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1 23:21:56Terry

2001年5月天下雜誌閱讀心得報告

每一期的天下雜誌,都有梭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文章,介紹他的觀念,這一次,他的校長韋斯特來台訪問,而天下雜誌也刊登了他的一篇問答集「傾聽,才能領導菁英」,是本次心得的主題。
韋斯特在這篇文章中,發表了他身為MIT的校長,是如何與上百位菁英教授共事、相處,最重要的,是「傾聽」。「與非常傑出的人共事,一定要耐心傾聽與了解,否則根本無法領導。」這句話實在非常重要,也是我一看到,就感到心有戚戚焉的話語。我在上個月,期中考後,在電話中與高屏友會會長,我的接班人,談到有關學校學生自治以及領導者的問題。他說,學生活動中心是學生團體當中力量最龐大的,也是最能做事的,可是效率奇差無比,每次開會協調各社團之間的事務,最後都不了了之。其中,讓他最受不了的,是總幹事在台上時,都說有問題請舉手、有問題來找我,當實際上去找他時,又不斷地推卸責任,「打太極拳」,最後還是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回答了一句:「這小子以後就是典型的政客。」學弟在電話中哈哈笑了一陣。
當然,這句話是我隨口說的,真正的好戲才開始上演,什麼是好的領導者?領導者的類型有許多種,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領導方法,因此,能帶領大家前往目的地走,達成每個人心中希望的人,就是好的領導者。
社團負責人會議的召開,就是要幫忙解決學生以及社團事務,想想看,在下面坐的人,每一個都是領導者,都是學生的頭,平時各自為王的,其自尊一定比一般人來的高,要獲得信任可不是那麼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話要說,身為總幹事,如果說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當然得不到大家的信賴,每個人都有眼睛在看的。反問自己,該怎麼管理這群人?其實很簡單:一是傾聽,二是溝通,最後達成共識。說起來簡單極了,怎麼做?首先,要有耐心及堅強的意志;再來,是不怕接受對方的質疑及挑戰,就是要有自信與勇氣;最後,是一顆誠心,是真心為了解決問題而煩惱的,而不是為了一個問題,一堆麻煩而煩惱。「傾聽」、「溝通」、「自信」、「勇氣」、「誠意」及「共識」,每一個要件,都不是隨手可得的,一個領導人的動機與想法能決定一切。他是「先為別人再為自己」還要「先為自己再為他人」亦或是「永遠為他人」要不然就是「永遠為自己」?我的答案是第二個「先為自己再為他人」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也才能擁有上述幾個要件,意想不到吧!
以「傾聽」來說明,「永遠為他人」的領導者,看似有一個開放的心胸,能為了解決事務而傾聽他人的聲音,到最後,他會不知如何做決定,因為每個人的意見、聲音都很重要,無法做下自己的決定,這樣的領導者,缺乏「自我使命感」。「永遠為自己」的領導者恰好與之相反,使命感太強,傾聽反而成為了應付了事的工具,凡事都想自己做決定,旁人的意見、聲音,都從左耳進、右耳出了,這樣的領導者,缺乏「服務的真心」。如此推論下來,應該是「先為他人再為自己」的領導者最能深擄人心又能不失自我,而且還能先從團體事務考量,最後才考慮自己的利益,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完成公眾事務。是的,這樣的領導者很好,但不是一個好的、優秀的領導者。一個領導者要先有「自我使命感」,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很好的領導者,要有自信,要有勇氣,鼓勵自己面對挑戰並虛心檢討自我的缺失。其目的在於處理事務、服務人群,以公眾事務為重,必要時「犧牲」自我的利益,以完成目標。這就是「先為自己再為他人」的領導者。先鼓勵自己,要求自己,準備好了才上場,在上場之前,一切的辛苦都是為了成就自己,讓自己有實力、有責任感,成為一個真正的領導人、夠格的領導人。要先成就自己,才能服務他人,這不正是「先為自己再為他人」嗎?
我承認,我是玩了一下文字遊戲,但目的是,要準備萬全,才能披掛上陣;準備不完全,在怎麼「傾聽」他人的聲音,也是「聽不懂」的,要聽懂他人的聲音,甚至聽出弦外之音,不是那麼容易的,若沒有豐富,紮實的學識、知識當後盾,什麼事都不會做得太好。多重的學識,跨領域的學習歷程,我相信是未來傑出領導者的必要條件。領導者以服務為目的,但自己的實力會決定服務的品質。這是我一直記在心中,勉勵自己的座右銘。因此,一般跑社團或活動中心的領導者,更應該有好成績及豐富學識,至少要努力吸收知識,不斷地思考。但是,實際上,大部分的領導者學業成績都不是很好,要不然就是普普通通,是我的想法有誤?還是一般領導人,其實都不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