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強弱燈光變化
光線是拍照攝影重要元素之一,無論光的品質、光度、來源角度為何?其實都可以當作拍照的光源,早在底片機時代任何微弱星光都能拍照了,更何況現在是數位影像的時代,光源的應用應該是更得心應手了。
DSLR拍照講究白平衡,DSLR可以依光源的「質」設定白平衡,當然也可以設定自動白平衡。但是,當被拍主體在諸多不同「質」的光源「包圍」時,白平衡卻變成是一個困擾的問題。
屏東分會新講堂的燈光,多年來在音控志工的控制下,個人已經完全熟悉與適應它的亮度,更因空間不大適當的閃光燈補光,即能拍出合於現場亮度的圖像。
大堂是活動的所在,燈光應該是朝舞台區聚光的,只是對拍照的人就有點「難過」了。
既然如此,那拍照的人只能「自求多福」去克服這個「難過」。
今年社區歲末祝福有一個重點,就是延續八月間的經藏演繹,實踐「靈山法會不散」的真義和會眾「以法相會、以法結緣」更帶動參與者一起反省,去習氣、滌心垢。
「以法相會、以法結緣」最重要的「表現」正是舞台上的「經藏演繹」。
經藏演繹者服裝除了白色就是黑色或是深藍旗袍,在投射燈和聚光燈下都會反光,基於燈光垂直或斜射聚光在舞台,為了讓觀眾也能入鏡,似乎需要以閃燈打在觀眾席上補光。
但是在這大場內,一盞小小的閃燈有多少補光的效果?或許還造成光源不平均或反光的後果。
今年社區歲末祝福拍照,在東港與潮州兩處聯絡處幾乎不使用閃燈,而以慢速快門應付各種光源,此刻需要一支腳架,但是有了腳架相對活動力也降低了許多,因而錯失了不少鏡頭。
當舞台上表演,現場會眾仍需入鏡,畢竟這紀錄不只紀錄舞台上的動作,會眾仍是有表現和回應,因此需要些耐性等著全體都「靜止」的剎那再按快門了。
只是這時候,會眾這一方的光度似乎高於舞台這一方,如何拍出光度平衡的畫面呢?
也有在考慮要買台來玩玩,但看上喜歡的都不便宜,啊....
很棒的分享。。。日安靜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