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修辭淺說(二)
六、引用
援引現成的語言文辭,來補充作者的論點,印證作者的看法,或強調作者的感情。
1. 明引:明白指出所引的話出自何處。例如:
(1) 孔子云:「何陋之有?」(劉禹錫 陋室銘)
(2) 杜甫寫螢,總喜歡強調流螢沾衣,因而有「簾疏巧入坐人衣」,「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之句。(南方朔 今夜看螢去)
2. 暗用:引用時不指明出處。例如:
(1) 有時候「一行白鷺上青天」,背後還襯著黛青的山色和釉綠的梯田。(梁實秋 鳥)
(2) 這大概就是所謂「遺世而獨立」的感覺。(路寒袖 守護灣潭的燈)
七、頂真
將上一句結尾的字詞,作為下一句的起頭。
1. 他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胡適 差不多先生傳)
2.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木蘭詩)
3. 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司馬遷 張釋之執法)
八、類疊
同一個詞語或句子,反覆使用。
1. 疊字:同一字詞接連使用。
例如:形形色色,蔚為壯觀。(洪醒夫 紙船印象)
2. 類字:同一字詞間隔使用。例如:
(1)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 陋室銘)
(2) 多少西瓜,多少渾圓的希望。(余光中 車過枋寮)
3. 疊句:同一語句接連使用。
例如: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 醜奴兒)
4. 類句:同一語句間隔使用。
例如:朝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 胡騎聲啾啾。(木蘭詩)
九、對偶
語文中上下兩句,或一句中的兩個詞語,詞性相同、字數相等、結構相似,有時還講
究平仄相對的一種修辭法。
1. 句中對:同一句中上下兩個詞語相對。例如:
(1) 物換星移
(2) 山明水秀
(3) 昏天黑地
2. 單句對:上下兩句相對。例如:
(1)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過故人莊)
(2)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山居秋暝)
(3) 披鶴氅,戴綸巾。(羅貫中 空城計)
3. 隔句對:第一句與第三句對,第二句與第四句對。例如:
(1)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吳均 與宋元思書)
(2)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 陋室銘)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上一篇:中學修辭淺說(一)
下一篇:轉載:斗膽的貓眼~~給張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