的關係,
由月初開始,
承啟偶然會落筆創作一些故事,
然後貼在自己的MSN空間(http://spaces.msn.com/members/terryzenki/)上。

昨日,
承啟寫了一個故事,
或者,可以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


《年終無憂》

從事科學研究的吳鎮球,一直希望將科學成為一種致富的途徑。鎮球致力開發以大自然中的元素提煉能源,取代現今日漸枯歇的天然能源。終於, 鎮球發明了一部從淨水直接提煉能源的裝置,令他成為炙手可熱的科學家。

提煉能源裝置的成功,令吳鎮球獲得一個千載難逢的致富機會。漸漸地,他由一個科學家變成一個商家、投資者,他投資開設能源公司,將他的提煉能源裝置推廣成為最普及的能源生產方式。不出十年, 吳鎮球的提煉能源裝置己經完全取代了地球上其他能源,吳鎮球亦因此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吳鎮球之所以一直希望致富的原因,是因為鎮球出生自一個貧寒的家庭,父親是兩袖清風的科學研究員,認為科學研究就是一種造福人類的途徑,所以,家無恆產的吳家,每年到了年終,都要為明年的新年憂心,因為小小的俸祿根本不足以過新年。父母憂心戚戚的模樣,深深印在小鎮球的腦海中,於是,令父母「年終無憂」,就成為了鎮球日後奮鬥致富的目標。

日復一日的努力,令吳鎮球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成功地達到了令父母「年終無憂」的願望,然而在年復一年在商場上的打拚,換來的只是與家人無法彌補的隔膜。兒子以科學致富的手段一直為父親所不齒,還有多年來的繁重工作,令鎮球缺乏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隔膜造成了不能理解的誤會……

母親因癌症而逝世,令鎮球明白到科技不是上帝,足以敵國的財富改善了生活但改變不了命運;老伴逝世後,吳父獨個搬到老人院居住,而吳鎮球則陷入了信念的崩潰邊緣中 --- 因為令父母「年終無憂」的致富目的雖然達到,但是如今父母不同型式的”離開”,又算是一種什麼啟示呢?

鎮球墮入了一個信念的陷阱中,他直覺感到問題出於自己;於是他斥資買下了一個小島,在島上建立了一切居住的設施,然後不帶一個隨從前往島上居住,用徹底的孤寂來懲罰自己……

這樣的日子,持觸了好幾年; 鎮球徹底地將自己與世界隔絕起來。突然,在某一天,一艘小船向著小島駛來,船上有一個專程來找鎮球的女人,她叫阿嫦。

十年前,當鎮球還在研究他的提煉能源裝置的時侯,阿嫦是研究室内的其中一名研究人員。那個時候, 鎮球和阿嫦除了是合拍的工作夥伴外,私下還是很好的朋友,他們可以互相分擔對方的快樂與憂愁。阿嫦心裏亦很喜歡鎮球。只是, 鎮球當時沉迷於工作,沒有了解到阿嫦對他的意思;然後, 鎮球的生意規模越做越大,他不顧一切地在事業的領域上打拼。阿嫦雖然仍是他的僱員,但是她感到她與鎮球比以前疏遠了,再不如以往的親蜜。鎮球的事業達到顛峰的同時,阿嫦身邊亦出現了其他的男人……幾年前,阿嫦因為結婚移居外地的關係,向公司請辭。

阿嫦的到訪,釋放了鎮球封閉的心靈。他盡情地款待阿嫦,因為他想起多年前和她的快樂日子。在無人的島上,他們談了很多,包括了他打算和現在的丈夫離婚,還有對鎮球的感情。

這一刻, 鎮球除了為他當年竟然毫不察覺阿嫦對他的感情而吃驚外,亦終於明白到自己的問題是什麼。他雖然一心為家人而奮鬥,但同時亦完全忽略了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感情,無論是對親人、對朋友、對愛人。因此,他雖然得到了財富,但亳不滿足和快樂。

幾天後, 阿嫦離開小島。

之後, 鎮球心裏一直想著一件事,就是他希望可以追回昔日失去的一些感情。於是,他辭去了集團總裁的職位,賣掉了公司股份和房產,將得來的錢全部捐到慈善機構;然後,他決定離開小島,去找阿嫦,和她從頭來過……

鎮球站在離開小島的船上,心裏想著,也許是和老父和好的時候了,還有很多很多舊朋友、還有阿嫦。鎮球感到自己像回到十年前那樣年青、充滿活力。雖然他不再富有,但一點憂慮也沒有。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年終無憂」。

《完》



編者的話

承啟一直喜歡在自己的劇作中,反映自己對生命的感覺。

這一陣子,承啟正處於生命的低潮當中;無論是事業的際遇,或個人的生命中,都面臨著重重的桎梏。不安與不得意的感覺,令承啟有時痛得只能閉上雙眼,忍受由內心發出的顫抖,又或者在不自覺下流出眼淚。

有時會想,世事往往是事與願違,有些事情,努力去做,亦不見得必會得到想要的成果。或許世界就是這樣,不過這樣的生活實在很苦啊!當所有事也不能有個保證,承啟為什麼還要繼續奮鬥呢?

因此,承啟編寫了《年終無憂》這個故事。吳鎮球這個角色,代表的就是本人。過去幾年,承啟一直為理想與生活奮鬥,當中經歷過高低起跌,然後在事過境遷的今天,承啟突然感到多年的努力,或者只是一場徒然,因為承啟在往前衝的時候,也許已丟失了一些珍貴的東西;而承啟希望得到的,卻始終得不到。

承啟也嘗試過用無盡的孤寂來懲罰自己。

在創作《年終無憂》時,初稿是故事到吳鎮球到孤島獨自生活就結束;不過這個結局承啟認為太黑暗。因此承啟續寫了阿嫦的一段。承啟始終相信,世界上總有一些東西,是值得去奮鬥的。也許是父親的稱讚、也許是觀眾的掌聲喝彩、也許是最愛的你的一聲首肯……這些東西或許比榮耀財富更珍貴。

鎮球為了與阿嫦重新開始而走出孤島,其實也是承啟的寫照。在承啟最頹墮委靡的時候,有個人在承啟生命中出現;為了這個人,承啟開始奮鬥,改正自己的缺點,努力地和她交往。直至現在,我們還在交往;雖然為了某些原因,我們始終不能在一起。為了這事,承啟雖然一直感到很失落,但承啟想,承啟仍然應該如鎮球一樣, 繼續為珍貴的人奮鬥,不再惓戀於過往的失落中。鎮球和阿嫦結局如何,沒人可以保証,然而,如果連這個都不願一試,就真的如周星馳在《少林足球》中所說: 「做人如果無夢想,咁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承啟選擇活著,選擇繼續奮鬥;只是在這一刻,過度的哀傷令承啟疲憊不堪,承啟需要休息,在生命的長途中少睡片刻。一段時間之後,承啟或會重新上路。

p.s.: 承啟謹將這個故事獻給每一個正在為生命打拼的人, 共勉之


承啟
2005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