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26澄心生慧
白話醫道還元
卷五-五氣心法詳解-26【澄心生慧】
可止狂暴炎飆,能長發舒嘉植。篤壅之而橫溢,宜導之使順行。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可止狂暴炎飆?此就水德足以製火而言也。炎飆者,火之氣。曰狂暴,則火非中和之火,乃燥烈之火矣。
假如怒氣勃發,是狂暴之炎飆也。然當此狂火勃興時,惟水德乃可止之,委曲中兼以退下,便是水。
人心雖極盛怒,一有委曲退下之水德萌動,而狂暴自息,是謂可止狂暴炎飆。不止一端,特舉此一端,自可悟其餘也。
何謂能長發舒嘉植?此即智以成仁之義也。嘉植者,木之美,即上文所論木德之仁。蓋木德之見于用,謂之發舒。
然木德一味寬厚慈和,不有水德之智慧以濟之,則寬厚慈和,或流于愚拙,究不能協于中,所以水德有庇于木,不可不澄心以待慧生也。
又如木德藹然慈祥,自是本真,然一心苟入于冥昧,雖有所觸而不發,惟養得此心慧光靈活,則此藹然慈祥之氣,自如良苗逢甘雨,其長發有莫遏之機。
水德之有關于木德,豈虛語哉?此乃生生之義,故曰“能長發舒嘉植”。
然水最動搖,其氣不靜,苟縱其所流,便易氾濫無歸,所以一心之慧,又必時加斂抑,使慧光之水德,常寂然內照,淵然內含,不至橫逞其智以妄動。
語云“聰明反為聰明誤”,即為此也。惟水德忌泛,故曰“勿壅之而橫濫”,此防其弊于未然也。
然又有水德之慧,被外物搖動牽引,妄肆橫濫者,則當速為絕其牽引,去其蔽塞,則水德自歸于正而順矣,故曰“導之順行”,此除其弊于既然也。
學者苟能參透此中妙理,又何患智之鑿耶?但恐粗浮者,不知靜究耳。
【白話解】
呂真人曰:何謂可止狂暴炎飆?此就水德足以製火而言也。炎飆者,火之氣。曰狂暴,則火非中和之火,乃燥烈之火矣。
呂真人曰:什麼是可止狂暴炎飆?這裡就水德足以克制火而言。炎飆,就是火氣。說狂暴的意思,就是指火不是中和的火,而是燥烈的火。
假如怒氣勃發,是狂暴之炎飆也。然當此狂火勃興時,惟水德乃可止之,委曲中兼以退下,便是水。
假如怒氣勃發,是狂暴的燥烈的火氣。然而正當這個狂火勃興的時候,只有水德可以剋制狂暴炎飆的火,透過委婉曲折能隨順萬物的水性同時退去狂暴的火氣,這便是水的功用。
人心雖極盛怒,一有委曲退下之水德萌動,而狂暴自息,是謂可止狂暴炎飆。不止一端,特舉此一端,自可悟其餘也。
人心雖然在極度盛怒之下,一遇有委曲退下的水德萌發啟動,而狂暴的火氣自然息滅,這就是所謂的「可止狂暴炎飆」。克制的方法不止一種,特舉這一個例子,自己可以領悟其餘的方法。
何謂能長發舒嘉植?此即智以成仁之義也。嘉植者,木之美,即上文所論木德之仁。蓋木德之見于用,謂之發舒。
什麼是長發舒嘉植?這就是智以成仁(水生木)的意思。嘉植就是樹木茂盛秀美的狀態,也就是上文所論述木德寬厚善良的德行。這個木德所顯露的功用,稱為「發舒」。
然木德一味寬厚慈和,不有水德之智慧以濟之,則寬厚慈和,或流于愚拙,究不能協于中,所以水德有庇于木,不可不澄心以待慧生也。
然而木德一味寬厚慈和,沒有水德的智慧來濟助它,則寬厚慈和,有時會演變成愚昧笨拙,終究不能協1於中。所以水德可以庇護木德,不可以不使心緒清靜澄明以等待慧生。2
又如木德藹然慈祥,自是本真,然一心苟入于冥昧,雖有所觸而不發,惟養得此心慧光靈活,則此藹然慈祥之氣,自如良苗逢甘雨,其長發有莫遏之機。
又如木德藹然慈祥,自然是本來面目,然而這個心如果是處於愚昧、不明事理的狀態,雖然有所感觸而仍舊無法發舒生長,只有養得此心慧光靈活,則這個藹然慈祥的木氣,自如良苗逢甘雨,其生長發越有不可抑遏的生機。
水德之有關于木德,豈虛語哉?此乃生生之義,故曰“能長發舒嘉植”。
水德對木德所牽涉的關聯性,難道是假話嗎?這就是生生不息的意思,所以稱為「能長發舒嘉植」。
然水最動搖,其氣不靜,苟縱其所流,便易氾濫無歸,所以一心之慧,又必時加斂抑,使慧光之水德,常寂然內照,淵然內含,不至橫逞其智以妄動。
然而水的性質最容易動搖,水氣流動不靜,如果放縱水的流動,很容易泛濫無歸,所以心中的智慧,又必需時時加以斂抑3,使水德的慧光,常寂靜的內照4,深厚內含,不至橫逞5其智而妄動。
語云“聰明反為聰明誤”,即為此也。惟水德忌泛,故曰“勿壅之而橫濫”,此防其弊于未然也。
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說的就是這個。正因為水德很害怕會泛濫,所以說「勿雍之而橫濫」(勿用偏私的識見壅塞內心使水德氾濫)。這是指在水德氾濫的弊端發生前先加以防範。
然又有水德之慧,被外物搖動牽引,妄肆橫濫者,則當速為絕其牽引,去其蔽塞,則水德自歸于正而順矣,故曰“導之順行”,此除其弊于既然也。
然而又有水德的智慧,被外物搖動牽引,妄肆橫濫的,則應該馬上斷絕它的牽引,去除它的蔽塞,則水德自然回歸於正道而順暢了,所以稱為「導之順行」,這裡是去除水德的弊病在發生之後。
學者苟能參透此中妙理,又何患智之鑿耶?但恐粗浮者,不知靜究耳。
學者如果能透徹領會其中的妙理,又何患智之鑿6呢?(又何必害怕自作聰明而穿鑿附會,歪曲事實呢?)就怕粗暴浮躁的人不知道要靜下心來研究罷了。
註1協:和合。
註2澄心生慧:本指靜心以待智慧增長。這裡暗喻靜待精生,慧從精來,下文種種比喻亦不離此。
註3斂抑:抑制。
註4內照:內自省察。
註5橫逞:恣肆放縱。
註6智之鑿:語出孟子離婁下第廿六章。如下文括號處。
離婁下·第二十六章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所惡於智者,為其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則無惡於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譯文:
孟子說:“普天之下所談論的,人的善良本性,它不過是原本存在的、淳樸至真的德性。自然樸質的東西以因勢利導、不損害它原生狀態為原則。
【(有時)之所以討厭聰明的人,是因為他穿鑿附會,歪曲事實】,使它偏離了無為自在的方向。
如果智者像大禹疏導水流那樣,就不會使先天的智慧受到損害。大禹疏通水流之道,是讓它們不違背處下就低、隨方就圓的自然流行屬性,沒有人為的開挖和引導。
如果智者也使自己不違反自然屬性而行事,一切符合天真,自然而然,那麼這才是大智慧。
皇天高高,星辰遙遙,假如尋求到它們運行的本原,把握規律,破解其中無為自然運化的奧秘,那麼千年的夏至與冬至都可以在坐觀之中洞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