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1 10:31:53銀色泡泡

教出家事小達人 幼兒生活常規訓練

媽咪的妹夫是個勤勞的老公,家裡大至刷油漆小至修水管都是一手包辦,甚至每星期會自己下廚4-5次,沒結婚前去他家吃飯,也看到他的房間非常整齊,連衣服都是分顏色掛著,雖然如此,我妹嫁過去卻也沒要求我妹要依照整理,家裡大小事還是妹夫來做...真是太令人羨慕了...有次吃飯聊到食譜,才聽說他家有個習慣,每個星期一和四是姐姐來做晚餐,星期二和三則是我妹夫,星期天則是我妹夫的弟弟掌廚,不管當晚誰煮晚餐,餐桌上的人都不能表示”難吃”,除了禱告也要謝謝當晚的辛苦廚師,如果真的不合口味,可以用建議的方式,甚至他們會討論改進的方法或食譜等等......除了煮飯,連洗晚,掃地,倒垃圾,洗車他們也是輪流來做.這也難怪妹夫是個勤勞的人.

上星期和同事聊到現在小孩男女比例差異大,似乎男生比較少,大家就開玩笑,以後男生除了學歷人品外還要會做家事才交得到女朋友.

媽咪在加拿大時也發現,國外的男生大部份都是樂於做家事的,(真的覺得台灣的男性要多加檢討檢討),如我home爸,回到家裡總是把衣服先拿去洗,吃完飯就幫忙洗碗,晚上大家洗完澡,他還會最後再去洗廁所,假日也忙著修屋頂,整理草皮,家庭聚會也是和其他home叔在一直烈日下BBQ,女士們則是陽傘下喝冰涼檸檬汁.相對之下,在台灣,無論爸爸,老公,兄弟,男朋友,回到家都是沙發馬鈴薯,死癱在沙發上,吃完飯憂閒得再躺回沙發上看電視,嘴裡吃著女生辛苦切好的水果,還到處把媽媽老婆洗乾淨的馬桶尿得到處都是,但一句appreciate的話也不說一句,一切好像天經地義......

媽咪決定絕不能讓我們家兒子成為落入別人口中的”爛男人”,(也因為不夠帥,得多增加其他優點彌補才行),他現在已經訓練到,會幫忙擦桌子,折衣服(雖然做得有點不好,但勤能補拙),還會在媽咪做菜的時後幫忙打蛋,有一回做馬鈴薯蛋沙拉,他也幫忙把蛋和馬鈴薯壓得綿細不得了,也幫忙放了牛奶和奶油,大家吃得讚不絕口,他自己也很得意.常常問什麼時候要再做給大家吃.哈哈~還有15年可以訓練,希望有朝一日,我家小叡能成為”黃金又勤勞的單身漢”.

*********************************************************************
家事不只是媽媽的事,在學齡前試著帶領孩子開始洗洗刷刷,長大後他將不會視家事為畏途,而是自己動手做家事,這樣的習慣養成,不僅有助於孩子的動作與認知發展,更會讓孩子在參與家務的過程中玩出趣味來,並從此變身為家事小達人喔!


潛移默化孩子的清潔概念


國立政治大學實小附設幼稚園魏玉枝老師表示,孩子的清潔概念是從環境中感受而來,如果家中的環境都很整齊潔淨,自己本身也是乾乾淨淨的小天使,爸比媽咪只要懂得引導孩子參與、維持環境整潔的家事教導,他自然會喜歡上因為乾淨、整潔所帶來的舒服感受。因此,大人們,打理好家中環境、讓孩子體會到乾淨的舒適感,便是「清潔」概念潛移默化的第一步。

魏玉枝老師不忘提醒家長們,有些觸覺敏感的孩子,會有完全不敢接觸沙地的排斥行為,一碰到沙子就哇哇大叫,成因在於他從小的家庭環境與自己的身體都被要求須過度整齊清潔,產生「沙地、泥巴就是髒」的觀念,讓孩子不習慣身處於外在環境,進而會有排斥的行為發生。因此,教導孩子做家事時也不能過於一絲不苟,每天的盥洗、乾淨衣物的換穿等基本生活行為適度要求即可,千萬別讓潔癖媽媽養出敏感寶貝。


讓孩子學習做家事不需等到孩子有清潔概念時才開始,當孩子可以自己完成部分動作時,就可以試著給他工具,讓他試試看。做家事的目的,除了讓孩子養成清潔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從訓練孩子的動作發展,清潔概念的養成其實是附加價值,當他習慣自己擦擦地、洗洗菜時,「家事」就會變得不是一項工作或任務,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當孩子實際參與擺碗筷、擦地板、刷桌子、剝青菜等家務活動後,可以鼓勵他利用言語表達並和家人分享。家事除了能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外,也會因為體驗了參與家事的過程,而使得孩子的表達能力變得更確實。

0~6歲是孩子動作、語言、社會性行為發展的關鍵時期,魏玉枝老師叮嚀家長在提供家事活動的環境刺激來幫助孩子學習的同時,也要了解到由於每個孩子的動作發展程度不一,千萬別要求孩子去做到其發展成熟度所無法企及的動作,反而扼殺了孩子的學習力。


做家事,step by step!


