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15火德生克
白話醫道還元
卷五-五氣心法詳解-15【火德生克】
蘊之則義方內具,發之則剛烈外流。頃刻燎原,急法清流善下。終朝烹鼎,宜擇美檟頻供。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蘊之則義方內具?此就火德之本體而言也。
蓋火德至明至健,當其蘊于中,寂然不動時,只覺廉隅常厲,方而不圓,此乃人心本然之義也,故曰“義方內具”。觀此便知本然之義,即生禀之火德也。
何謂發之則剛烈外流?發者,即火德之動,蓋火德未發,則默然明健中存,然有寂即有感,及其有感而發,則剛烈不可屈,有一種浩然氣流露而充塞,有榮辱不可奪,死生不能怵之概,此義之發用,即火德之流露也。
人心失此火德,則靜而不明不健,動而退弱委靡,所以火之德為不可失焉。
何謂頃刻燎原?此就火德之落于氣質有所偏者,推究所以養正之功也。亦以發者言,蓋火德一落于氣質,則過剛不中,一發便如烈火之燎于原,令人不可近,此火德之流出而入于偏駁也。
既入于偏,自有養歸于正之方,惟當狂火之情勃發時,急以退弱自持,或悟到受者難堪,或悟到亡身及親,則此心頭之狂火自冷,如此之類,謂之以水製火。
蓋水乃冷淡之物,至弱至柔而善下,雖有至烈之火,反為所製,此相剋之法也。惟以弱制剛,以冷制熱,故曰“法清流善下”。
何謂終朝烹鼎,此借鼎以喻中和之火德也。在《易》火風為鼎,有木火交濟之象,終朝二字勿泥。
鼎之為義,木火交濟,變化調停。人心本然之火德,亦常賴木德以長之,實取義于烹鼎。但恐木德頹殘,不足以振其中和之火。
然木德有落于氣質者,又不可不辨。故必認得本來粹美之木德,乃足以長乎中和之火,以養成浩氣充塞也,故曰擇美檟頻供。美檟,即良木也。
此一節燎原二句,是以克逢生之義。下二句,是以生為克之功。
【白話解】
呂真人曰:何謂蘊之則義方內具?此就火德之本體而言也。
呂真人曰:什麼是蘊之則義方內具?這裡是按照火德的本體而言。
蓋火德至明至健,當其蘊于中,寂然不動時,只覺廉隅常厲,方而不圓,此乃人心本然之義也,故曰“義方內具”。觀此便知本然之義,即生禀之火德也。
火德有無上的光明,無上的剛健,當它蘊藏在心中,沉靜無聲靜止不動的時候,只覺得它有節操,品行端正,常常勤奮振作的樣子,方而不圓,這就是人心本來的樣子。所以稱為「義方內具」。從這裡看便明白「本然」的意思,也就是生來稟賦的火德。
何謂發之則剛烈外流?發者,即火德之動,蓋火德未發,則默然明健中存,然有寂即有感,及其有感而發,則剛烈不可屈,有一種浩然氣流露而充塞,有榮辱不可奪,死生不能怵之概,此義之發用,即火德之流露也。
什麼是發之則剛烈外流?發,就是火德的發動,火德還沒發動的時候,則沈靜明亮而健旺地存在心中。然而有寂即有感1,等到火德有感應而發於外,則剛烈不可屈服。有一種浩然正氣流露而充塞,有榮辱不可奪,死生不能怵2的氣概,這就是義的發用,也就是火德的流露。
人心失此火德,則靜而不明不健,動而退弱委靡,所以火之德為不可失焉。
人心如果失去了火德,則靜時心地不光明、不剛健,動時退弱委靡,所以火德是不可失去的。
何謂頃刻燎原?此就火德之落于氣質有所偏者,推究所以養正之功也。亦以發者言,蓋火德一落于氣質,則過剛不中,一發便如烈火之燎于原,令人不可近,此火德之流出而入于偏駁也。
什麼是頃刻燎原?這裡針對火德在人出生之後氣質有所偏差的人,研究要如何養正的工夫而言。也是從發動的角度來說,因為火德一旦落於後天的氣質之中,就變的過於剛烈,不符合中道,一旦發動就會像一把烈火,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燒掉整片草原,令人不可接近,這就是火德的流出而入於偏駁3的狀況。
既入于偏,自有養歸于正之方,惟當狂火之情勃發時,急以退弱自持,或悟到受者難堪,或悟到亡身及親,則此心頭之狂火自冷,如此之類,謂之以水製火。
*既然入於偏駁,自然有養歸於正的方法。正當狂火的情緒勃發時,馬上用退弱4的方式來自我控制,可以用領悟到受者難堪5的處境,或感受領悟到亡身及親6的悲痛感受,則此心頭的狂火自然冷卻,就像這類的情形,稱為「以水制火」。
蓋水乃冷淡之物,至弱至柔而善下,雖有至烈之火,反為所製,此相剋之法也。惟以弱制剛,以冷制熱,故曰“法清流善下”。
因為水有冷淡的性質,最弱最柔而且善于向下滋潤萬物。雖有至烈的火,反而會被水所克制,這就是相克的方法。惟有以弱制剛,以冷制熱,所以稱為「法清流善下」。
何謂終朝烹鼎,此借鼎以喻中和之火德也。在《易》火風為鼎,有木火交濟之象,終朝二字勿泥。
什麼是終朝烹鼎?這裡借鼎來比喻中和的火德。在《易經》火風為鼎卦,有木火交濟的現象。終朝二個字為借喻不要拘泥。
鼎之為義,木火交濟,變化調停。人心本然之火德,亦常賴木德以長之,實取義于烹鼎。但恐木德頹殘,不足以振其中和之火。
鼎的意思,就是木火交濟,變化調停。人心本然的火德,也是常賴木德以長養,實際上是取義於烹鼎。但恐怕木德敗壞殘缺不全,無法振興這中和的火德。
然木德有落于氣質者,又不可不辨。故必認得本來粹美之木德,乃足以長乎中和之火,以養成浩氣充塞也,故曰擇美檟頻供。美檟,即良木也。
然而木德有落於後天氣質的人,又不可不辨識,所以要認得本來純美無雜的木德,才能夠養育出中和的火德,以養成浩然正氣充塞本心,所以稱為「擇美檟頻供」。美檟就是良木。
此一節燎原二句,是以克逢生之義。下二句,是以生為克之功。
這一節燎原二句,是以克逢生的意思。下二句(烹鼎),是以生為克的工夫。
註1有寂即有感:寂指靜。感指觸動,互相影響或應和。這裡指有靜就有動或靜極生動的意思。
註2怵:音觸。恐懼、害怕。
註3駁:雜亂不純。
註4退弱:柔弱貌。
註5難堪:難以忍受。
註6亡身及親:狂火延燒到自身以及家屬。