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8 22:11:39Tellme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人間似乎少有一定的事兒,也沒有絕對會如何的情事發生。但是,用功一定會進步是事實。可是,用功一定能突飛猛進嗎?坦白說,這也不是一定絕對的事不是嗎?
 
當年讀書時,教授常說:「science not always!」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有更上一層樓的研究,也正因為如此這般,人間才不斷的在進步。
 
今日(2018/10/27)在潮州聯絡處的共修,個人強調的也是如此。
 
人文真善美志工從早年的影視、文字筆耕,直到十年前 上人對志工的期許,正式更名為人文真善美志工(http://www.tzuchi.org.tw/2017-11-20-00-12-02/2017-11-20-01-15-13/%E4%BA%BA%E6%96%87/item/985-%E4%BA%BA%E6%96%87%E7%9C%9F%E5%96%84%E7%BE%8E%E5%BF%97%E5%B7%A5)。
 
在個人的理念中,帶槍投靠者(帶著自己的器具付出自己的時間與能力者)才算是志工。
 
當然在這團體中也不時開設各種課程讓志工成長,但最普遍的還是共修。共修,或許人數不多,但是是最能敞開心胸的成長,正如許多資深志工常說的「互相漏氣求進步(閩南語)」。
 
當然,志工中也不乏「放下身段」的專業人才。但專業,不一定能和大家打成一片「相互成長」。
 
舉例來說,專業人士攝影時講求光圈快門的「手動」變化應用,而非專業者常用的正是「自動」。此刻的成果,專業者一定勝過非專業者?哈!有時還正應了那一句:「science not always!」
 
此刻,專業與非專業間能一起共修?
 
不行嗎?昨日個人「練肖話(閩南語)」時曾說,做慈濟是「做工」還是「修行」?
 
早年 上人鼓勵弟子總是說:「做中學,學中覺!」短短六個字的慈示,卻是大大的修行啊!
 
專業與非專業的共修,一方需要放下身段,一方要用心體會。個人再度舉了「慈濟中鏡子少」的故事為例。
 
當年個人曾問及慈濟的鏡子怎如此的少呢?不料資深的師兄說:「面對你面前的人,他的好你有嗎?該如何學習精進和他一樣好呢?他的偏差你有嗎?是否也該用心精進,消除如是的偏差呢?」
 
曾有法師說過:「修行是一種『內銷』的動作行為」看著善知識的善與惡來從內修繕自己…」
 
共修,也是如此這般!
 
昨日提到文字筆耕如何成長。個人說,有人天生會寫嗎?或許有,但好似不曾知道是誰?但是個人總是認為不斷的「寫」就能從不知所云,寫到條理分明。
 
寫作或說寫報導,一般課程中講師志工總會說五個W一個H就能成就一篇報導。事實也是如此!
 
「這個月的人文真善美共修,假潮州聯絡處於下午二點開始共修的流程。正因其他和氣組隊有活動進行,因此今天參與的志工不到二十位到場……」
 
看!這五個W一個H都完備了,不是嗎?當然,在加入共修內容的描述,就是一篇完整的報導內容了。
 
一般新進志工都非常猶豫該如何「寫」?其實不正是用手寫,或利用電腦輸入罷了?把「因為」如何「所以」怎樣,講清楚說明白就好啦。
 
真的要像金庸老爺的大作充滿「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那般的精彩,真的!真的多看多寫之外,還是多看多寫而已。
 
其實今天的共修中也是充滿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當陳麗英師姊指型碟拿出來時,電腦也開機了,只是銀幕沒有信號的反應。當下一陣小騷動,個人認定該主機有問題!
 
換了一部主機,依然故我!再換一部,終於啟動了,但……。畫面的解析度不夠,滑鼠能動但鍵盤沒有作用……經過更換,終於「能動」了。
 
但,關於解析度還得下載驅動程式更改安裝……這其中不正是充滿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不是嗎?這其中大家學到了什麼?
 
當承擔共修的和氣組隊,此等必備一定會用的工具,或許該事先檢查備妥。但狀況的當下,最可貴的是懂得電腦的師兄,群策群力的「修復」設備讓共修能順利進行,沒有人說出一句修行者不該說的話。
 
這修行果真是,無時無刻信手拈來就能「做」的。
 
今天狀況也正應證了那句:「science not always!」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呀!不是嗎?(2018.10.27夜)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