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5 22:13:53Tellme

多讀多寫讀什麼怎麼讀 記二月份人文真善美共修















屏東人文真善美志工於潮州聯絡處,進行二月份的共修,聆聽上人「發揮生命的價值」開示:
 
0206花蓮地震,面對著生命的掙扎,面對著緊急的非常時機,上人針對自然法則「四大」,地、水、火、風開示:「四大是人類少不了,人類要依靠大地而生活,人類不能沒有水,這水也是人類的大生命,所以人類不能沒有水。人類更不能沒有太陽,不能沒有陽光,更不能沒有空氣,風,所以這叫做四大,大自然的四大因素。」
 
在這一波的緊急救援、搶救,也都是機會的教育,我們要如何面對,這都是很重要。
 
二月份共修主題在於「傳承與承擔」。
 
慈濟志工原本都是勇於承擔,秉持著上人的教法做中學學中覺,於承擔中精進再精進。但是,愈發精進愈發感覺所學不足,其實這正是更精進的動力所在。
 
潮州地區人文真善美志工團隊,向合心發出「訊息」希望共修,可以在加強文字筆耕與拍照方面的技巧上著手。
 
在聆聽過上人「人間菩提—發揮生命的價值」開示後,陳美蓮師姊首先針對活動拍照的問題與大家討論。
 
慈濟的活動拍照,正如有照片有故事的說法。文字紀錄配合圖片的說明,兩者相得益彰,正是最完美的紀錄。
 
但是基於「感恩、尊重、愛。」往往照顧戶或受災者的圖片,本會文發處會在「映像新聞」或「社區道場」等相關媒體「刊」出時做「處理」。最常見的就是在人物臉部打上「馬賽克」。因此,長久以來本有師兄就提議,儘量別拍照顧戶或受災者的正面圖像。
 
畢竟從志工臉部的表情,即能看出受災者或照顧戶當下的「反應」還有當照片打上「馬賽克」其實更容易引發閱眾的極力辯識。
 
更重要的是往往當下的狀況,很容易將人物的正面和場景一起拍下,攝影技術再高還是「閃」避不了,怎麼辦?
 
其實本有師兄也說過,站在第一線的志工,本該就如實的拍如實的記錄,這就是報「真」也正是第一線志工應確實紀錄的。當「紀錄」上傳至文發處後,再由相關的職工「裁決」做處理。
 
共修的第二堂課,由本有師兄與大家分享文字筆耕如何成長。
 
上個月才上過編輯課程的本有師兄說,文發處的廖右先師兄是該次課程的講師。廖右先師兄說,文字的養成不是一時一刻,但過程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他又說:「一篇好的文章,時空、場景、組織、流程、設備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準確掌握文章架構、邏輯,清晰明瞭敘訴事件過程這就是一篇好文章。而編輯者的原則是要報真導正,除了讓事件呈現真實事相,理解寫作的環境,增潤但不奪彩,協助帶動寫作者的能力。」
 
廖右先師兄2002年來到慈濟,當時參與賑災工作,承擔起文化交流的工作日誌報告。本身是理工科畢業的他帶著滿滿的疑問,工作日誌要怎麼寫啊?
 
但十六年後的今天,他已經是編輯課程的講師,正如他說的,文字的養成不是一時一刻,但過程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往往有人問本有師兄該如何寫從何寫起?本有師兄總是說,多讀多看多寫就會寫得很好。
 
「看到甚麼就寫甚麼。」當年資深師姊們也是如此一派輕鬆的回答廖右先。事實,多年努力後的今天,廖右先已經是編輯課程的講師,果真文字的養成不是一時一刻。
 
今天本有師兄帶來一篇十年前社區道場中的報導,要大家先用心的讀幾遍,找出其中的錯謬與不合理的所在。
 
本有師兄和大家一起討論,多讀怎麼讀?多看怎麼看!
 
當能從已刊出的報導中,找出不合理的「寫」法和與事實不太符合的所在時,其實大家的功力已經提升的許多。
 
接著就是多動筆多寫,本有師兄鼓勵大家寫日記。一個人心語如實紀錄,其實當下的文字就最真實的。紀錄或報導不在於字數的多寡,重點只在於真實。
 
本有師兄鼓勵大家可以從「一句詩」著手,練習所謂的我手寫我口。他舉例「成績單」的一句詩怎麼寫!
 
「薄薄一張,卻是獎賞或挨揍的憑證。」相信很多人心有戚戚焉才對!
 
本有師兄再次出題,結婚證書。
 
這一回反應的人多,但本有師兄總說不夠「羅曼蒂克」但是本有師兄心中的答案卻是最沒情調的,打開愛情墳墓的鑰匙!
 
今日的共修,就在本有師兄解說的怎麼看、怎麼讀,怎麼寫中圓滿結束。
 
但志工的成長也正式起動,重點還是多看多讀與多寫而已!(2018.02.24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