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10 18:04:31承啟

《阿富汗少年冷酷異境In this World》

《阿富汗少年冷酷異境In this World》由英國導演Michael Winterbottom(《24 hours party people》)執導。這部仿紀錄片拍攝而成的作品,描述了兩位阿富汗少年偷渡前往英國之旅。主人翁Jamal因為懂幾句英語,因此成為了同村兄弟Enayat偷渡赴英的友伴;二人千山萬水,幾經波折,才得以離開阿富汗領土;可惜天意弄人,一心奔向自由的Enayat竟死在人蛇貨櫃中, Jamal無法回頭,只有繼續上路;雖然Jamal最後終於到達西方,但亦只能以難民身份生活。Jamal終於逃出了難民營,以做小偷、黑工維生,過著野狗般的生活。

在老友史丹利五的介紹下, 承啟認識了Michael Winterbottom,看了他三部作品(《Wonderland 三人有三個夢想》《24 hours party people》與本片)。從《阿》片所見, Winterbottom的紀錄劇情片風格越來越完滿成熟。《Wonderland》是風格極寫實的三姊妹私情事,但還是由主流演員(Ian Hart、Stuart Townsend等)擔演; 而《24 hours party people》是重塑近代英國主流音樂史的野心作,台前演出者扮演各大傳奇歌手組合(如Joy Division、Stone Roses),配以歷史片段以假造真;而《阿富汗少年冷酷異境》則更極端,完全采用了紀錄片的拍法,用鏡頭「捕捉」非職業演員的「演出」。雖然,這始終是一部經過大量資料搜集、編寫了劇本、導演經過周詳步處製作的劇情片,但由於Winterbottom已幾乎捨棄了所有劇情片的固有遊戲規則,徹底地以紀錄片形式去構成這部電影,因此所謂「真」與「假」的界限,在本片可謂接近消失了。

Winterbottom在本片局部採用了紀錄片中「Direct Cinema」(由美國紀錄片大師Frederick Wiseman提出)的風格,讓攝影機緊隨著兩位少年,不強調不參與,只讓畫面紀錄他的見聞遭遇,透過表現、紀錄、剪輯,讓靜坐而觀的觀衆們自己去理解及分析影片。稱之為「局部」,是基於Winterbottom未至於徹底冷靜旁觀,如悲傷的時侯會加上配樂、處理對白仍然是對Cut手法……但並不是出於導演缺失,只是多年來劇情片的經驗,令Winterbottom作出如此取捨而已。劇情片呈現的「真」,始終不會是「絕對的真」。

但本片的冷靜筆觸,實不妨礙導演表明立場。本片佔了七成篇幅都是偷渡的過程,漫長的路程、車程,週而復始的躲藏、偽裝,令觀衆深深感受到偷渡的痛苦。但飽受痛苦又是否值得? Enayat死在貨櫃裏,志未竟身先死,而且毫無尊嚴; Jamal成功跑到西方,但沒有享受到自由 --- 他只能成為一個黑市居民,偷偷摸摸過日子。自由何價?生命又何價?在Winterbottom的呈現下, 阿富汗人的悲慘命運,彷彿和受盡蹂躪的國土連成一線,無論逃到那裏,身上始終帶著不幸的宿命。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其實走到那裏都是一樣,因為他們是生於不幸世界的不幸人。片名《In this World》業已表明了Winterbottom的立場。

《阿富汗少年冷酷異境》在去屆柏林影展獲得了金熊獎、和平大獎及天主教人道精神大獎,成功讓西方人士關注到阿富汗情況、難民等問題。作為一部「電影」,它的功用已經徹底超出了「娛樂消閒」的範疇。當看到了這樣的一部電影,能夠引起人類思考、關注,作出推動改善世界的第一步時, 承啟不禁又問:我們身邊的電影人、電視人、傳媒人,他/她們現在都在做些什麼呢?




(註:本片下月將在港放映幾場,承啟誠意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