家事不僅是家中每個成員的共同責任,也能增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依照孩子
不同的動作與認知發展其所能參與的活動也會有階段性的不同。魏玉枝老師替不
同年齡孩子規劃出各別適合的家事建議,她提醒家長,試著從觀察孩子操作家事
的動作行為來調整家事難易度,在反覆練習之下,讓孩子在做家事的過程中玩出
趣味,並進一步獲得成就感。

1歲半:打好動作基礎


1歲半的孩子已經開始發展「自發性」的概念,儘管你看不出他是想要做家事,孩子會有很多的動作發展讓他自己很想要去嘗試完成一些事情,例如:孩子開始會想要掌握自己的手腳(如:喜歡握湯匙、拿工具,使用小手來操作工具),這個時候,在安全環境的營造下,家長應該盡量讓孩子去嘗試自己動手做,儘管他的動作有些不協調,但是「學習」就是從這一步開始。有了實際的練習,3、4歲以後如果要讓孩子去幫忙家務,家長就會感到格外輕鬆、順利,例如:擦地板時,家長先準備好抹布然後請孩子進行擰乾、擦拭等動作,這些動作能順利完成,都是因為有了1歲半時建立的動作協調基礎後,再進一步學會做家事技巧所造成的結果。


2歲半~3歲:參與簡單家事


1歲半開始打好動作基礎後,等孩子大約2歲半~3歲動作發展較好時,可以試著讓他跟著大人們進行一些簡單的家事操作,不勉強他去完成能力不及的動作,而是讓他在玩樂中學會參與家事,建議家長也能藉此觀察孩子的能力狀況,慢慢加強家事的強度。


小家事大推薦


搓洗襪子
準備道具:小水盆、小襪子、少許肥皂絲。
進行方式:給孩一個小水盆,家長先協助注入一些水及放一點點肥皂絲後,再放進孩子自己的小襪子,爸媽可先帶著他做一次動作(和孩子一起搓洗襪子),觀察孩子若能自己做到動作後,放手讓他去搓一搓、揉一揉襪子,這就像玩水一樣有趣。
小叮嚀:2~3歲的孩子有些動作仍無法完成(例如:擰乾襪子),家長可以代勞,並示範給孩子看,千萬不要勉強孩子去執行,以免增加其挫折感,反而降低孩子參與家事的興趣與意願,那將更得不償失。

3歲之後:學習生活自理


洗襪子、折疊衣服、擦地、刷桌椅、挑菜等家事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而且可以特別讓他學習照顧自己的家事,例如:自己扣釦子、穿脫衣物…,漸漸克服對照顧者的依賴心理。孩子有了自己動手做的機會,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將來寫字的握筆能力,都是透過這些家事行為中精細動作操作的累積而學會的。


小家事大推薦


刷洗桌椅
準備道具:海綿(或小抹布)、小桌子或小椅子、裝水小水桶。
進行方式:爸爸媽媽應先示範一次擦桌椅的動作然後再請孩子模仿,試著讓他自己將海綿沾濕,站定在桌椅前,請孩子運用小手來回地移動海綿,完成擦拭桌面的動作,刷洗小手移動範圍內的桌面即可,此動作能增進孩子的肌力發展。
小叮嚀:當孩子動作順暢後,可以指出桌面上的污點,提醒孩子:「把這個黑點點刷不見喔!」


4歲之後:體驗合作樂趣


孩子進入幼稚園後,老師常會帶著一群小朋友一起打掃教室,透過觀察每個孩子不同的打掃方式,就可看出孩子的獨立性與特殊性。在孩子使用抹布進行清潔工作的過程中,除了用手操作抹布的動作練習外,也開始讓他們試著運用身體動作(如:蹲著去擦地),還要記得提醒孩子清潔的工作必須確實,並告訴他們打掃範圍,一起沿著直線,從這頭擦到那頭,讓他們自行發揮創意,速度有快有慢,讓他們體會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大面積地板擦拭的成就感與趣味。

