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21印心於此
白話醫道還元
卷六無礙心印詳解-21【印心於此】
舍利國中,風清月白。簡篇言下,水碧沙明。欲印心者,于此求之。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舍利國?即指人心而言,佛義,養成舍利無價寶,是真靈凝固也。
故舍利國,乃系人心,非如世之偽僧,火化灰餘,遂目為捨利也。頑然無靈之物,安得云舍利?
蓋舍有安之義,利者,資益之義,惟此真靈凝固后,不假矯揉造作,能安然而利益一切眾生,此乃舍利二字真解。
人苟循此修持一心之法,修到此心真靈不散,則此心便是捨利國,其中樂趣正自無邊。
略以其概言之,氣則如風之清,景則如月之白,粹美莫當,故曰“風清月白”。簡篇言下,即指吾所剖論之篇章也。
凡所言持心,無不透其源源委委,俾人參究易明,不敢作為隱僻之言,以誤后學。故篇內所言,無非如水之碧,如沙之明也,故曰“水碧沙明”。
特恐人視為迂談,置一心于度外耳。果欲印心求合無礙境界,捨此別無可參求也。學者當于言儒處,互參其理于佛,便知儒佛同此一心之本源。
于言佛處,互參其義于儒,即知佛亦與儒共本此心真元而成。至下言道處亦然。果能互參到明,則無不恍然于持心妙奧之相通也。人當靜究之也可。
【白話解】
呂真人曰:何謂舍利國?即指人心而言,佛義,養成舍利無價寶,是真靈凝固也。
呂真人曰:什麼是舍利1國?就是指人心而言,係為佛教的教義,將這顆心涵養成(舍利)無價之寶,就是真靈凝固的現象。
故舍利國,乃系人心,非如世之偽僧,火化灰餘,遂目為捨利也。頑然無靈之物,安得云舍利?
所以舍利國確實是係屬於人心(寄存真靈的地方),不是像世間一些假修行的出家人,將火化之後結成珠狀的的灰燼,直接稱之為舍利。駑鈍而無靈氣的東西,怎麼能稱為「舍利」呢?
蓋舍有安之義,利者,資益之義,惟此真靈凝固后,不假矯揉造作,能安然而利益一切眾生,此乃舍利二字真解。
舍有平靜安住的意思,利有增益的意思,只有這個心的真靈凝固後,不需要矯揉造作2,能夠內在安住而利益外在一切眾生。這就是「舍利」二字的真解。
人苟循此修持一心之法,修到此心真靈不散,則此心便是捨利國,其中樂趣正自無邊。
人如果依循這個修持一心的方法,修到此心真靈不散,那麼這顆真靈凝結的心就是舍利國,其中的樂趣恰好是無量無邊。
略以其概言之,氣則如風之清,景則如月之白,粹美莫當,故曰“風清月白”。簡篇言下,即指吾所剖論之篇章也。
簡要的以這種境界的大致輪廓而言,它的氣像風一樣輕清,它的景色像月一樣潔白。純美無雜沒有東西可以與它媲美,所以稱為「風清月白」。簡篇言下(典籍上記載的),指的就是本書我所剖析論述的內容。
凡所言持心,無不透其源源委委,俾人參究易明,不敢作為隱僻之言,以誤后學。故篇內所言,無非如水之碧,如沙之明也,故曰“水碧沙明”。
本書所寫的修心法門,無不闡明其中道理及過程,清楚明白,讓人一目了然容易參驗考究,不敢寫一些隱僻艱澀難懂的言論,來貽誤後來的學人。所以篇內所言,就像看清澈的水,一眼就可看到底部的沙子。所以稱為「水碧沙明」。
特恐人視為迂談,置一心于度外耳。果欲印心求合無礙境界,捨此別無可參求也。學者當于言儒處,互參其理于佛,便知儒佛同此一心之本源。
特別擔心後世讀到這本書的人將這些視為不切實際的言論,看輕「持心之法」而放在考慮之外,不加以理會罷了。如果想要印心求合無礙境界,捨棄這個別的也就沒有可以參驗考究的了。學者應該在儒家所主張及闡述的理論,與佛理相互比較印證,便知儒家、佛門相同的地方就是這個一心的本源。
于言佛處,互參其義于儒,即知佛亦與儒共本此心真元而成。至下言道處亦然。果能互參到明,則無不恍然于持心妙奧之相通也。人當靜究之也可。
在佛門的經典道理之中,與儒家的義理互相參照,即知佛門亦與儒家共本此心的真元而有所成就。至於下文論述道家的地方也一樣。如果能互相參照到通曉,就會忽然醒悟二者修持心性的妙奧是互為相通。人應當靜心研究它也就可以了。
註1舍利:梵語 śarīra,巴利語 sarīra。即死屍、遺骨之意。又作實利、設利羅、室利羅。意譯體、身、身骨、遺身。通常指佛陀之遺骨,而稱佛骨、佛舍利,其後亦指高僧死後焚燒所遺之骨頭。
金光明經卷四捨身品(大一六‧三五四上):「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即此所說心中真靈凝固的現象。
註2矯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