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6 20:22:14梅庭過

《心情札記》從卡夫卡論人生的荒誕與真實



《心情札記》從卡夫卡論人生的荒誕與真實

 

 

 

卡夫卡完全是一個不需要多說的無人不知的人,特別是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遊走大街小巷後,卡夫卡似乎就變成一種逃避人生但特立獨行的代名詞,甚至被神化成幾乎所有知識青年的一種在夢境中洗滌的儀式。那他是現實的嗎?不!似乎卡夫卡並不一蹴可及。那就是神秘囉?但卻又如壟罩在上空的一抹雲采般,就在我們身邊卻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樣子。

 

一個十坪大的商業咖啡廳,卻裝飾的像個十九世紀歐洲貴族風味的書房,外頭陰濕裡頭有著這輩子只能見一面的人並伴隨著似懂非懂的語言,一個念頭衍生另一個念頭,最後卻仍在這城堡中一環一環的走向權力的極至的懷抱裡~失去一切。念頭的餘蔭未息,整個時貧大的空間被我租了下來,一個人。慵懶嗎?似乎不會是這樣。左邊的窗外變成車水馬龍,原本古老的窘態卻生機勃勃,好不辛苦,右邊的房間裡,雪茄咖啡大麻葡萄酒的貴氣卻被逼得人一個不剩。蠟燭被鎢絲取代,實用的骨董變成只能看不用的擺設,流浪的光束又將蔚了誰改變她的方向呢?

 

~待续~



荒誕嗎?驚聳嗎?不安嗎?難堪嗎?又奈何哉?原來奈河橋上說奈何是如此真實!這陰影的背後竟,那般真實的存在,但你我只是沒發覺但大多都是遺忘了她的存在。

 

其實卡夫卡的結構真那樣結構主義嗎?或許他只是用著自己的人生,與當代多數人相同的文化背景下,有著另一只壓抑的筆,寄望於一個他自己在非物理意識下的認知所奮起的反抗,你知道那幅照片裡是何物呢?何物後面的又是何呢?多數管理學大師經濟學筆吏是怎樣描繪著人生百態呢?言之有物到難以進入但又不得“不購買”,人生變成藍色的圖紙,一格一格的規律,供給與需求後的NASH均衡,起承轉合後的八股駢舞,或許略知卡夫卡傳記的人便知他的非主流與際遇了!更或許他的結構只是~他那不由心的神來一筆雀成獨響吧!

 

如今面對權威的文化,發展殆盡的世界,哪裡才是名為卡夫卡的痞岸咖啡館呢?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