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蝴蝶
三十五年前吧!那時候沒有數位相機,也沒有數位這個詞。那時候有單眼機械式相機,和低ISO(那年代都稱ASA)的底片(膠卷)當然那時已經有伊士曼彩色了。
就因為底片貴,沖印也不便宜,拍昆虫和拍蝴蝶的人,真的是非常「好」攝。
不過那時代,蝴蝶絕跡已經出現徵兆,只是那個「量」還是讓人很好拍。
那時候拍一隻,不!通常是一群或一大把,是要下奇招的。利用「食物」引誘蝴蝶群聚集就能拍到痛快。
美濃黃蝶翠谷的黃蝶最喜歡腐臭的氣味,隔日的西瓜皮或鳳梨皮就能吸引牠們聚集,甚至撒一泡「童子尿」利用阿摩尼亞的味道都能湊效。
可是蝴蝶那麼多的「種」並不是單一種方法能「對付」,而人們卻是一種涸池而魚的高等生物。
去過屏東山地門的人都知道,當年那裡最有名的紀念品就是「蝴蝶標本」或「蝴蝶鈿」的玩意兒。可是幾年後,因為山林開發寄主植物沒了,加上被抓光也是原因,現代人可見過美濃的黃蝶翠谷和來義紫蝶谷的勝況?
蝴蝶谷之所以稱作蝴蝶谷,簡單說當同一種蝶同時破蛹時,幾乎是遮天蔽日,整個樹林裡見不到一片葉子,滿滿層層疊疊就是蝴蝶,走路都撞蝴蝶呀!
唉!那種情況…人們現在要閉上眼睛用想像的啦。當年在來義見到紫蝶翠谷時,還算「小時候」手上無器材,因此無圖像佐證,上面說的一大堆,可以當我瞎掰沒關係。
當初對台南白目天王說過,久雨天晴的時候、剛破蛹羽化晾翅的時候,都是最好拍攝的時段。因此,可以考慮自己飼養,但這可就要多讀書和有閒功夫才能做的事。
一般的情況下,像「打」鳥一樣,若有一隻巨礮就方便囉。只是用巨礮打蝴蝶會不會被笑「北七」呢?
打蝴蝶不只打蝴蝶而已啦,若能把場景配置也考慮進去,這樣的「打」法或許更有意義,不是嗎?(其實這是北七的自圓其說,當然那位北七就是在下啦)
走過柴山道步下海科院彎道時,不知名白花上三隻白色斑點的黑蝶(上次帶回office孵育成功過)和一隻弄蝶正「玩」得高興。
距離不遠又非逆光,將咱的D200調整高速連拍、ISO400、快門優先定在1600分之一,配上18-300mm的小砲以衝鋒槍點發連放的手法來「打」主要是今天一大早陽光充足,在綠葉陪襯下可是「精彩」的很呢!(自吹自擂得爽)
高速連拍、高ISO、快門優先,都是「數位時代」數位影像的技術,也正因如此之前的久雨天晴時、破蛹羽化晾翅時、考慮自己飼養…,都需要從新「調整」計畫內容。
走入海科院林蔭道頭頂上五色鳥木魚正「敲」得震天響,明知有鳥窩存在,只是這鳥身披五彩裝,林蔭葉叢裡根本看都看不到!
就在抬頭張望的當下,忽然眼角閃過一絲黃光。嚇!高高的海檬果樹梢上,竟然是黃裳鳳蝶飛舞著,還有桃紅色的鳳蝶和白斑蝶。
18-300mm的小砲在D200上成了27-450mm,不過還是不夠「長」!當然,「北七的自圓其說」就派上用場囉!
首先仰頭觀察了大約十分鐘(脖子仰得有點痠呢)終於發現牠們的慣性「蝶道」。一樣,將咱的D200調整高速連拍、ISO800、快門優先定在1600分之一,以衝鋒槍點發連放的手法來「打」。
蝶影雖小,配上實景其實也蠻不錯的呀!(懂得自我陶醉,其實很爽啦)
上一篇:鹿仔樹
下一篇:高ISO高快門小光圈快速連拍
蝴蝶翩翩飛舞的畫面那樣美
我至今仍不解我小時候上學途中為何還用碗公帽撲捉蝴蝶
然後把牠們夾在課本裡
留下一攤噁心的體液
我倒是用網捉過 裝在紙盒裡 一打開全飛走 蠻好玩的 2013-06-21 10:59:49
最近中正露營區大砲一堆..打五色鳥育雛..
也有幾位拿500以上大砲到網室打蝴蝶..
那畫面真的有趣啊..
現在器材進步了..
蝴蝶卻少了..唉..傷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