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管教,培養出自律的小孩
作者/薩姆.戈爾茲坦(精神醫學系臨床講師)、羅伯特.布魯克斯(哈佛醫學院心理學家)
理想上,管教的最終結果不是要製造聽話、順從的孩子,管教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自律,為了讓孩子們具備自我掌控感與自律,父母親必須學習運用管教方法,促使孩子學會解決問題與做決定的技巧,並加以運用。學會三思而後行、學會衡量不同的解決辦法,就能培養出自律的真正精髓。
以下技巧可協助父母進行發展自律的管教
.運用自然與邏輯的後果
自然後果是指孩子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這些後果可以教導孩子,他們的行為或選擇是由他們自己掌控,並且會導致特定的後果。舉例來說,在某一次研討會中,一位母親說到有一次天氣寒冷,她九歲大的女兒要出去玩。這位母親很快就和她女兒為了戴手套的事吵了起來。最後她讓步,這個女孩在外面待了大約三十分鐘後,就進來找她的手套,並且為了愛面子,對她媽媽說,她出去後,氣溫又降了好幾度,媽媽也明智地接受她的說法。比起她媽媽原本可能要說的長篇大論,這個女孩從她自己的選擇所產生的後果學到了更多東西。
.預防重於善後
有效管教的父母親都知道,可以讓他們得到較好結果的是積極教養的,而非補救的作法。父母親應試著理解是什麼因素引發孩子的問題行為,然後問問自己:「有沒有辦法改變現況,讓我的孩子不要有那樣的行為?」這也促使父母親想想可以用哪些方法,讓孩子一起來思考各種不同的解決辦法。
預防,也包括對你的孩子有切合實際的期望,而不是讓他們處在可能導致不當行為的情境中。如果你家有個好動的學齡前兒童,八九不離十,可以料得到這個孩子很難在高檔餐廳乖乖坐好,花上兩個小時吃完一餐。如果是這樣,那麼一開始幹嘛要帶這個小孩去呢?
.給予正向回饋和鼓勵
處罰和負面的行為後果,其實只是管教的形式之一,而且通常不是最有效的形式。我們建議父母親要「逮到」孩子正在做好事,並且讓他們知道。孩子達到切合實際的期望且行為得體時,要給予他們正面的評語。
所有人都是靠著正向回饋才能成長。適時表達鼓勵與愛意,對孩子的自信與自尊很重要。當孩子感受到被愛且被欣賞,且因為表現好而得到鼓勵與支持,就比較不會從事負面行為。有些孩子,尤其是所謂性情不好的孩子,可能比其他小孩更需要正向回饋,但許多父母親也發現,這種額外的時間投入,是他們嘗試過最好的管教形式。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培養自律的小孩》)
上一篇:洗衣機的黴菌與異位性皮膚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