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8 03:20:01藥王﹐小沈 & 非頑童

卷7-33命為性基

白話醫道還元

 

卷七性命洞源詳解-33命為性基

 

命者性之基,命立而性始盡。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命為性之基?蓋人先天一點元陽,包裹於陰中,已從本來之真陽,分出而伏于下。

 

所以人自形質既成後,元陽不免有所拆散,惟其拆散而伏于下,故真靈不凝,而獨賴以不滅者,得元精以養活之耳。

 

所以精足而元神自固,不可見命為性之基乎?惟命為性基,則欲性宗固,不可不先植其命根。《洞經》云:“養精上華氣”,即立命之義。

 

蓋精可化氣,氣旺神暢,神暢下游陰中,這點元陽伏藏者,感于同類,躍然出而會合上騰,補還分拆之元陽,其靈陽真性,自可復歸完全本體。

 

到此時,而氣質之性化盡,三尸不能為害,命與性歸于一,即《洞經》所云:“九扇包胎之候”也。不可恍然于命立性可完乎?

 

世之欲修性而置命寶于不計,任其剝喪者,是猶期朽木之萌芽耳。

 

觀此節,合上節便知性與命相依,而所以還元歸根之妙義,篇內自無一不透發詳盡,無人不可參玩而得,但修持實功,則視乎其人,不可強耳。

 

【白話解】

呂真人曰:何謂命為性之基?蓋人先天一點元陽,包裹於陰中,已從本來之真陽,分出而伏于下。

 

呂真人曰:什麼是命為性之基?因為人先天的一點元陽,包裹在陰海之中,已經從本來的真陽,分離出來而潛伏在下方的陰海。

 

所以人自形質既成後,元陽不免有所拆散,惟其拆散而伏于下,故真靈不凝,而獨賴以不滅者,得元精以養活之耳。

 

所以人自從有形體氣質之後,元陽免不了會被拆散,正因元陽拆散而潛伏於下方的陰海之中,以致於真靈無法凝結,這點元陽之所以沒有滅掉,是因為得到元精的養護罷了。

 

所以精足而元神自固,不可見命為性之基乎?惟命為性基,則欲性宗固,不可不先植其命根。《洞經》云:“養精上華氣”,即立命之義。

 

所以元精足而元陽就能自陰海轉為輕清之氣升發返回先天,而使元神固結。從這理不就可以看出命為性的根基嗎?正因為命為性的根基,想要讓性完固,不可不先培植他的命根。《洞經》說「養精上華氣」,就是立命的道理。

 

蓋精可化氣,氣旺神暢,神暢下游陰中,這點元陽伏藏者,感于同類,躍然出而會合上騰,補還分拆之元陽,其靈陽真性,自可復歸完全本體。

 

因為精可以轉化為氣,氣旺盛則神順暢,神順暢就會下游陰海之中,這點伏藏在陰海之中的元陽感受到下游的心神,就會躍然上騰而與之會合,會合於中宮黃庭,結成真丹,補還分拆的元陽,這個靈陽真性,自然可以復歸完全本體。

 

到此時,而氣質之性化盡,三尸不能為害,命與性歸于一,即《洞經》所云:“九扇包胎之候”也。不可恍然于命立性可完乎?

 

到了這個時候,而氣質的性(識神)已經完全轉化,三尸不能為害,命與性歸於一體。就是《洞經》所說的「九扇包胎之候」就是這個意思。如此一來以命建立完固的性不就可以恍然大悟了嗎?

 

世之欲修性而置命寶于不計,任其剝喪者,是猶期朽木之萌芽耳。

 

世上想要修煉心性而置命寶於不顧,任元精、元氣剝落喪失的人,就好像期待腐爛的木頭還會再發芽一樣。

 

觀此節,合上節便知性與命相依,而所以還元歸根之妙義,篇內自無一不透發詳盡,無人不可參玩而得,但修持實功,則視乎其人,不可強耳。

 

觀看這一節,與上一節(卷7-32)相互參考,便能明白性與命相互依存,這就是還元歸根的妙義,篇內自然無一不透發詳盡,無人不可以體會、玩味而有所得。但實際修持的功夫,就要看個人的狀況,不可以勉強了。

 

註1三尸:即三彭。道家稱人體內的三種害蟲為「三彭」。上尸稱為「彭倨」,居於腦;中尸稱為「彭質」,居於明堂;下尸稱為「彭矯」,居於腹胃。每於庚申日向天帝稟報人之過惡。也稱為「三尸」、「三尸神」、「三神」。

 

上一篇:卷7-32性為命本

下一篇:卷7-34性中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