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21:28:38Tellme

靜思妙蓮華 從地湧出品 讀書心得筆記(一)

「四安樂行」,要以身、口、意,還要立弘誓願。

身、口、意,既然身體在力行,既然也知道要說好話,不要語言發生了衝突,不要發生矛盾的語言,但是還是習氣難改!人與人之間,大家在一起久了,很不拘小節,容易出口傷人,臉色難看,聲難聽。

因為這樣,在這個身、口、意,後面再加一個願,願,要提高警覺自己,既發願了,弘誓願,應該要把自己的心,顧好意,應該發願如初,就是要學佛,就是要行菩薩道。

佛心,佛佛道同,文殊菩薩是過去龍種上尊王佛;文殊菩薩是古來佛,他原本就已經成佛,就是為了要助釋迦佛的道場,在娑婆世界為未來的眾生,布達這樣的教法,所以他來人間助道場,叫做文殊師利菩薩。

過去的跡門種種,佛陀從他此生降皇宮、修行、成佛等等,「八相成道」,從本顯跡在人間。從「苦、集、滅、道」開啟,講到「因緣果報」、「十二因緣法」,擴展開了,一直要講到「方等」,要入「般若」去…等等,一路循循善誘一直過來,用種種方法這樣來教育,讓大家能夠體會、清楚,這全都是在「跡門」之中。

「本跡開二門,法喻談真祕,普使諸權小,悉證佛菩提」。

佛陀成正覺時,發現「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本性」。

〈從地涌出品〉,〈如來壽量品〉了解過去佛陀他是如何來人間,講《法華經》的次序,是如何過來的。

靈方妙藥,就是治療眾生煩惱無明惑的病,所以非法難度。

娑婆世界的弟子還未啟動,他方的世界已經感動了,因為釋迦佛,娑婆世界講說《法華經》,他方世界菩薩也來聽法。他方來的菩薩,實在是很多、很多,無法去計算。

五根、五塵,需要有「識」,所以變作「六識」。造業的指揮是第七識。但是這個七識、六識,若應著外面的環境,去造作那些事情,完成了,歸納在八識。「八識」叫做「業識」。

第六識:意識

第七識:末那識

第八識:阿賴耶識

第九識:菴摩羅識

「六萬恒河沙等菩薩」,是在表達,表達「六識」。

佛陀的教法,要信受奉行,守志奉道。

相信人人有真如本性。了解、接受了這個真如本性,人人本具要深信;深信。

「從地涌出」。表示「菩薩智所住地」。要到佛的境界,一定要先走過菩薩這條路,就是菩薩要先開道。

在這個堪忍、污濁,充滿了污濁、無明的大地。地要打開,「心開意解」,心開了、意解了。

「四行以身、口、意,誓願為宗」,叫做「四行」。

常,常時要修,長時要修,無餘時要修,還要時時尊重修要好好用心。

業的藏識就是第八識,這個倉庫裡面,不論收什麼東西進來,就是什麼東西放進去,什麼東西放比較多,首先出倉庫的,那就是很多的東西要先出去,才有辦法看到少的東西。

要如何修?調伏、調禦,這樣修。

修菩薩行,要常常聽法;法入心了,在日常生活中要與人、事、物,每天的行動來契合道理,這就是真實法。(2022.04.11 夜)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