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0 21:26:37Tellme

焢土窯


2012-05-21更生日報

記得小時候在鄉下,稻子收割後田間翻土過後,全家大小出動在自家的田裡搭起高高的土窯,不僅闔家歡聚閒話家常,小孩子們更是快樂自在的享受這田園樂趣。

 

土塊燒紅之後,加入蕃薯接著將燒紅的土塊弄平,用竹竿或扁擔打平打結實,防止熱氣外洩。

 

大約一小時左右「焢土窯」的高潮來臨了,開挖的技巧若不好,挖出來的蕃薯挖爛了不能吃。

 

其實之前的竹竿或扁擔敲打的力道也有關係,孩子們往往愈敲愈興奮,愈興奮愈用力,蕃薯早敲爛了挖出來的當然是「蕃薯糊」了。

 

孩子們捧著燙嘴的烤蕃薯一邊噓噓吹氣,一邊左手換右手的輪流拿燙手的烤蕃薯,到最後每個人都吃的滿嘴烏黑而且直呼過癮。

 

 

那一回我們要帶孩子們「焢土窯」,輔導媽媽中很多人其實沒有「焢土窯」的經驗。因此,利用假日輔導媽媽的聯誼的機會做了一次「焢土窯」的實際操作。

 

支援組的仲修爸爸從藍燕君師姊家廢棄的磚窯,運來磚塊的土坯當作土塊讓大夥起窯。

 

有「經驗」的師兄姊們很快的起了大小不同的四個土窯。

 

沒經驗的土窯愈搭愈高,但就是無法收口。

 

接下來生火燒窯才是真工夫,火是點著了但是燒的不旺盛火苗燒不到土塊,只是把土塊燻黑,而且濃煙燻得大家,嗆鼻掉淚沒處躲。

 

「馬蓋仙」文華爸,此時露了一手真工夫。只看他拿著一隻長木條在窯口撥弄幾下,一會兒火舌直竄而上。

 

文華爸說:「燒柴火要火旺盛重點不在柴多,而要給它空間,一味的加入木柴塞滿窯洞,空氣不夠而且風進不去,火勢當然不會旺盛。」

 

教孩子不也一樣嗎?學習,不能胡圇吞棗,一點一滴的灌輸啟發,讓孩子細嚼慢嚥,才能消化才能吸收。要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若只是一味的灌輸,沒時間讓孩子慎思明辨反覆思考,其實很難指望孩子「成長」。

2012-05-21更生日報

上一篇:野狗與阿彌陀佛

下一篇:當時年紀小

寶貝最寶貝 2011-12-11 15:07:37

小的時候,我爸比公司前面就有田地,
剛好是他老闆的~~
冬天還是秋天的時候,就會大家一起控土窯~~
那時候,很開心~~

糜【30】 2011-11-22 16:38:59

我也懷念小時候控土窯時光:)

好攝客-------小煌 2011-11-22 14:23:53

對啊 小時候的土窯~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