在家裡也能進行親子食物料理的製作,從帶孩子上市場準備食材、認識食物、計算與比較食物價格後,在廚房可以讓孩子透過捏麵團來發揮創造力,而在剝菜、燙青菜(把青菜放進水中)的過程中,可教導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危險(滾燙的水與爐火),孩子參與烹調食物的過程中,他會喜歡吃自己做出來的食物,也有助於改善挑食的習慣。

小家事大推薦


學切水果
準備道具:塑膠刀或鈍刀、香蕉一根、牙籤或叉子一枝、砧板。
進行方式:幼稚園的孩子可以在大人的全程陪伴下,試著切不太硬的水果(如香蕉、蓮霧…),準備不太利的刀子、牙籤或叉子給孩子使用,先確定孩子坐穩後,教導孩子怎麼握住刀子以及怎麼切,可從切香蕉入門,孩子每切一下就可以直接插上牙籤或叉子來吃一口,體會趣味不沾手與享用自己完成的樂趣與成就,等孩子掌控刀子的動作熟練後,再讓他嘗試切蓮霧、蘋果甚至是硬一點的水果。
小叮嚀:孩子自己其實會很小心並專注在切刀的使用上,假如家長仍不放心孩子用刀,可以讓他先用切蛋糕的塑膠刀,從練習切黏土開始。


家事教育應該像是生活學習般來進行,魏玉枝老師表示,在孩子的能力範圍內應讓他多參與家事練習,學習不一定要購買許多的玩具,以摺衣服為例,每雙襪子要能找到配對,衣服、褲子、裙子該怎麼分類,或是讓孩子幫忙擺碗筷等,除了動作練習外,他還要思考家中有多少人要一起吃飯,該擺幾個碗、幾雙筷子,這些家務進行都和孩子的認知與數理學習息息相關。與其給孩子玩具,不如騰出時間、耐著性子來陪伴孩子做家事,等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學校課程加上各種才藝課將會占去孩子多數的時間,這時就算家長想陪孩子他都不一定有閒呢!
用水要注意季節


魏玉枝老師提醒家長,當孩子做家事必須接觸到清水時,盡量選在天氣較佳時再讓他們多去接觸需要用水的家事,並可藉此教導水的使用。至於冬天,一樣是擦地板的動作,老師或家長可先把抹布擰乾,別讓孩子自行使用水龍頭,因為孩子都很喜歡玩水,如果不加以限制,在天冷時弄濕身體,反而增加孩子感冒生病的發生率。


2成因OUT,孩子更愛做家事


魏玉枝老師觀察發現,這個年齡的孩子擁有的好奇心與探索性一定會喜歡動動手來幫忙,如果他不想做家事,一定不會單純只有家事的動作不喜歡做,而是有其他原因所造成。
1.超人媽媽養出懶散寶貝
家長讓孩子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或者沒有給孩子去嘗試的機會,認為自己動手完成家事更快,因而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也忽略了去觀察孩子的行為能力表現。家長如果能摒除認為孩子做不來或做不好家事的既定心態,讓孩子能夠有參與家事的機會並不拒絕他,他一定會覺得很高興也充滿自信。

2.其他更好玩的事
電視、電動和玩伴等其他更吸引孩子注意的人、事、物,都會分散孩子對於家事參與的好奇心,或是太小就讓孩子參與其他的才藝課程,也會讓孩子分身乏術,因此,魏玉枝老師建議,家長要能協助孩子遠離電視、電動玩具的誘惑,在孩子6歲之前,也不要讓小小年紀的他身心就必須負擔過多的才藝課程。

魏玉枝老師強調,其實每個孩子都很喜歡做家事,給他一條抹布,讓他學著您一起洗洗擦擦,有了參與的機會,伴隨著工作完成所帶來的成就感,孩子便會「愛上家事」。

結語


讓孩子學習做家事要趁早,上幼稚園前家長若能引導孩子養成主動參與的習慣,並讓他有機會體會其中的快樂,入學後孩子自然不會把家事當工作,而是生活作息的一部份,如同每天必須洗手、洗澡一樣,培養出最自然且生活化的清潔概念,在孩子學會家事的同時,他同時也培養出自己照顧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力。


專家檔案


魏玉枝
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實小附設幼稚園教師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畢業
經歷:台北縣安康國中教師
國立政治大學實小附設幼稚園園長
王蔚庭媽咪 2008-09-27 21:50:04

..........也因為不夠帥,得多增加其他優點彌補才行............,

這句話我嚴重抗議,我們叡叡超Q的,長大也一定是個型男喔,你看他爸也又高又帥的,而且還騙到漂亮的老婆~湘婷,不是嗎?所以,不可以這樣說喲!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